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肉果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肉果兰

中文学名 肉果兰

拉丁学名 Cyrtosia javanica

别称 爪哇山珊瑚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科 兰科

亚科 兰亚科

属 肉果兰属

族 树兰族

分布区域 台湾中部

肉果兰,小草本,肉质,块根圆筒状或棒状,肉质,肥厚,茎1––3个发自同一根状茎上,直立,花序顶生,总状,具5––8朵花,花肉质,淡黄褐色,不完全开放,花期5––6月,产台湾中部。生于竹林下。印度、斯里兰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小草本,肉质。块根圆筒状或棒状,肉质,肥厚,长5—8厘米,粗8—12毫米,成簇生长。茎1--3个发自同一根状茎上,直立,高6—8厘米,被覆瓦状鳞片;鳞片互生,椭圆状卵形,舟状或基部半球形,无毛,淡黄褐色,后来变为深褐色。花序顶生,总状,具5--8朵花;花苞片小,近三角形;花梗和子房长1—1.5厘米,被粉末状短柔毛;花肉质,淡黄褐色,不完全开放;萼片肥厚,背面被粉末状短柔毛;中萼片长圆形,长约1.6厘米,宽约8毫米,稍凹陷;侧萼片宽卵形,略宽于中萼片;花瓣长圆形,长1.5厘米,宽约7毫米,质地薄,无毛;唇瓣贴生于蕊柱基部,半圆形,下部多少围抱蕊柱,无毛,基部淡黄色,顶端白色并具内卷边缘;蕊柱棒状,长约8毫米,顶端扩大并在两侧具翅,翅上有啮蚀状齿。果实香肠状,长约5厘米,淡黄褐色,略具3纵肋,不开裂。花期5--6月。[1]

产地分布

产台湾中部。生于竹林下。印度、斯里兰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

本种提示

柳重胜、钟年钧两位新近报道本种产台湾。我们未看到标本。上面描述系摘抄自 柳、钟的论文[台大农学院实验林研究报告9(4):20.1995]。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肉果兰属介绍

属中文名:肉果兰属

属拼音名:rouguolanshu

属拉丁名:Cyrtosia

中国植物志:18:5

所有物种:

矮小肉果兰

肉果兰

肉果兰属

血红肉果兰[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