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劍行君不見山人平生一寶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舞劍行君不見山人平生一寶劍》是一首明朝詩詞,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是一個複雜的文化現象,它貫穿了整個明代文學的發展歷程。這個時期的文人通過復古來尋找文學創作的靈感和正宗,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推動了文學的創新和發展[1]。
“ |
君不見山人平生一寶劍,匣中提出三尺練。 寒光射目雪不如,草堂白晝驚飛電。 吾祖隨天逐胡虜,屯軍黑松陣雲苦。 成功策勛仗此物,七十二漠何英武。 十聖承平久不用,四海風塵猶澒洞。 靜聽常因風雨鳴,深藏恐逐蛟龍動。 枯魚之宴無樂方,為君起舞當斜陽。 左右迴旋還自翼,變擊為刺隨低昂。 黃子翩翩出介冑,吾忝忠武為其後。 二家文武世不替,況與吾家各親厚。 舞罷悲歌薊門曲,薊門柔桑眼中綠。 嗚呼! 丈夫四十未封侯,何事日日銜杯劍應哭。 |
” |
— [明代]岳岱 |
明朝詩詞的復古與創新
在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中,雖然復古主張是主要的文學趨勢,但同時也孕育了大量的創新。這些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學形式的創新:復古主義者在追求古代文學形式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例如,李夢陽在文體上強調要先其體,將文體作為復古首要考慮對象,這種創新性的復古理論推動了文學形式的發展。
文學內容的拓展:復古主義者在創作過程中,不僅模仿古人的形式,更注重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方以智的詩歌創作就表現出對現實主義的追求,他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詩史」進行探討。
文學理念的更新:復古主義者在繼承古代文學理念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對其進行更新和發展。例如,方以智意識到精神擬古的重要性,認為擬古人之風骨高於擬古人之形式,這一點使得他的詩歌創作保證了較高水準的創新。
綜上所述,明朝的詩文復古思潮不僅是對古代文學的一種回歸,更是在復古的過程中推動了文學的創新和發展。這種復古與創新的結合,使得明朝的文學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充滿了時代的活力[2]。
參考文獻
- ↑ 高中語文 | 知識積累分類匯總古代文學詩歌流派,搜狐,2020-06-29
- ↑ 李夢陽邊塞詩的創作手法、語言特點,反映了明王朝什麼現象?,搜狐,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