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脓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膈下脓肿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脓液积聚在膈下与横结肠及其系膜的间隙内,称为膈下脓肿。膈下脓肿可发生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间隙内,是腹腔脓肿中较常见且处理最为困难的一种。
病因
1.常见的是继发于腹膜炎之后,例如阑尾穿孔、胃肠穿孔或闭合性腹部损伤等。
2.左膈下脓肿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弥漫性腹膜炎、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
3.右膈下脓肿可发生于肝脓肿破溃后。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1)体温升高,初为弛张热,渐变为稽留热。
(2)脉率增快,舌苔厚腻。
(3)出现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衰弱、消瘦、盗汗。
2.局部症状
(1)脓肿部位可有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时加重,疼痛一般位于近中线的肋缘下或剑突下。(2)上腹部胀满不适,上腹或下胸部隐痛,可牵扯肩背部或后腰部疼痛。
(3)脓肿刺激膈肌时,可引起顽固性呃逆。
(4)膈下感染可通过淋巴引起胸膜、肺部反应,出现胸水,咳嗽、胸痛。
(5)脓肿穿破到胸腔发生脓胸。
3.体征
(1)肝区可有叩击痛,侧胸部或后腰有时出现指凹性水肿。
(2)患侧胸部下方呼吸音减弱或出现湿啰音。
(3)右膈下脓肿可使肝浊音界扩大。
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培养、脓液培养、血常规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B型超声、CT扫描。
诊断
1.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做出诊断。
2.白细胞计数增高。
3.X线检查可见患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可见膈下气液面及胸腔积液。
4.B型超声可见患侧膈下有液平段,有助于脓肿确诊、准确定位。可在B超引导下行诊断性穿刺,可以定性诊断。
5.CT扫描能确定脓肿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治疗
1.全身疗法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根据脓液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2.脓肿穿刺
多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术,同时抽尽脓液、冲洗脓腔,并经导管注入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手术引流
多数患者需手术引流,原则上选择腹膜外途径,以免污染腹腔和损伤肠管及胸膜。经腹膜外引流术适用于右肝上前、左肝上、左肝下前间隙的膈下脓肿。
预防
膈下脓肿发生后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住院时间及费用,并有一定的死亡率,所以预防膈下脓肿尤为重要。
1.对于术前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穿孔、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并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手术时应仔细检查膈下区域,吸净脓液,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冲洗液清亮为止。
2.腹腔手术时,特别是胃肠道手术,应避免空腔脏器内容物外溢,使腹腔污染。实质性脏器手术应彻底止血,防止血液聚积在膈下。
3.术后应尽早采取半卧位,使腹腔内液体流入盆腔,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 ↑ 中华汉字: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文明瑰宝!,搜狐,2019-07-20
- ↑ 传统荟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