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漁隱叢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苕溪漁隱叢話》是創作於南宋時期胡仔編撰的中國詩話集。前集六十卷,後集四十卷。共一百卷,五十餘萬字。前集六十捲成於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後集四十捲成於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四庫總目提要》稱此書繼阮閱《詩話總龜》而作。
內容簡介
《叢話》的資料彙輯工作,是在繼承《總龜》的基礎上完成的,但後來居上。
一、在編排體例上,《總龜》以事類分數十門,繁瑣雜亂而難於檢索;《叢話》則按時代先後,以人為綱而知人論世,同時又增設長短句等門類,編排較為合理,大綱細目,羅列有序,極便檢索。
對於眾多詩人詩作,《叢話》又能在不忽略一般詩人的全面安排的結構中突出重點,如李白二卷,杜甫十三卷,韓愈四卷,蘇軾十四卷,黃庭堅五卷。其後集自序:"余嘗謂開元之李杜,元佑之蘇黃,皆詩文集大成者,故群賢於此四公,尤多品藻,蓋欲發揚其旨趣,俾後來觀詩者,雖未染指,固正能知其味之美矣。"
二、在資料搜輯方面,《總龜》寫於北宋末年,時嚴元佑黨禁,故不載有關元佑黨人蘇黃的詩話,構成先天缺陷;而《叢話》成書於南宋初,當時黨禁已除,蘇黃詩風復熾,故補充了大量有關蘇黃詩話,為形勢使然。
在資料的學術考辯方面,胡仔態度嚴謹,要言不煩,且是非自明。另外,如李清照《詞論》等重要文論作品,也賴《叢話》而得以保存。這就大大增加了《叢話》的學術價值。
三、在理論眼光方面,與《總龜》不同的是,《叢話》的資料纂集並非僅僅簡單羅列,而是自有其論詩宗旨在,並於稱引之外,又常略加評說,以見其理論主張,而無獺祭之譏。其理論受當時江西詩派影響,推尊元佑詩壇領袖蘇軾、黃庭堅,並上溯杜甫。但其主張並不褊狹,如其後集自序慨嘆:"詩道邇來幾熄,時所罕尚,余獨拳拳於此者,惜其將墜,欲以扶持其萬一也。"力挽狂瀾的理論熱情甚高,故其說不乏真知灼見。
胡仔論詩強調"自得",如前集卷三九:"文章之妙,語意到處即為之,不可限以繩墨也。"同時又指出詩歌創作,貴在含蓄而忌直露,如後集卷一五評杜牧《宮詞》:"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見,不待明言之也。詩貴夫如此,若使人一覽而意盡,亦何足道哉!"
四、在詞論的搜羅整理方面,《叢話》前後集分別有"長短句"一卷,其中出自胡仔者共二十九則。後人或輯出單行為《苕溪漁隱詞話》二卷。這對於較為全面地了解宋代詞壇概貌及詞論發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作者簡介
胡仔(1110-1170),字元任,號苕溪漁隱,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父胡舜陟著有《三山老人語錄》,《苕溪漁隱叢話》多加稱引。胡仔以父蔭入仕,曾任常州晉陵知縣。
約在紹興十五年(1145年),胡仔退隱吳興苕溪;後復出,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官閩中漕幕,乾道初再次歸隱苕溪。胡仔一生蹭蹬仕途,著書自娛,以終天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