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到了的老故事(尹燕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臘八節到了的老故事》是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臘八節到了的老故事
進入臘月里就有了節慶味道了,這個月天最冷,節氣兒也多些,如臘八、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臘月二十五、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八、臘月二十九、大年三十兒,都有些故事和風俗特點兒。今天單表「臘八」這個節氣兒。
小時候好像比這還冷,到了臘八這一天,我們小孩還貓在被窩裡,父母就早起來了,在石屋泥坯牆屋裡支上一口廢棄裂縫的十印大鐵鍋,用樹葉或莊稼葉子引着玉米芯兒,莊戶人叫棒子「擱得」,也叫捧子槌,火就燃起來了,怕着盡了,上邊便壓上了「爛土擱搔兒」,屋裡便有煙氣兒,更有了暖氣兒,我們鬧着要早起,娘說:「今天臘八節到了,凍死個人,貓一霎吧!」父親在大火鍋里爆了玉米花兒,滿屋裡有清脆的響聲,有香味兒,我起來了,父親把玉米花放在我手上,吃着可香了! 母親說,臘八節又叫「臘八姐」來了,我想象臘八姐很美麗,又想象臘八姐是一種美麗的鳥兒。
母親說,臘八姐是說的大閨女們,趁着天冷,她們要扎耳朵眼兒,戴金墜子.金銀耳環兒,需要到場上坐在石馬磙子上把耳朵凍麻木了,用大針扎進去才行呢?我說,人不會凍壞了麼?娘說,臘八姐身上要穿幾層衣服呢。噢噢,原來這樣呀。
事實上,姑娘扎耳朵眼是用冰塊敷在耳朵垂上冰凍後才扎耳朵眼呢。 父親母親說,快起早起來,去看臘八姐去嘍,可是去了以後,只見到在寒風中的穿紅襖綠衣的大姑娘小媳婦在哼小曲唱歌謠呢。 有的緊走慢跑,有的伸拳擼胳膊,有男青早在掀石馬磙子,砸的凍地皮「嗵嗵」的響。父親給娘說,臘七臘八,凍死叫化,也有這麼說的,臘七臘八,凍死小伙,臘八這天不活動,就會在外邊凍壞了哩。 臘八這一天,我們魯西南的玫瑰之鄉要喝臘八粥,料子有大米、小米、青豆、綠豆、青黃豆、紅豆、葡萄乾,玫瑰花、冰糖、枸杞、紅棗等,那時困難些,料子不全,不那麼講究,現在可好了,料子十全十美,美味可口,營養更豐富了。
臘八吃臘八粥的習俗歷史悠久,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故事不少,且挺精彩,我好聽故事,又好搜集民間故事。
下面是我聽爺爺奶奶和父母親講的,又專門找到村裡的老私塾底子和朱大學問討教來的故事。這是一筆寶貴的 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就捨棄王位,遂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裡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就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的紀念日了」。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 「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 有人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就是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是了。
江五漢姥爺講赤豆打鬼的故事,是這樣子的: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何大博士給俺說是為了悼念修秦長城時而亡故的農民,他說的有些動情了。
秦始皇修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沒糧吃的民工們,遂每人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後來又有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二寶神爺爺給我講喝脂八粥是紀念勤儉持家好美德。
西晉時有個懶惰的青年人,平日裡好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苦說也沒用,可是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伙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雜物,洗淨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便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陳善玉老師說是為了懷念民族英雄岳飛: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老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老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凱旋而歸,這天正是臘月初八。
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用心神去紀念岳鵬程將軍,終於沿習成俗。 歪把子機關槍大鬍子爺爺講了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他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他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掉斷了,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他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豆,、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糧豆混在一起的粥,頓覺口頰生香,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了。 我翻閱了一些資料,又了解了一些「百事通」的古董先生,知道了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丶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提起「臘八節」,大概多數人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喝臘八粥」,真正的老北京習俗更多的還是從清朝開始,就臘八節來說,幾乎所有習俗都是圍繞喝臘八粥進行,但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將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 在漫長的民俗演變過程中,許多俗語也隨之出現,即「送信的臘八粥」,「過了臘八就是年」都叫響了。作為節俗來講,如果說過年是一首交響樂,那麽臘八節就是第一章的前奏曲,過年由此拉開序幕,而臘八粥又稱八寶粥,內里「五味俱全」,「八寶」含有吉利之意,而在「五味」中,「苦味」含有一席之地,與「八寶」對照,這是與臘八節中與窮人相關的地方,慢慢演繹成今天所講的民俗。 醃製醋泡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和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美其名曰臘八蒜。 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女孩兒又扎耳朵眼,故事又多,這是一筆寶貴的民俗文化財富,民風淳樸,滋味濃厚,品起來滋味可口,五味俱全,忘不了故鄉的臘八節,永遠的鄉味鄉情!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2021、1、17日上午[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