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苔茶 |
苔茶,茶樹有性群體品種之一,又名苔子茶,灌木型,樹姿開展,中生種,灌木型,樹姿開展,中生種,葉端鈍尖,葉肉厚,質地尚柔軟,葉色黃綠,葉面隆起,葉脈明顯,芽葉茸毛多。結實力弱,抗逆性強;抗寒性、抗病蟲害強、抗乾旱、水浸出物質中茶氨酸含量高,富含鋅、硒、鉀等對人體有益的化學元素。
目錄
產地及分布
栽培要點[1]
石阡苔茶特性
產地及分布
原產貴州省石阡縣、湄潭縣。主要分布在貴州大婁山以南的烏江流域。四川、陝西、安徽、浙江等省有引種。1985年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25—1985。 特徵:植株灌木型,樹姿多半開張,分枝密,葉片呈水平狀着生。
葉橢圓形,葉色深綠或淡綠,葉面隆起,欠光澤,葉尖漸尖。芽葉春、秋兩季多綠色,夏季綠紫色,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74.0g。花冠直徑2.5~3.4cm,花瓣5~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種子棕褐色,種徑1.4cm。 特性:芽葉生育力強,持嫩性較強。春茶萌發期在3月下旬,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產量高,每667平方米可達340kg。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2.6%、茶多酚27.2%、兒茶素總量18.1%、咖啡鹼4.9%。適制綠茶,滋味醇。抗寒性、適應性強。易受紅蜘蛛、牡蠣蚧危害。 適栽地區:西南茶區。
栽培要點
用種子育苗,需選苗移栽。宜用雙條栽茶園規格種植。投產茶樹需隔年進行蓬面輕剪。注意防治蟲害。
石阡苔茶特性
石阡縣無任何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溫泉群風景名勝區內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良好,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特別是佛頂山景區自然環境和原始生態環境保護完好。有眾多的名貴林木和珍稀野生動植物,除松、杉、柏、柳、楓等外,還生長紅椿、楠木、銀杏、棋桐、紅豆杉等珍貴名木;動物有野豬、山羊、狐、猴、豺、蘇門羚、穿山甲、旱獺、麝獾、紅腹錦雞等以及各種蛇類。
盛產中草藥,是生態、生物多樣性與環境的天然博物館。石阡地熱水資源分布廣,出露密度全國少有,地熱水總量大,平均水溫較高,水質優良,水中普遍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元素。全縣適宜種茶麵積達66萬畝。
石阡苔茶自起源形成以來,長期在此獨特的地理環境、優越的生態環境中孕育與進化,其內含物質不但豐富,而且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元素,造就了石阡苔茶獨特的品質特徵。石阡縣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茶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