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简介
名称: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
年份:金
类型:瓷器
规格:高7.6厘米,口径21.3厘米,足径6厘米
所属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窑口:耀州窑
关键词:耀州窑
藏品鉴赏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金,高7.6厘米,口径21.3厘米,足径6厘米。
碗唇口,弧形腹壁,圈足。内外施淡青釉。碗内心饰菱形开光,开光外刻卷枝花草纹,开光内刻传统图案“吴牛喘月”,一轮明月高挂天空,下方一头水牛口微张,前腿直立,后腿曲膝跪地,抬头仰望明月。
此碗刻花刀法娴熟干练,花纹生动自然,为耀州窑金代青釉刻花器物中的代表作品。
藏馆介绍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内的博物馆。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3]
藏馆历史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取消清帝溥仪帝号并将其逐出紫禁城。李石曾先生当即建议设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清室善后委员会,并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早已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运出宫。
1933年华北形势突变,于是国民政府命令:故宫南迁文物。当时共计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也留有相当多的珍品。后来又因八年抗战,日本入侵南京,故宮文物再向西迁,分為北、中、南三路经火車和水運。經三年多至四川。後抗戰勝利,故宮文物又再度運回南京。
1948年到1949年,国民政府将文物运往台湾本島保存,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大陆;但運至臺灣的文物皆為精挑細選的文物,所以意義仍十分重大。1万多箱南迁文物中总共运臺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期间南京中央政府曾下令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经火车运至南京,马院长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四散中國各地的古物已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運回故宫博物院,但仍有台北國立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保存清代故宮文物。
中華民國政府在1965年11月12日位於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区外雙溪恢復設置国立故宮博物院,以存放在臺灣的2972箱文物。为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区分,称其为称为台北國立故宫博物院,简称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