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花朝戏 |
中文名称;花朝戏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遗产编号;Ⅳ-75 钟石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花朝戏,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花朝戏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明清以来,紫金县"神朝"乐舞深受乡民喜爱。后来神朝艺人为了取悦观众,常在仪式后以小曲演唱轶闻趣事。花朝戏是民间音乐语言和民间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其唱腔朴素健朗,通俗易唱唱词和道白常运用诙谐、隽永的双关语和歇后语,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实反映了紫金县客家人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和精神个性。
2006年5月20日,花朝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75。
目录
历史渊源
起源
明末清初,紫金山区病疫流行,为了驱邪镇妖,乡间到处立庙祀神,一些民间巫师三五结班走上神台进行祭祀活动,由一个巫公拿一面小锣,扮成和尚(飞虎大将),另一人扮作女旦,一手拿牛角或一把铃剑,一手拿一小手帕,边歌边舞请神遣将以保平安,这种活动形式,人们称作"神朝"。由于音乐唱腔颇为悦耳,表演轻盈多姿,颇受观众欢迎。
发展
光绪末期,巫师叶春林,根据客家地方风俗习惯编撰了一些民间故事,并从山歌小调中汲取素养,丰富了唱腔,在"神朝"祭祀完毕后进行演唱,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从此,逐步吸收民间艺术和姐妹剧种的一些东西使这种表演丰富起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自已独特风格的花朝戏出艺术。因此,叶春林的演唱班子,就是紫金县(即原永安县)第一个花朝戏班子。
新中国成立前夕,花朝戏备受反动派的摧残,有些花朝戏班子由于演出讽刺地主、官府的戏,遭到禁演,艺人被抓去坐牢;有些花朝戏珏子被地主豪绅毒化和利用,使之变得黄色下流,为他们开赌场服务。乡人不准妇女去看,艺人被咒为"下九流",社会地位极低,因而纷纷改行,花朝戏这朵花几乎凋谢浬没。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花朝戏又获得了新生,1956年,根据花朝传统舞蹈、唱腔、整理出《八十老翁跳花朝》(歌舞),反映了农村中经过土改和合作化之后呈现的新气象,在汕头专区和广东省的业余群众艺术会演中获得好评,并由华南歌舞团加工后,带到北京参加全国业余文艺会演。从此,花朝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年成立了紫金县花朝艺术研究小组,并组织了巡回演出团队。1959年成立汕头地区紫金县花朝剧团,挖掘整理了二十多出花朝传统剧目,创作了八十多个现代和古装的独幕和多幕的花朝戏,曾四次参加广东省会演。
花朝戏主要流行于五华、紫金、河源、惠阳、惠东、揭阳、丰顺、兴宁、海丰、陆丰等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五华县的桥江镇、梅林镇、华阳镇等地的农村俱乐部或业余花朝剧团,不断整理花朝戏传统节目,并且积极创作现代的独幕和多幕花朝戏,多次参加广东省文艺汇演,并获得好评。[1]
文化特征
表演程式
花朝戏表演程式源于劳动生产,从生活中提炼出上山、下坡涉水、过桥、碾米、推磨、纺棉、织麻、采花、摘果、挑担、洗衣等一整套优美轮快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程式。其表演手法以及台步、身段都区别于其他剧种。如比较固定的心脚、丁点步、穿心手和扇花、滚巾、圆手、采花、转步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动作纯朴、粗犷。
唱腔音乐
花朝戏的唱腔音乐主要由神朝腔和民间小调组成,有时也采用客家山歌。神朝腔,源自神朝祭祀巫师做法事所唱的腔调。唱词为不规整的长短句型,常用"哪""哩""呀""哟"等村字连接。曲调句式主要是徴调式和羽调式。神朝腔一般节奏徐缓,情绪哀怨委,常用于抒情唱段。神朝腔的传统演唱特点是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唱念相间结合,自由灵活。神朝腔在传唱过程中还吸收、融汇了不少当地山歌小曲的因素,改变了原来祭祀音乐的情调,因此具有戏剧音乐的特性。
伴奏乐器
伴奏管弦、弹拨乐器主要有高胡、二胡、扬琴、昆、简子、喷呐、笔、单簧管、大提琴等;打击乐器主要有板鼓、本鱼、堂鼓、高边锣、小锣等。
代表剧目
花朝戏传统剧目丰富,代表剧目有《秋丽采花》、《卖杂货》、《三官进房》、《过渡》、《苏丹》、《紫云英》、《红石岭》、《铁公鸡新传》、《送菜》、《巧遇回头店》等。
花朝戏的传统剧目约有一百五十多出,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也有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主要描写男女爱情或描写人情世界,后者离不开道德劝谕的主旨,较著名的剧目有《卖杂货》、《三看亲》、《双捡菌》、《双进房》、《秋丽采花》和《张郎丢妻》等。解放后新创作的花朝戏剧目,影响较大的有多幕戏《紫云英》和《红石岭》等,小戏《送花》和《大年夜》等。另外,还把花鼓戏《打铜锣》、《补锅》和采茶戏《小保管上任》等剧目移植为花朝戏,用花朝戏的音乐和技巧来表现。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花朝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稀有剧种,承载着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人文思想。花朝戏在探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
花朝戏的传统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大都宣扬惩恶扬善、忠贞爱国、婚姻自由等积极主题。客家人所崇尚的儒家思想及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等人文观念在花朝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花朝戏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2]
传承现状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花朝戏面临观众逐渐流失、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戏剧自身发展不足、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撑等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传承人物
钟石金,男,1943年出生,广东省河源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朝戏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作为一种已经受到重视的地方剧种,从2006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为了保护这种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金县文化部门已经制订了5年保护计划,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进行保护。具体包括:全面开展花朝戏普查工作,收集花朝戏史料,并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和数字技术进行整理,建立系统档案;发挥花朝戏艺术研究室的作用,聘请老专家、老艺人深入开展花朝戏研究;对花朝戏的专项普查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分类出版有关书籍和录像制品;建立升车、土贵、鹧鸪、龙窝、慎田、礼坑、炮子、上车等八个花朝戏生态保护村;采取送戏下乡和到学校免费演出等形式,并开设假期花朝戏学生培训班,培养青少年对花朝戏的兴趣,培育后继人才。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紫金县花朝戏剧团获得"花朝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1963年,花朝戏《苏丹》在广州演出期间,主要演员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88年,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曹禺为花朝戏亲笔题赠"山沟里的山茶花"。
重要演出
2010年7月,河源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3位演员在上海世博园宝钢大舞台演出花朝戏传统剧目《卖杂货》。有着百年历史的花朝戏正式登上百年世博的舞台。
2010年10月,广东紫金花朝戏剧团赴广州参加亚运会特色剧种展演,向中外游客展示客家优秀的民间艺术和特色剧种花朝戏传统剧目《卖杂货》。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深圳市紫金山文化促进会及海内外乡贤的支持下,花朝戏传统剧目《双花缘》于深圳福田、龙岗两地演出。
2016年5月16日,紫金花朝戏参加了第12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7年1月,紫金花朝戏《三看亲》参加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行举行的2017粤戏越精彩--全省优秀地方戏曲剧种汇演暨学术研讨会。
2019年8月,紫金传统花朝戏《三看亲》参加了山东博兴举行的中国博兴非遗(稀有)剧种小戏展演。
荣誉表彰
1999年,紫金县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术(花朝戏艺术)之乡"称号。
2007年,花朝戏剧团被定为广东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花朝戏传统剧目《卖杂货》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
2016年11月,紫金花朝小戏《溪水长流》首次进京参加"中华颂"第七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获得两个集体奖和 8个个人奖。
濒危状态
1、市场萎缩。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文化生活多元化趋势下,花朝戏演出逐渐被冷落下来。新生代追求时尚,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减退,城市舞台再难有花朝戏的立足之地,即使在乡村,也只能靠一些节会,靠某些机构或个人出租包场,勉强维持一定场次的演出。演出区域由过去的十几个县、市,退缩到现在的三、四个周边县、市。专业剧团每年演出场数由高峰期的三、四百场,锐减至百场上下。民间剧团也纷纷解散,所剩不多。 2、经费不足。紫金县地处山区,是广东省重点扶持的山区贫困县之一,经济比较落后。地方财政对花朝戏的补贴,虽不时有所增加,社会各界也有一些经费资助,但还是很难保证日益增加的支出。设备陈旧,专业剧团演员待遇偏低(现人均月工资不足600元),新剧目生产举步为艰,演出质量无法保证。这些又反过来直接导致演出场次和收入的减少。 3、后继乏人。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流动本是好事。然而对于花朝剧团来说,是流入的少,流出的多,流出的又多为年富力强的艺术骨干,留下的也奈不住清贫,奈不住寂寞,在等待中苦苦地支撑着演出。县花朝剧团曾先后来过6位艺术院校毕业生,如今一个不剩;原来拥有的较整齐的编导队伍,也早已门类不全,民间剧团艺术人员,为了生计,纷纷改行。艺术人才的青黄不接,是影响花朝戏生存和发展的致命伤。 4、资料不全。新中国成立初期,紫金县曾有过两次较系统的花朝戏普查,记录了大量剧本及有关资料。可惜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四旧”销毁了。现存资料,是编撰《中国戏曲志》时搜集的。时隔20多年,老艺人去世不少,能收集的东西有限。这对花朝戏的传承、研究,带来不少困难。[3]
相关视频
参考资料
- ↑ 紫金花朝戏 , 博雅特产网
- ↑ 乡土丨紫金花朝戏“戏迷擂台赛”开锣 , 快资讯 2019-12-24
- ↑ 花朝戏、客家山歌进入大学课堂 , 新浪网 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