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苏州石刻天文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苏州石刻天文图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苏州石刻天文图

年代: 南宋

作者: 黄裳

尺寸: 高2.16米﹑宽1.06米

苏州石刻天文图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它的观测年代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至1085),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这份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黄裳曾经被选为南宋皇太子赵扩的老师,为了向这位皇太子教授天文地理知识,他绘制了八幅天文、地理图,这份星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后来,浙江永嘉人王致远把这份星图刻在石碑上,保存在苏州文庙中。二百多年后,人们担心该星图会年久磨灭,就又重新刻制了一块,这就是常熟石刻天文图,保存在江苏常熟县。[1]

简介

錾刻在一块高2.16米﹑宽1.06米的大石碑上的天文图﹐现存江苏省苏州市石刻博物馆。石碑原置苏州文庙戟门口﹐原有四碑﹐现存其三﹕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据地理图下碑文记载﹐碑石刻于南宋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王致远建。原图作者为普成(今四川剑阁附近)人黄裳。他于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向宋太子赵扩献八图﹐称为"绍熙八图"。其中之一即天文图。

组成

天文图分两部分﹕上半为一圆形全天星图﹐下半为说明文字。碑额题"天文图"三字。星图直径约91.5厘米﹐按照中国古代传统的"盖图"方式绘制。它以天球北极为圆心﹐画出三个同心圆。内圆称为"内规"﹐直径19.9厘米﹐是北纬约35°地方的恒显圈(见天体视运动)。中圆直径52.5厘米﹐为天球赤道。外圆称为"外规"﹐直径85厘米﹐相当于上述地方恒隐圈的范围。有28条辐射状线条与三圆正向交接﹐分别通过二十八宿的距星。线端界外注有二十八宿宿度数据。两圈间交叉密注与二十八宿相配合的十二辰﹑十二次和州﹑国分野等各12个名称。图下的文字说明﹐概略叙述天文基础知识。全图共刻恒星1﹐400多颗﹐银河带斜贯星图﹐黄道为一偏心圆与赤道相交于奎宿和角宿范围内的两点。

用途

根据史籍记载和对星图本身的研究﹐可确定该图是根据北宋元丰(1078-1085年)年间一次恒星观测的资料绘制的。这是现存世界上较早的大型石刻实测星图﹐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石刻星图可以说是古时的影印机。在没有影印机的年代,最准确的复印方式是将图案刻在石上,然后利用纸张盖在图案上,用棉花和墨汁将图案拓印纸上,便可得到一个准确的复制拓本。本处展示的就是一个拓本。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