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腹腔鏡手術(Laparoscopy)是由德國醫師George Kelling在1901年發明的手術,是由小的切口(英語:Surgical incision)(約0.5至1.5公分)配合攝影機,在腹部或骨盆進行的治療。
- 腹腔鏡會在腹部小傷口,可以進行診斷或是治療。
- 腔鏡手術也稱為微創手術(MIS),是新的外科手術方式。相較於傳統的手術方式,腹腔鏡手術對病人有許多好處:因為傷口較小,病人比較不會疼痛,出血較少,也比較快復原。
- 腹腔鏡手術的關鍵器材是腹腔鏡(laparoscope),是長的光纖,可以透過光纖觀看需診斷或是治療的部位。
- 腹腔鏡手術包括在腹部或是骨盆腔的手術,若是在胸腔上開口進行的類似手術會稱為胸腔鏡手術(thoracoscopic surgery)。
- 腹腔鏡手術中可以使用的特製工具有鑷子、剪刀、探針、剝離器、定位針及牽引器。腹腔鏡及胸腔鏡手術都屬於內視鏡手術的一種。
- 腹腔鏡手術是藉由2 至3 個不到一公分之小傷口,將精密的器械置入體內,透過影像處理系統將病灶放大,並傳輸至電視畫面來操作各項精細手術。
- 全身麻醉下,於肚臍下緣及恥骨上緣各切一個小洞(約 0.5 至 1 公分),再將相關器械經由此兩小洞置入腹腔內進行檢查。
應用範圍與優點
- 優點:傷口小,恢復快,縮短住院天數,減少家屬在醫院與家裡來回奔波,對整個社會資源及醫療成本之付出亦相對減少,因腹腔鏡手術具有微侵襲性,傷口美觀等優點,所以近年來婦科手術絕大多數已被腹腔鏡手術取代。
- 應用範圍:在婦科它可以單純用來做診斷(如難孕症之檢查、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診斷、輸卵管是否粘連及阻塞之診斷…等),也可以針對病灶處予以局部處置(如電燒、剝離…等),針對病變處行摘除(如卵巢囊腫摘除)或切除手術(如子宮切除術、輸卵管外孕切除術…等)。[1]
腹腔鏡手術後須知
- 1.手術採全身麻醉,須等排氣後才進食。如有嘔吐現象,請採側臥,以口腔棉籤沾水潤唇或漱口。
- 因麻醉插管所以有喉嚨痛、多痰、發癢…等情形,於 2-3 天後消失。應儘量把痰咳出以減少肺部合併症。咳痰時,以手按住傷口,可減輕疼痛。
- 2.手術後,腹部有數個小傷口,以美容膠、紗布覆蓋,請保持傷口乾燥;除非滲出液過多,否則不須每日換藥。如有異常出血、滲液…,請告知醫護人員。
- 3.手術後應在床上多翻身、改變姿勢,使腹腔內的滲出液容易排出體外。次日儘可能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腸蠕動以利排氣。
- 4.手術後視醫生決定,會拔除導尿管,須於拔除後 6-8 小時內自解小便,如有頻尿、解尿困難情形,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
- 5.少數病人會輕微背痛及肩痛情形,此為手術時橫膈剌激所致,短期內會消失,可以溫熱毛巾敷蓋;如腹部傷口有疼痛不適情形,請告知護理人員,適量的使用止痛藥物對傷口癒合沒有影響。
- 6.手術後三日內有輕微發燒是身體正常反應,應多補充水份。[2]
腹腔鏡手術前注意事項
- 手術前除緊急腹腔探查術以外,為避免手術中及手術後感染,一般手術時要避開月經期和各種疾病的急性期,且當月禁止同房。
- 手術前一天建議洗澡,保持個人衛生,因需要在臍部穿刺,所以要特別注意臍部的清潔與消毒;為防止腸脹氣,手術前一天最好半流飲食;手術前一晚22:00起不吃不喝,以防麻醉過程中發生誤吸風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