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岙兵營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花岙兵營遺址是浙江省象山縣高塘島鄉境內的一處古代兵營遺址,為南明將領張煌言抗清期間修建的抗清設施。兵營位於象山縣南側的花岙島,故名。最大的兵營為雉雞山兵營和高塗岙兵營,均為礫石構築,設有城牆、地道等設施,為研究南明史和古代海島軍事設施的重要樣本。2005年成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張煌言,字玄箸,號蒼水,寧波府鄞縣(今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人,崇禎時中舉人,弘光元年(1645年)與錢肅樂等奉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不久任石浦守將張名振監軍,以南田、林門一帶為據點抗擊清軍。張名振去世後,張煌言接任了張名振的軍職,並於永曆十三年(1659年)偕同鄭成功北伐,克復多地,但因鄭成功在南京兵敗,只得退居浙東沿海。永曆十七年(1662年),魯王病逝於金門島,次年張煌言自感抗清無望,於是解散義軍,至南田懸岙隱居,1664年,張煌言被捕,10月被處斬,死後葬杭州西湖南屏山北麓,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1]。
張煌言抗清的軍事遺址多位於象山南田一帶,如樊岙以及林門(蜊門)港兩岸,而以花岙島上的遺址保存最為完好。張煌言對兵營的修建曾作詩云:「鳩工嚴部勒,治屋亦猶兵。據水軒轅法,依山壁壘橫。短垣繚卻月,中露貫長庚。只此扶桑國,居然細柳營。」據推斷,花岙兵營和屯田遺址於1646年始由張煌言和張名振一同營建,張名振去世後由張煌言獨立維護至1662年,1664年張煌言被捕後兵營廢棄。而張煌言被捕的地點也被認定為位於花岙島上。
遺蹟
花岙島上分布有眾多兵營、屯田遺址,此外還包含關隘、防禦牆、地道等軍事設施,使用天然礫石築成[2]。在所有兵營中,高塗岙兵營和雉雞山兵營面積最大,為主兵營,此外有小兵營十餘座。
視頻
花岙兵營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人出身的將軍,與岳飛于謙齊名,並稱西湖三傑 ,搜狐,2016-10-09
- ↑ 花岙島,浙江省首個海島地質公園,峰險石怪、岩奇洞幽,再現了億年滄桑,搜狐,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