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茼蒿菜(学名:Glebionis coronaria),别名 '春菊, 打某菜 、 茼蒿菜 、 艾菜、皇帝菜 ,是一种菊科[1] (Asteraceae)茼蒿属(Glebionis)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南岸。
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
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茼蒿在欧洲原本是庭园中美丽的观叶植物,但在宋朝引进中国后,却成为餐桌上美味的佳肴。
名称由来
俗名
茼蒿一名的来源,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茼蒿一条下之释名指其别名为蓬蒿,
且“形气同乎蓬蒿,故名。”[2]又,“茼”字有些文献写作“同”、“蕫”、“董”、“唐”等。
它有数个别名:
- 闽南语俗称拍某菜。由于茼蒿的嫩株富含水份,一经受热炒煮,体积极度缩小,经常下锅前看似一、二锅的量,炒煮后则仅剩一小盘。
不明事理的先生认为太太偷吃或偷藏,因而拳脚相向,拍某菜之称由是传开。[3]
- 菊花菜、冬子蒿。[3]
- 春菊是日本所使用的羽裂叶茼蒿,但“青味”(草味)较重。[3]
功用及营养
茼蒿在欧洲原本是庭园中美丽的观叶植物,但在宋朝引进中国后,其幼株作为蔬菜使用。
栽培方法
茼蒿适合在温和或略冷的环境中生长,在温暖的夏季很快开花成熟。种子于初春或秋季播撒。
茼蒿属于含水量高的蔬菜,叶片容易变黄,因此需新鲜使用。[3]
在台湾,茼蒿各地均有栽培,但以台北之社子、士林,以及彰化、云林最多。[3]大约于十月上市,供应至清明节前。[3]一般台湾大众将第一个寒流与第一批茼蒿视为冬天的特别圣品[5]。
料理方式
除了煮汤、清炒、火锅配料,由于茼蒿本身的季节性,其料理模式亦反应在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