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园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芬园乡 |
---|
|
芬园乡(Hun-hn̂g-hiong)位于台湾彰化县东北部,地处彰化县、台中市、南投县三县市之交界。其西侧紧邻八卦山山脉,是彰化县唯一位居八卦山东麓的行政区,也因地形的影响,芬园乡的地缘、生活关系与台中市、南投县较为密切。芬园一名源于清领时期当地居民种植罂粟烟草,台语称烟草为“芬”或“薰”(hun),当时取其近音“芬”字,因而名为“芬园”。[1]
历史
芬园乡早期是平埔洪雅族猫罗社的居住地,清代康熙初叶(约1660年)始有闽人(福建人)移入垦拓。当时此处尚属彰化县半线堡之一部份,芬园于雍正元年(1723年)彰化正式置县时称“猫罗社”,属彰化县半线堡线北社番之一部份,至乾隆二十九年以后,由彰化县辖内诸番社中独立分出为“猫罗堡”(猫罗堡包含今彰化县芬园乡、台中市雾峰区、彰化市及台中市乌日区一部分),当时芬园为猫罗堡下的一个庄。
1885年台湾建省,改隶台湾府台湾县猫罗堡。1895年日本治理台湾后,大致维持清朝时的堡里、街庄架构;1901年,芬园庄与周围数个街庄成立芬园区,隶属于新成立的台中厅,这是“芬园”正式成为行政区域名称的开始,1911年8月8日芬园区改为台中厅员林支厅管辖,1915年7月10日又改为台中厅彰化支厅管辖。1920年台湾实施州厅制,台中厅与南投厅合并为台中州,彰化支厅改为彰化郡,芬园区改为芬园庄。战后1945年由台中州接管后改台中县,彰化郡改为彰化区,芬园庄改为芬园乡。1950年10月全台行政区域调整,将台中县之彰化、员林、北斗三区合并,成立彰化县,芬园乡隶属彰化县至今。
地理
芬园全乡行政区外型颇似为注音符号的ㄏ字,西面有八卦台地盘亘通过,山坡地占本乡全部面积的40%,西南角的松子岭,标高海拔 153.2 公尺,为芬园乡丘陵地中地势的最高处,整个八卦台地地势在芬园境内为西南高、东北低的走向。而全台的经济重镇之一的台中盆地西南侧则经过本乡东侧,流经盆地内的乌溪、隘寮溪及猫罗溪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为芬园乡最重要的农耕地。
水文
芬园乡系属乌溪流域的一部分。为主流乌溪及支流猫罗溪的主要行水区域,所形成的冲积平原,为本乡重要农业生产区。乌溪主流在中央山脉发源后在柑仔林与北港溪 (南投县)汇合,始称乌溪。之后,持续向西南流至南投县草屯镇双冬附近转东北,行经80公里后,进入芬园乡后与台中市雾峰区隔溪相望,形成中彰的自然县界,后持续沿著中彰县界北行,在彰化县伸港乡及台中市龙井区间出海。而乌溪的另一重要支流猫罗溪发源自南投县中寮乡九分二山西南侧沿八卦台地东麓与台中盆地断层线,向北北西方缓流,于南投县碧山岩出草屯镇入芬园乡,之后,大致为由南向北流流经下茄荖西方,于茄荖村纳入隘寮溪,流至竹林村北方,进入台中市乌日区,于彰化市东北隅的福田里注入乌溪。
气候
芬园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以7月为最高,1月最低,全年平均最高温为28°C,平均最低温为19.4°C,年均温约为23°C,气候温和怡人。冬季为干季,以东北季风为主,夏季西南风盛行,由于位居侵台台风主要路径地区,7~9月常有台风侵袭,故降雨量以8月降雨量最多,其次为6月。年平均雨量约1,400公釐,相对湿度为78%。
自然灾害
芬园乡为气候温和且适合人居的地方,长久以来自然灾害极少,但1959年发生的八七水灾却造成本乡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物损失。这次水灾的导火线艾伦台风虽然未登陆台湾,但前往日本的途中却引进南海上的强烈西南气流,在中南部降下极大的降水量。芬园乡刚好位于暴雨中心内,在1959年8月7、8日两天内降下暴雨1,100.8公厘,造成附近乌溪和猫罗溪的溪水暴涨、堤防溃堤,乡内全境几乎灭顶。灾后官方统计本次芬园乡伤亡为死亡36人、失踪16人、重伤46人、无家可归者高达3,998人。房屋受损方面,全倒324户,半倒308户,为本乡有纪录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此外,1999年台湾中部发生了921大地震,造成了邻近员林镇、台中市雾峰区、南投县草屯镇、南投市等乡镇市非常重大的灾害,芬园乡幸未遭受重大损害,仅有少数房屋出现龟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