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称 |
---|
|
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San Antonio-class amphibious transport dock),未来主要的任务是支援美国陆战队,利用直升机、登陆艇、两栖突击车所发起的立体突击行动,可执行两栖突击、特种作战、远征作战任务,或作为辅助航空单位载台等。为了因应美国海军、陆战队21世纪新的海洋战略及两栖作战的需求,实施由海上机动、舰对目标机动作战,进而研发的新一代两栖作战舰艇。[1]
简介
- 是美国海军新一代的两栖船坞登陆舰,预计建造26艘,满足未来美国海军快速应付区域冲突、将两栖陆战队运送上岸的任务。
- 第一批次共有13艘,用于取代奥斯汀级船坞登陆舰及新港级战车登陆舰。
- 第二批次共有13艘,用于取代惠德比岛级船坞登陆舰及哈珀斯渡口级船坞登陆舰,整船能力在多个方面均有降低,不过仍比上代船坞登陆舰的性能及排水量高。
- 相比第一批次,改动包括:取消一体化复合桅杆,改为传统桅杆——负责为“圣安东尼奥”级和“朱姆沃尔特”级的制造隐身桅杆的密西西比州古尔夫波特综合设施已于2014年永久关闭;改用AN/SPY-6(V2)雷达;改用较为小型的机库,搭载能力减少,只能搭载2架MV-22鱼鹰,且医疗量能只有圣安东尼奥级的一半。
匿踪设计登陆舰艇
- 由诺格集团旗下Avondale造船厂及因格斯公司(Huntington Ingalls)建造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全长208.48公尺,满载排水量25,586吨,舰上配备四部Colt-Pielstick公司2.5 STC型涡轮增压柴油主机,搭配双轴、可变螺距伡叶,总出力41600马力,最大航行速率40.74公里/时以上。舰上编制官兵363名,另可搭载699名陆战队员(最后两艘减为650名)。
- 除了匿踪外形的舰体,圣安东尼奥级在设计上最特殊之处是取消传统的桅杆设计,改采用先进封闭式感测器桅杆(AEM/S),外观为大型八面柱体结构,内部装有侦测、通讯系统,结构体的复合材料混合频率选择外层(FSS),具备保护功能,还可让搜索雷达、战术导航仪、通讯系统等的讯号发射穿透出去,既不会破坏军舰的匿踪性能,也能有效降低桅杆、天线的维修成本。
- 不过,基于降低建造成本等考量,圣安东尼奥级的最后两艘已改回安装传统桅杆,舰体设计也略有修改,包括缩小人员、装备的搭载空间。
- 圣安东尼奥级的侦测系统,包括SPS-48E型3D对空搜索雷达、SPQ-9B型平面监视追踪雷达、SPS-64(V)9型导航雷达、商规SPS-73型平面搜索雷达,搭配舰上的光纤网路,并装有SLQ-32A(V)2型电子支援系统、SLQ-25A型拖曳式诱饵系统、Mk53型干扰火箭发射器。
- 在自卫武装部分,主要是装在舰首中央及舰体后段左舷各一座Mk46型机炮武器系统(GWS,配备30公厘链炮),舰首左舷、舰体后段右舷各一座Mk31型公羊(RAM)飞弹21联装发射器座,以及十挺12.7公厘机枪,舰上并预留未来加装进化海麻雀舰对空飞弹(ESSM)垂直发射器的空间。
- 飞行甲板、航空支援设施空间都加大的圣安东尼奥级,除了舰体内车辆甲板能装载的登陆部队车辆之外,舰尾的泛水坞舱(Well Deck)内,最多可装载两艘气垫登陆艇(LCAC),一艘用登陆艇(LCU),或14辆AAV7型两栖突击车,并搭配舰尾上、下开启的两片大型闸门,便于登陆艇、两栖突击车的施放/回收作业。
- 至于上层结构后段的机库内,可停放美国陆战队的一架CH-53E型超级种马式直升机,一架MV-22型鹗式(Osprey)倾斜旋翼机,或三架AH-1Z型攻击直升机;舰尾飞行甲板则最多可起降两架CH-53E型直升机,两架MV-22型直升机,或六架AH-1Z直升机、UH-1Y型直升机。
美国海军两栖作战骨干
- 美国海军已采购13艘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首艘圣安东尼奥号(LPD 17)于2000年6月开工,2003年7月12日下水,2005年7月交舰,2006年1月14日成军;第二艘纽奥良号(New Orleans, LPD 18)于2004年下水,2007年3月10日成军;梅萨维德号(Mesa Verde, LPD 19)于2004年下水,2007年12月15日成军;绿湾号(Green Bay, LPD 20)于2006年下水,2009年1月24日成军。
- 纽约号(New York, LPD 21)舰体的部分建造材料,来自“911事件”中倒塌的纽约世贸中心的24吨废钢材,于2007年12月19日下水,2009年11月7日成军;圣地牙哥号(LPD 22)于2010年下水,2012年5月19日成军;安克拉治号(Anchorage,LPD 23)于2011年下水,2013年5月4日成军;阿灵顿号(Arlington,LPD 24)于2010年下水,2013年2月8日成军;萨莫塞特号(Somerset,LPD 25)于2012年下水,2014年3月1日成军;莫沙号(John Murtha,LPD 26)于2014年下水,2016年10月8日成军。
- 最新服役的波特兰号(Portland, LPD 27)舰于2016年2月下水,2017年12月14日成军。目前还有2020年3月28日刚下水的劳德岱堡号(Fort Lauderdale, LPD 28)舰,以及建造中的小麦克库尔号(Richard McCool Jr., LPD 29)舰。
提升海、陆军联战能力
- 我国海军现役的大型两栖舰艇绝大多数都服役多年,即便未来不会针对中国大陆实施两栖作战,但针对金、马、澎及南海离岛的防卫、驰援等,仍旧需要积极全面汰换。在代号“鸿运计画”下,海军新采购的玉山号船坞运输舰,的确符合未来两栖作战、人道救援等的任务需求,但后续仍需增加建造数量。
- 此外,由圣安东尼奥级的设计可以看出,该级舰除了传统的登陆装载能量外,还强调两栖作战中搭配的航空兵力。既然玉山号模仿圣安东尼奥级的设计,且现代登陆作战的趋势也朝向立体化发展,未来海军想要发挥玉山号的真正战力,便应大幅强化舰载航空兵力的联合作战能量。
- 不过,由于海军本身仅拥有少数的S-70C(M)反潜直升机,而陆军航特部则配属大型的CH-47SD型与新服役的UH-60M型直升机,因此国防部应该要认真考虑规划陆航直升机飞行员的舰上起降训练,同时进一步提升从两栖舰艇上起飞执行各类任务的海、陆军联合作战能量。
- 目前已成军的圣安东尼奥级中,以圣地牙哥(San Diego)为母港的为纽奥良号、绿湾号、圣地牙哥号、安克拉治号、萨莫塞特号、莫沙号、波特兰号。以诺福克(Norfolk)为母港的则有圣安东尼奥号、梅萨维德号、纽约号、阿灵顿号。
- 由圣安东尼奥级进一步衍生研发的LX(R)下一代船坞登陆舰计画,美国海军于2018年决定改称为圣安东尼奥级FlightⅡ级,第一艘舷号为LPD 30,也预计建造13艘;而原本的13艘则称为圣安东尼奥级FlightⅠ级。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将取代美军的奥斯丁级(Austin)船坞运输舰、安克拉治级(Anchorage)/怀德贝岛级(Whidbey Island)船坞登陆舰(LSD)、新港级(Newport)战车登陆舰(LST),以及查尔斯顿级(Charleston)两栖运输舰,不但能大幅度降低两栖作战部队的人力需求、舰艇寿期成本,并将成为未来美国海军两栖作战的主力之一。
外部连结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美国拟替两栖船坞运输舰配备垂直发射系统,dtm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