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霉浆菌感染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肺炎霉浆菌感染症 肺炎霉浆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非典型的细菌,透过飞沫传播,常造成呼吸道的轻微感染,亦为社区性肺炎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因其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样,通常症状较轻微,所以又称为“会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1]
致病原
致病原为肺炎霉浆菌(Mycoplasma pneumoniae),它是目前发现最小且可自行复制的病原体,和一般细菌不同的是,它没有细胞壁,许多常见的抗生素对它无效。霉浆菌是一类无细胞壁结构、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之间的最小的原核生物。许多种类可使人和动物致病,有些腐生种类生活在土壤、污水和堆肥中。
霉浆菌特性
Mycoplasma Pneumonia为霉浆菌科(Mycoplasmataceae);属名为霉浆菌属(Mycoplasma),早期发现于气管内的上皮,怀疑可能是引起肺炎的一种病原菌,故称之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 like organisms)(PPLOs)。属名里,myco来自于myces,也就fungus(真菌)的意思﹔plasma来自于plassein,也就是mold(霉)。其命名原因来自于此属的菌因缺少细胞壁,可以伸出如菌丝般的触手(组成由类似高等生物肌动蛋白的细胞骨骼纤维,能帮助移动)。
此属的菌具有以下之特征:最小之生殖单位可以通过一般的滤菌器,大小有如大型的病毒;可于培养基上培养,因为如此小的菌常会缺乏完整的生理特性,必须借由寄生在细胞上以获得完整的生存要素。生长可被特殊之抗体抑制。缺乏细胞壁,可伸出如触手的构造。完全抵抗盘尼西林(penicillin),因为此抗生素作用在细胞壁上。对细胞膜具有亲合力,指此菌通常会聚在一起。种名为pneumoniae,因为此菌会引起非细菌性肺炎(nonbacterial pneumonia),亦称为非典型肺炎,故如此命名。可由动物、人的黏膜及组织中分离出,其主要的生存环境在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口腔。也属于人体中的正常菌丛。
Mycoplasma pneumoniae的细胞非常小,其最小的繁殖单位为125~330nm,有著细菌当中最小的遗传因子。直径仅0.1~0.6 μm,大小有如大的病毒,可以通过普通的滤菌器(0.4 μm)。形成的菌落大小约比1 mm直径还小,有著重要的菌落特征,就是会形成煎蛋形态的菌落(fried egg)。Mycoplasma pneumoniae因为缺少细胞壁,所以它对外在的渗透压十分敏感,也不易维持稳定。为此,Mycoplasma pneumoniae发展出一种有别于一般细菌的细胞膜,其膜穿插固醇(sterols),形成三层膜,这样形式的膜,较一般双层膜具韧性。这类菌缺少细胞壁而能存活下来,主要是因为它生长在一渗透压稳定的环境里-就是它寄生在动物细胞里。因为它缺少了细胞壁,故对penicillin类的抗生素具有抗性(penicillin抗生素主要作用在细胞壁,以达成杀菌的功效)。
在温度方面,M. pneumoniae可生长的范围在30℃~39℃,最理想之生长温度为36℃~38℃。生长通常在有氧的环境中较好,不过也可以生存在低氧或无氧的环境中。至于生长时所需要之营养成分既多也复杂,使其培养较为困难,其中较为特殊的是在其生长中,需要固醇来合成细胞膜。适合生长的pH值大约在7.0~7.4左右。对红霉素(erythromycin)高度敏感。在蒸镏水、生理食盐水及表面活性剂内,较其他菌不易生存。
在培养时,通常会加入盘尼西林(penicillin),和浓度1:10000以下之醋酸铊,由于其他菌种对于此具有比较高之敏感度,故可用于分离出我们要的菌。培养时所需之培养基相当复杂,最广用的为基础培养基(Basal media),每公升中含10gm蛋白冻,500gm牛心粉,5gm食盐,14gm琼脂。在每一培养基内再加200ml的马血清及100ml的25﹪酵母菌抽取液,调成PH7.6~8.0,培养时为需氧性或微需氧性(95﹪N2+5﹪CO2)。培养时我们是以厌氧培养,其目的是为了使耗氧的菌无法生存,而分离出此菌。菌在培养基上所形成之菌落形状为煎蛋状,且深入培养基内。此菌生长的速度并不快,一般最快需要七天才能发现菌的生长,通常需要半个月。[2]
传染方式
肺炎霉浆菌可经由人传人传播,借由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没有症状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咙带有此菌。潜伏期约1至4周。各年龄层均有感染之风险,但较常见于年轻人及学龄儿童。家户内的传播最常见,于学校、大学宿舍、军队、护理之家及医院等场所生活或工作的人感染风险较高。原先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仍在恢复期或免疫功能较差的病人,其发生严重感染之风险较高。肺炎霉浆菌一年四季皆可能感染,但夏天及初秋较常见。依据美国资料显示,约3至7年会有一波大流行。[3]
临床症状
霉浆菌肺炎感染可以从毫无症状,到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甚至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病童刚开始会感觉到全身疲倦无力、头痛、咽喉痛及轻微发烧,接著2-4天会出现干咳,年龄越小的病童症状越轻微,反而是年龄较大的学龄儿童或是青少年,症状反而较明显且严重;接著病童可能会有阵发性的咳嗽甚至有痰。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如中耳炎、颈部淋巴腺炎、扁桃腺炎,甚至可以引起身体重要器官如中枢神经、心脏、肝脏、肠胃道、血液、肌肉及关节病变。另外有一些病人也会出现全身性皮疹,或多形性红;斑有些气喘的病童,可以因为霉浆菌感染而使气喘发作症状变的更严重。[4]
最常见的疾病型态为支气管炎,特别是孩童,常见的症状为喉咙痛、倦怠、发烧及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咳嗽。小于5岁的孩童感染时发烧较少见,但可能会有喘呜(wheezing)、呕吐或腹泻等症状。估计约有10%的人会得到肺炎,常见的症状为黏液痰、发烧和发冷、呼吸困难、胸痛及倦怠。少数病人会有严重肺炎、气喘发作、脑炎(大脑肿胀)、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及皮肤疾病(史蒂芬强生症候群、多形性红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严重并发症。[5]
预防方法
- 如有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咳嗽)时须戴口罩。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丢弃,若无纸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
- 用肥皂勤洗手且至少搓揉20秒,没有水时,可改以干洗手液代替。
- 肺炎霉浆菌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
治疗
霉浆菌肺炎,目前仍然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可使用红霉素治疗10-14天,治疗后可以减轻病童的症状及减缓病情,但却无法改变传染的能力,因此病童在治疗中或治疗后仍具有传染力。另外病童在疾病过程中,会有疲倦、头痛现象,因此要多休息,并补充适度的营养;如有较高的发烧时,也可以使用退烧药及多补充水分。但病人最好避免使用冰枕或冰毯控制体温,因为有时身体在对抗霉浆菌时的抗体在低温下会引起红血球凝集及溶血,使病童发生严重贫血。整个发病过程,尤其是咳嗽,可以持续数周之久。[6]
霉浆菌肺炎在治疗上,一般使用红霉素或四环霉素10~14天,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疗后会很快退烧,整体不舒服的症状也会减轻,惟咳嗽会拖久一些。但四环霉素可能会伤害到正在发育中的骨骼与牙齿,所以不建议在八岁以下的儿童使用。服用红霉素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肠胃道的副作用,如:呕吐、腹泻、肚子痛等会造成选药上的顾虑。最近发展出来了一些类似红霉素的巨分子 (Macrolide) 抗生素,包括Roxithromycin、Clarithromycin、Azithromycin等,这些新药的共同特点是疗效胜于红霉素且肠胃道的副作用较少、半衰期较长、与Theophylline等药物的交互影响较少。其中,Azithromycin在组织中的半衰期特别长,不但只需要一天口服一次,而且只需要服药3天,就可维持10到14天的抗菌效果。
Azithromycin为新一代的红霉素改良制剂,它和传统红霉素的不同为:
- 它在酸性中较稳定,不受胃酸影响,可空腹服用,且肠胃刺激之副作用较传统红霉素更少。
- 它为高度脂溶性,服用后于吞噬细胞(phagocyte)中具有相当高的浓度,故在吞噬作用(phagocytosis)时,可释出高浓度的药物杀菌;另一方面,它于组织中的浓度为血浆中的50倍以上(10-100倍),然后慢慢释出,故药效很长,可一天服用一次。
- 它的作用机转主要是和细菌的50s核糖体结合,阻止胜肽之移位作用进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在体外活性试验比传统红霉素有更广的抗菌范围,包括:(a) 革兰氏阳性嗜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Group A beta-haemolytic streptococci),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草绿色链球菌 (Streptococcus viridans, alpha-haemolytic streptococci) 及其他链球菌与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b) 革兰氏阴性嗜氧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副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墨克拉氏菌(Moraxella catarrhalis),静止菌(Acinetobacter species),耶耳辛氏菌 (Yersinia species),嗜肺军团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百日咳博德氏菌 (Bordetella pertussis),副百日咳博德氏菌 (Bordetella parapertussis),志贺氏菌 (Shigella species),巴氏杆菌(Pasteurella species),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副溶血性霍乱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Plesiomonas shigelloides。(c)厌氧菌:松脆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类杆菌属 (Bacteroides species),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 species),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species),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粉刺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acnes)。(d) 引起性传染病之微生物: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杜克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ducreyi),使用本品之效果均极佳。(e) 其他微生物引起之感染:伯氏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Lyme disease agent)),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肺炎霉浆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人类霉浆体 (Mycoplasma hominis),解尿素尿浆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弧形菌 (Campylobacter species),及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虽然Azithromycin的抗菌范围相当广效,但临床上不会单独用来治疗典型的细菌性肺炎。主要是因为有更有效的抗生素可对抗典型的细菌性肺炎,而将它用来针对非典型肺炎的治疗。当临床表现及血液检查均符合非典型的肺炎感染,可单一处方Azithromycin (成人总共1.5g分三至五天服用)。若临床上有肺炎症状且胸腔X片有明显肺炎及病情较严重,但无法明确分出典型或非典型的细菌性肺炎时,建议选择对抗典型细菌性肺炎的抗生素再加上Azithromycin使用三天再根据治疗效果及细菌培养做抗生素的调整。[7]
抗药性
因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lactam)对肺炎霉浆菌治疗无效,故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议首选治疗的药物为巨环类抗生素(macrolide),替代性药物为喹诺酮类(quinolone) 抗生素或四环霉素类。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呼吁医学界合理使用抗生素,审慎评估上呼吸道感染之患者,避免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感染,并卫教患者应遵照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以减缓抗药性之产生。因肺炎霉浆菌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故亦请协助卫教民众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有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咳嗽)时须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丢弃,若无纸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平时落实用肥皂勤洗手且至少搓揉20秒,没有水时,可改以干洗手液代替。[8]
影片
资料库
- 医用微生物学 丁明哲编著 合记图书出版社发行 P.419-420
- 实用临床微生物诊断学 蔡文城编著 九州图书文物有限公司 P.1017-1024
- 霉浆菌性肺炎 台中荣民总医院儿童医学部 唐伟峰、陈伯彦
- 周德庆. 吴雪梅, 编. 微生物学教程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45–46. ISBN 7040111160
参考文献
- ↑ Mycoplasma(霉浆菌) 小小整理网站 SMALLCOLLATION
- ↑ Mycoplasma 霉浆菌肺炎 秀传医疗社团法人秀传纪念医院 林泰岳
- ↑ 肺炎霉浆菌感染症 三军总医院
- ↑ 霉浆菌肺炎 卫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 肺炎霉浆菌感染症 卫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 肺炎霉浆菌感染症 三军总医院
- ↑ 霉浆菌肺炎及巨分子 (Macrolide) 抗生素 光田大甲分院 胸腔内科 潘信宏医师
- ↑ 减缓肺炎霉浆菌抗药性产生及预防感染,吁请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民众留意个人卫生之卫教(疾病管制署致医界通函第387号) 卫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