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艾霞 | |
---|---|
女艺人 | |
籍贯 | 福建省厦门 |
出生 |
1912年11月29日 天津 |
职业 | 演员 |
代表作品 | 《现代一女性》《时代的儿女》 |
经纪公司 |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
艾霞(1912—1934) 原名严以南。原籍福建厦门,生于天津。早年在北京求学,1928年赴上海,曾加入南国剧社,并在“耐梅”、“天一”等公司任演员。她会演戏,也能写文章、画画,因此被称为“影坛才女”。1932年加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旧恨新愁》、《时代的儿女》等片,并在《春蚕》、《脂粉市场》、《丰年》等片中任重要角色。1933年编写并主演《现代一女性》。[1]
1934年2月12日,艾霞自杀身亡,年仅22岁。她在自杀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生是苦痛的,现在我很满足了。”她是国共两党在文艺战线斗争中的牺牲品。[2]
人物生平
艾霞,原名严以南,生于天津。她跟萧红一样被家里逼婚,她爱的却是大学生表哥,遭到了父亲反对。为求独立,16岁就离家出走,到上海偶然遇到了女演员杨耐梅,走上了从影之路,后来红了。[3]
1931年,艾霞出演了《旧恨新愁》。由于表演风格清新、真挚,艾霞崭露头角,连该剧作者乾白都说,“庆幸我的剧本得人!”1933年是艾霞“高产”的一年,她一共演了七部电影,得到电影界和广大观众的肯定。不但如此,还写了很多文章和诗作(都是她拍片之余写的)。艾霞的文字被评价为“文笔简洁明快,豪爽妩媚,为人称道”。在那个时候,女演员大多出身清苦,文化水平不高。像艾霞这样演技与才气并重的女子实属凤毛麟角,人们称她为“作家明星”。将此美誉推至顶峰的当属艾霞自编自演的电影《现代—女性》。
《现代—女性》以周旋于浪漫爱情的都会以女子为题材,叙述了一个“希望用爱情的刺激来填补空虚的心”的女子葡萄的人生经历。艾霞创造的女主角蒋葡萄,作风大胆、烟视媚行,无视于世俗眼光。虽贵为时髦的摩登女郎,却甘愿为爱卖身,最后锒铛入狱。影片多少透露出作者恋爱至上的思想。但是,艾霞在情路上却非常坎坷,所遇非人。
但她的死跟政治无关,她是为情,属于典型的痴恋故事:爱上有妇之夫,男子却除了小三也有小四,她接受不了便寻死。好友劝她她不听,最后发现这个男子除了老婆,还另有情妇,令她非常心碎。同时,她对爱情的坦率与直白,让当时社会上许多人不能理解与接受。上世纪30年代的媒体甚至根据她的银幕角色,冠她一个 “性感野猫”的名头。艾霞知道这一点,心中苦闷,但又表现得无所谓。
遭遇到一系列工作和感情上的挫折后,她性格变得多变,有时活泼开朗,说话妙语连珠,有时颓废消沉,甚至酗酒、抽烟。1934年2月12日,艾霞披散着头发,红着眼圈去化妆间找好友王莹,“这个周日一起玩好吗?”王莹没在意,漫应道,“拍完戏再说好不好?”就在当天夜里,失望无助的艾霞吞烟自杀了。[4]死前遗言,“人生是痛苦的,现在我满足了。”
死前的艾霞喜怒无常,有时候艳丽出彩,有时候邋遢无边;有时候笑脸迎人,有时候低沉不语;照例也失眠、酗酒、吸毒,用现代眼光看便是严重的忧郁症。自杀当天她披头散发到片场找王莹:“这个周日出去玩玩,好吗?”王莹没在意,答道累坏了,等电影杀青再去吧。回家后,艾霞把生鸦片烟吞进胃里。
成长经历
1933年,由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现代一女性》摄制完成并公映。该片不但因其追求妇女解放的鲜明主题引人注目,而且由于其中女主角葡萄的扮演者又是该片的编剧,而这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女演员队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写点小文章便算不易的情况下,更显得难能可贵,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与赞赏,从而使这位女演员在众多走红的明星中脱颖而出,独放异彩。这位影坛才女便是当时明星影片公司声名日盛、年仅21岁的艾霞。
早年
艾霞,原名严以南。1912年生于福建厦门,很早就随经商的父亲来到北京定居、求学。她聪慧伶俐,尤好读书,除了阅读不少古典文学作品外,还通过进步书籍接受了民主思想的熏陶。
1928年,16岁的艾霞因逃避封建包办婚姻,只身出走,走到上海谋生。不久,她加入当时由田汉等人组织的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从事话剧演出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创作和诗歌写作,从而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
1931年,党为了加强各个影片公司的左翼创作力量,委派瞿秋白负责,在电影界中成立了党的电影小组,其任务除了重视进步的电影剧本的创作外,就是把大量的以剧联盟员为主的进步文艺工作者,陆续介绍参加到各个影片公司中去,以占领电影这块宣传阵地。艾霞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同王莹、沈西苓等一起加入到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5]
进入明星影片公司
艾霞1932年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后,不久即主演了影片《旧仇新恨》,以其清新的风格与真挚的表演崭露头角,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之后,又相继主演了根据茅盾小说改编,反映农村悲惨现实生活的影片《春蚕》;反映知识青年不同生活道路的影片《时代的女儿》;揭露资产阶级腐朽化的影片《二对一》;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的影片《战地历险记》,显露出了在表演艺术方面的才华。
在影片《春蚕》中,艾霞饰农民李根生的妻子荷花。荷花因为在城里做过丫头,村里人看不起她,说是“白虎星”,还把一切罪名推给她。荷花对此十分反感,曾偷偷走进蚕农老通宝家的蚕房,报复地要“冲克”他的“宝宝”(蚕)。艾霞把人物那种不满社会旧俗、敢想敢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把荷花不为人们理解的苦闷神情真实地反映出来,给全剧增色不少。该片导演对此作了很高的评价,称赞艾霞“演戏善抓性格,深入角色,掌握感情,真挚动人”。[6]
影片《时代的儿女》描写了1925~1927年暴风雨般的革命年代中众多知识青年的不同命运。艾霞在影片中饰演上海一家木机织绸厂老板的女儿。这位“千金”是女子中学的学生,因爱慕虚荣而生活日益放荡,最后成了男人的玩物而被学校开除,终离家出走,堕入红尘。艾霞很好地把握住了剧中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成功地饰演了这个悲剧性的角色,使其作为一个反衬,形象生动地昭示出:知识青年只有努力投身革命才有前途。影片上映后,这个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艾霞的出色表演,得到了电影界和广大观众的肯定,使她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当时明星影片公司演员阵容中“有才干、有希望的新人”之一。人们评价她“是辛苦、勤奋的,也是有成绩有创造活力的”。特别是因为她拍的这些影片都是“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影片”,因此在当时的进步青年中,艾霞是颇有感召力的。而她自编自演《现代一女性》,使人们对她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使她获得了“影坛才女”的美誉。当时从影的女演员因为大多出身清苦,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聪明好学的艾霞则利用原有的文学功底与艺术,笔耕不倦地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与诗作,其“文笔简洁明快,豪爽妩媚,为人称道”。因此,人们把她与当时电影界的胡萍、王莹、陈波儿一起,赞誉为“作家明星”[7]、“而自任编剧兼主演,集二者于一身的女演员,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恐以艾霞为发端”,故而,一时间艾霞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好评。
《现代一女性》这部影片叙述的是一个“希望用爱情的刺激来填补空虚的心”的女子葡萄的人生经历,着重写她在被捕入狱后如何在一个有着革命理论的狱友的教育下,从恋爱的迷梦中觉醒过来,走上“光明之路”。影片以妇女追求真正的彻底解放为主题,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艾霞作为女主角葡萄的扮演者也在表演上作了很大努力,可以说,影片基本是成功的。但由于剧本某些地方的先天不足,因此女主角的转变显得有些牵强与仓促,人物形象后半部不丰满,这的确是一个遗憾。后来有的影评家这样分析说:“这体现了艾霞当时对光明幸福的向往,也反映了她在创作思想上仍较模糊和对现实生活中妇女解放的真正出路难以寻找感到苦闷的心境。”
死亡原因[8]
从1932年到1934年,艾霞在短短的两年里,已先后拍了8部电影,创作精力可说是十分旺盛。正当人们翘首以待艾霞获得新的成就时,却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1934年2月12日艾霞吞烟自杀了。她在临终前留给在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生是苦痛的,现在我很满足了。”
因为艾霞是一个颇有才华又很有影响的影坛才女,她的死,立即成了当时引起轰动的重大新闻。各界人士发表谈话,广大影迷争睹遗容,曾有六七家报刊专门出了纪念特刊,以示哀悼。而对艾霞带着“人生是苦痛的”疾世之言愤然自绝的原因,则众说纷纭。
一说:缘于“经济拮据的窘况”。
艾霞父亲经商失败后,一家数口的生活重担要靠她微薄的收入来接济维持。成为明星后,受那个环境的影响,她对衣着款式、发型、佩饰等穿着打扮逐渐注意起来,并对生活、娱乐的档次有了讲究,这又无疑遇到了入不敷出的困难。这在当时视金钱为万能的社会,她感到了生存重负的压力,她又不肯随意出卖灵肉去迎合达官贵人以求荣华,这样,追求享受与工资收入一般且要保持独立人格便成了日益激化的矛盾,从而加重了她的厌世情绪。
二说:缘于“不能自控的任性”与“郁于孤独、空虚”。
了解艾霞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自从成为明星后,艾霞做事说话更为任性了。心情好时,她极爱打扮,衣服、头发都很光艳;待人主动热情;走路载歌载舞,说话妙趣横生。但心情不好时,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说话粗气,做事随便,常手里拿着一罐纸烟,抽个不停;脸黄黄的,头发也乱蓬蓬的,或一个人在马路中到处绕圈子,或借酒浇愁,醉卧如泥。艾霞这种不能自控的任性、孤傲的性格,加上不时流露出来的明星架子,使不少人对她敬而远之。艾霞此时有知音难觅之感,常在独居中与猫作伴,暗自伤悲。
三说:缘于“爱情的悲剧”。
艾霞是个才华横溢的影星,也是个善良的女孩,但她一直对爱情追求过于理想化,寄托过重,以致涉世不深,天真有余而数次受骗,身心受到很大刺激。进入明星公司后,艾霞才华显现,很快成为耀眼的明星,追逐者日增。她与一个姓林的有妇之夫谈恋爱,她的好友王莹几次找她长谈,希望她能追求纯洁、真挚的爱情。她却听不进去,并执拗地说:“恋爱的滋味是辣的,不是甜的。林先生已答应我,他要和原来的妻子离婚,和我结婚,并保证只爱我一个人。我相信他!”就在艾霞沉醉在婚前的美梦之时,那个玩弄女性的姓林的流氓却暗中与另一个女人打得火热,俨然夫妻。得知真相的艾霞顿时像掉进无底深渊,身心受到很大刺激,她痛心疾首地对王莹说:“我最爱的人,便是最欺骗我的人啊!”
去世
对于艾霞的死,最痛心的莫过于她的挚友、电影明星王莹。王莹与艾霞同由话剧界转入电影界,来往很多,友情甚笃。虽然艾霞比王莹大两岁,但她一直把聪慧、持重的王莹看作是自己的姐姐,有什么知心话,都乐意跟她说。因此,对艾霞思想状况与工作生活情况王莹都十分清楚和关心,经常提醒着她。可王莹万万没有想到她会自寻绝路,更使王莹后悔的是,她本有机会阻止这出悲剧的发生:1934年2月12日即腊月二十九那天,王莹正在公司摄影棚里拍摄《同仇》,晚上七八点钟才拍完。在化妆间卸妆时,艾霞来找她,约她找个地方说话。王莹因与别人有约在先,一时抽不开身,便对艾霞说:“好的,等我拍完了这段戏再说吧!”艾霞当时神情沮丧,脸上没擦脂粉,很苍白,眼圈红红的,披头散发,没有修饰。她在化妆室桌旁站了一会儿,便悲伤地走了。若是别人,王莹会十分关注,对艾霞,王莹知道这样子是常有的情形,她万万没想到,就在这天夜里,艾霞竟自杀了。大年初一的晚上,王莹在沪寓所环龙路小楼上正在看书,忽听楼下报童凄厉地喊叫着:“号外,号外,电影明星艾霞自杀!”王莹一下子惊呆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她奔到楼下,买了一份晚报“号外”,双手颤抖着打开一看,“艾霞自杀”的大黑字,映入眼帘,王莹感到如万箭穿心般疼痛,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她为自己没能同艾霞作最后一次长谈而后悔,为自己没有阻止这次悲剧发生而自责。怀着深切的思念和无限的悲愤之情,王莹写出了题为《没有和艾霞说最后一句话》的悼文。文中第一次提出了“黑暗的电影圈”的说法,对黑暗社会扼杀艾霞的罪行,进行了控诉和抨击。接着,她又写出了充满战斗激情的散文《冲破黑暗的电影圈》和《卸除一件五色的外衣》,号召电影界同仁同各种腐朽势力作斗争,不让艾霞悲剧重演。
艾霞死后,上海《电影画报》1934年第9期在《艾霞女士哀悼特辑》中,刊登了艾霞的诗作手迹和所绘油画二幅,睹物生情,诗画中洋溢的熠熠才华更使观者为之惋惜,感叹这位影坛才女的早逝。一年后,剧作家孙师毅以艾霞这位独特女性的一生为素材编写了影片《新女性》的剧本,由上海联华影片公司于1935年摄制完成并公映。该剧通过女演员韦明的悲惨身世的叙述,形象生动地揭示了旧中国正直的知识妇女被压迫、被污辱的命运,无情地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社会的腐朽与罪恶。这是对艾霞的追悼,也是对正义的呼唤。只可恨这个社会太黑暗、太残忍了,《新女性》女主角韦明的饰演者、著名女电影演员阮玲玉在《新女性》上演不久,也因为受反动势力的胁迫,深感人言可畏,而步艾霞后尘自杀身亡。
人物评说
艾霞是民国首位自杀的女影星。但她的情事显然不如阮玲玉曲折,加之她死得太早,事业还未及绽放便匆促凋零。如果她不死,会不会在表演艺术上取得更大成功呢?也未可知。阮玲玉自杀后,艾霞便随着岁月湮没了。那是因为阮玲玉在演艺上的光亮早已将她的璀灿遮蔽了吧?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艾霞在上海的影视圈曾经那样炫目。与同是才女明星的王莹相比,艾霞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美才女。她与王莹是非常好的朋友,在当年上海的电影界,她们被称为明星双璧。[9]艾霞与王莹一样,都有过不幸的过去:16岁的艾霞为逃避包办婚姻,从北京来到上海避难,在这里,她结识了比自己小两岁的王莹。歌舞升平的老上海,两个孤单又有才华的女子,一见便成为密友。人与人的交往有时一辈子都是陌生人,有时也许彼此只须互望一眼,便能确定对方就是自己的知己。共同的事业,相当的年龄,同样的美貌,让她们有些相见恨晚。艾霞性格单纯任性,没有王莹成熟。在王莹面前,艾霞更像个妹妹,有什么痛苦都喜欢找王莹倾诉,让王莹帮她拿主意。时日长了,王莹也习惯了倾听艾霞的愁苦。艾霞写诗、作画,编剧。王莹也写作。她们的文章常常一起在刊物上发表。艾霞的成名作是《现代一女性》。在这部电影里,她饰演了女主角葡萄,这个“希望用爱情的刺激来填补空虚的心”的女子,在曲折的一生里,最终从恋爱的迷梦中觉醒过来,走上“光明”之路。
让观众更感兴趣的是,女主角葡萄的饰演者,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这在当年电影明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艾霞的才华如同一枝张扬的花,盛放在料峭的崖壁上引人瞩目。艾霞从1932年到1934年,在短短的两年里拍了八部戏。这让她在电影界迅速崛起。可是成名并不能给艾霞带来更多的快乐,她常常向王莹诉说内心的迷惘。她的迷惘常常不是具体的事件,而是精神上的挣扎,在苦闷的社会里,她渴望能有真正的幸福生活。谁都知道,精神上的挣扎不是轻易能解决的,王莹除了给她女子之间的友谊外,在旧式压抑的环境里,她不知怎样能让艾霞快乐起来。艾霞是个不容易与人亲近的女子,性格也极具双重性。心情好的时候,她会主动与人聊天,但也仅止于聊天。除了王莹,她再难让自己与某个女子亲近。在她的身上,有着文人惯常的敏感脆弱,这样的敏感常让她更能体会到苦闷社会里的悲凉。她困惑女人的处境,无论怎样辉煌都难逃依附的尴尬。对旧时代的无奈,对男人情感上的依赖,让她无可奈何。王莹是了解艾霞的,却无法让她从精神的困境中走出,只能看着她任性地放逐自己,无以自控。有时,艾霞也买名牌的衣服,出入高档场所,在纵情的欢乐之后,常会有更深的孤独,那种孤独无以缓解。另一方面,艾霞的父亲经商失败,陷入困境,全家上下需要她接济,这让艾霞在经济上感到很吃紧。经济上的压力,是艾霞无法快乐的又一个原因。每天都奔波在路上,写作、拍戏,不知何时才能过上自由的日子。然而,艾霞与王莹说的最多的,不是这方面的事,而是爱情。她恋上了一个林姓的有妇之夫,沉醉在一种哀乐的想象中。王莹不止一次地劝过她,希望她能寻找一份纯洁美好的感情。艾霞却相信林先生会和原来的妻子离婚,和自己结婚,并保证只爱我一个人。
身陷在爱情中的女人,是没有智商的,也是听不进任何劝告的。艾霞与那位林先生恋爱,却不能让自己纵情地快乐。艾霞一直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她分析不出自己,却在作品里,下意识地流露出了困惑的原因。如何过上光明幸福的生活?如何摆脱旧女性的种种束缚,让精神得到解放?艾霞有这个潜意识,却并没有看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因而在情绪抑郁时,常常会陷入难耐的空虚。那时的艾霞像是变了一个人,她情绪倦怠,不思梳洗,也不化妆,夹着纸烟,头发蓬乱地走在大街上,或在酒馆里借酒浇愁。这样的情况王莹从未有过,艾霞却是经常性的,她思考问题总喜欢往最坏处想,天生没有乐观精神,又生就一副叛逆的骨头,不愿随遇而安。这些纠结的心情,常如馥郁的水草,缠绕着她,不能呼吸。就在艾霞的精神困扰在死胡同里,左右冲杀而出不来时,她的情感大厦也翻了船。林先生不但没离婚,还与别的女人打得火热,艾霞心痛不已,失去了最后的方向,她说:“我最爱的人,便是最欺骗我的人啊!”往日的誓言变得比纸还轻,整个人如同掉在地上的玻璃,四处都是尖利的伤口。艾霞回到凄清的住处,等待她的只有一只小猫。她抱起小猫,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这是1934年的2月12日,腊月二十九,在春节就要来到的日子,大上海的商铺、酒馆异常热闹,在喧哗的背景里,艾霞内心的绝望变得比往日更为猛烈,觉得有些走不下去了,此时,她内心里想的只是王莹,只能去找王莹。艾霞对王莹的依赖,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艾霞一路子走得跌跌撞撞,几乎是冲进电影公司的化妆室。脑子在瞬间也是一片空白。王莹那时正在拍电影《同仇》,片场休息补妆。她看见艾霞冲了进来,头发披散、眼睛明显哭过,面色焦虑又忧愁。艾霞的这种表情,王莹也不是第一次见,她不用问也知道,准是艾霞的感情出现问题了。这早在她的意料之中,王莹说的也不止一次,自己都觉得烦了,像这种事情,也只有当事人自己解救自己,外人无论怎么做也是隔靴搔痒。王莹本想劝慰几句,但还要接着拍片,加之晚上早就约了人,就把艾霞的事往后推了推,说回头再找她说。艾霞听了,没有马上走。她低垂着头,像个找不到回家路途的无助小孩。
又站了一会,王莹要去片场了,艾霞才不得不转身离开。没有可以倾诉的人,艾霞异常悲伤地走在街上,时有黄包车夫在她身边停下来,她也不坐,呆呆地往前走。那种盛大的孤独如凌晨的烟花,听不见任何声音。艾霞在街上绕了一圈又一圈,她努力想从一个人的困扰中绕出来,但像是绕进了一团错乱的毛线里,越绕越将自己深陷。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无尽挣扎。艾霞回到家,觉得太累了。她解决不了这个社会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份悲伤的情感,她能做的只有逃避,逃得远远的,让欺骗与痛苦再没有机会侵袭她。在当晚,艾霞吞烟自尽。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生是苦痛的,我很满足了。恋爱的失败,不是艾霞自杀的全部原因,但占据了大半。她曾经叹息过:“眼泪同微笑,接吻同拥抱,这些都是恋爱的代价。要得这够味的代价,这够味的刺激,就得赔上多少的精神,结果是什么?无聊。”
在那个年代,女性对于情感的依赖比较重。即使在阮玲玉经济独立之后依然想在情感上依赖于男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有安全感。但是,真正得到一个男人之后,就能拥有安全感吗?这也是艾霞始终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女性要获得幸福光明的生活,不是建立在男人身上的。不是有了爱情就能解决问题,相反,抛弃一段不堪的情感,则是让精神独立的起点。艾霞终究没有战胜自己,做了逃兵。女人最怕的,不是爱错了人,而是无法从错误的地方走出来。艾霞一直在寻找解救自己的路途,最终也没有找到。艾霞死时才22岁,她在诗里写:“今天又给我一个教训,到处全是欺骗,我现在抛弃一切,报恩我的良心。”
艾霞之死,让王莹痛哭不止,觉得是自己没有帮好友摆脱困境,如果那天她与艾霞能坐下来说说话,也许她不会死。王莹自责着,但外人都能看出,艾霞的死,来自于当时的社会。女性软弱依附的心理,让她们无法自信地生存。前有艾霞,后有阮玲玉,都想去做一回新女性,可是,怎样才能做真正的新女性,不被当时的社会所伤?她们一直没有寻找到答案。柯灵在《悼艾霞》中写:“艾霞不是弱者,可是她终究不能不受摧残。她是现实矛盾和时代苦闷的牺牲品!她走到这条末路,是多少年挣扎斗争的不幸结局。”
可惜的是,艾霞的死不并不能引起当局该有的警醒,反而成了一些无聊小报赚钱的谈资,这对艾霞是不敬的,也是悲哀的。也正是因为艾霞之死被无聊小报扭曲,才有了后来蔡楚生导演的《新女性》一片。电影里的韦明便以艾霞为原型创作,饰演者阮玲玉成了继艾霞之后,另一个不幸的牺牲者。她们渴望做新女性,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旧式女性不幸的结局。这是她们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参与影片[10]
1933-艾霞
- 时代的儿女 Youngsters of the Time (演员)/Shi dai de er nu/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Times
- 现代一女性 A Modern Woman (演员、编剧)/Xian dai yi nu xing
- 二对一 Two Versus One (演员)
- 脂粉市场 Cosmetics Market (演员)
- 春蚕[11] Chun can (演员)/Spring Silkworms
- 丰年 Year of Plenty (演员)
- 黄金谷/Feng nian/Good Harvest
1932-艾霞
- 旧恨新愁 Jiu hen xin chou (演员)
- 战地历险记[12] Adventures in A the Battlefield (演员)
补充说明
在阮玲玉自杀身亡以前,她是中国自杀身亡的女电影演员中,最出名的一位,阮玲玉是在公元1935年3月8日自杀身亡的。[13]
视频
参考文献
- ↑ 艾霞|上海年华上海年华
- ↑ 艾霞万佳查
- ↑ 16岁与表哥恋爱,19岁成电影明星,22岁爆红后吞烟自尽,遗言成谜解优文史
- ↑ 老照片:图一裹小脚的混血小姐,图六22岁吞鸦片自杀的女演员历史的颜色
- ↑ 艾霞豆瓣电影
- ↑ 民国烟云:15岁和表哥同居,21岁当小三,22岁自杀的女明星 搜狐网
- ↑ 民国最早自杀的影星艾霞,出道两年拍八部戏,与影星王莹是好闺蜜搜狐网
- ↑ 20世纪30年代影坛才女艾霞豆丁网
- ↑ 民国最美的女星,曾创下中国电影数个第一,情路却比阮玲玉更多舛小壶天
- ↑ 艾霞 Xia Ai豆瓣电影
- ↑ 春蚕 (1933)豆瓣电影
- ↑ 战地历险记 (1932)豆瓣电影
- ↑ 红极一时的阮玲玉为何自杀?知道她悲惨的一生,也就找到了答案!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