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臺北飛行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北飛行場平面位置圖
左:台北飛行場事務所。右:日本航空輸送會社事務所。
台北飛行場格納庫

臺北飛行場,為台北市松山機場的前身,1935年開始整地工程,1936年3月底完成第一期工程,開始啟用日台航線及島內循環航線的定期航班,為台灣的民航中樞,同時作為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和台灣國防義會航空部的基地[1]。二戰末期,在臺北飛行場南側另興建了起降區(在延壽街健康路之間),與北側既有的機場有兩條滑行道相連。

介紹

啟用初期

1935年,臺灣總督府就以告示第131號公告:位於松山的台北飛行場於9月25日設立。臺北飛行場位於台北市區東側的基隆河南側,因周邊地形,此地風向以東風為主。故設置一900公尺的東西向第一跑道,及西北—東南向的700公尺第二跑道(遲至1940年才完成),跑道整體呈現V字型[2]。1936年3月24日,臺北飛行場竣工;3月30日台北飛行場舉行開場式,結果失事,造成一些記者與仕紳身亡。在機場啟用初期,由於臺北煉瓦會社松山、圓山工場的煙囪高度過高,會影響飛機在台北飛行場的起降,於是後來將煙囪高度降低[3]。1936年4月起,由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首開臺北經那霸前往福岡的定期國內航班,每週三次往返,之後又陸續開設臺北至曼谷等航班。1938年,日本政府合併日本航空輸送和國際航空,成為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

戰時期間

1938年2月23日,由蘇聯航空志願隊執行松山空襲,為台灣,也是日本的第一次的領土被轟炸事件。根據德國航空公司漢莎航空之資料1939年四月五月起,以 Junkers Ju 52/3m 機型班機,由柏林經曼谷、河內等地至臺北,再延伸至日本東京,並從1939年七月起,提供了當時由柏林至臺北及東京間五個中停點的定期航班,根據1941年之時刻表,大日本航空已開設臺北至河內、西貢、曼谷等國際航班。

1944年10月25日在總督府所建立的「神社新境地」即將完工前,預計將神社於舉行「鎮座祭」的同時遷座於「護國神社」旁。但在神社「遷座祭」來臨之前的10月25日,一架日本運輸機不幸失事,墬落在「台灣神宮新境地」(今圓山忠烈祠 )附近。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後第三天(8月18日)再次發生空難,罹難者之一是印度獨立運動三雄之一的蘇巴斯·錢德拉·鮑斯,遺體在火化後運至日本,最後埋骨於東京杉並區蓮光寺

戰後

二次大戰結束後,台北飛行場更名為「臺北航空站」,改為軍民共用,在第一跑道北側另興建了一條更長的跑道,原本跑道即不再使用[2],也曾開設臺北至上海航班。中華民國政府在1949年遷移到臺灣後,松山機場也逐漸擴建,以應付逐漸成長的境內和境外航班。

設施

  • 交通局台北飛行場事務所
  • 日本航空運送株式會社臺北支所辦公室
  • 機場跑道
  • 格納庫(存放飛機的封閉建築)
  • 航空氣象觀測站
  • 高射炮
  • 飛機掩體
  • 探照燈

戰後發展

戰後,原第一、第二跑道仍位在松山機場基地內。而南側於後期興建的跑道則建立起空軍醫院及多個眷村,形成與周邊自成一格的景象,在行政區劃也專屬於龍田里(松山區人口最多者)、自強里鵬程里

此地的眷村居民多為空軍眷屬,故取名為藍天、鵬程,部份眷村為婦聯會所興建,其由西至東分別為松山新村、空軍總醫院(1958年,今三總松山分院)、慈恩七村(1978年)、平安新村(1964年)、藍天二村(1977年)、藍天新村(1971年)、婦聯六村(1969年)、婦聯五村(1961年)、婦聯四村(1959年)、誠一新村(1962年)、撫遠新村(1959年)。除了較後期興建的藍天二村及慈恩七村,其餘均改建為國宅大樓及其他建築:松山新城延壽國宅平安新城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西松高中

參考資料

  1. 臺北市役所. 臺北市政二十年史. 1940-09-28. 
  2. 2.0 2.1 洪致文. 風在城市街道紋理中的歷史刻痕. 地理學報. 2010. 
  3. 大竹文輔. 臺灣航空發達史. 臺灣國防義會航空部. 193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