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岩石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藥師岩摩崖造像 |
本名 藥師岩摩崖造像 江鎮公路東側江北岸 |
藥師岩摩崖造像即藥師岩石窟,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新場鎮至江鎮公路東側江北岸。[1]
簡介
藥師岩,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三壩的高壩村,但大山之中何以會出現這個藥師岩?原來這一帶自古以來就盛產中草藥,當地百姓穿衣吃飯,較多地依靠藥材收入,因此,藥師佛在當地有很大的影響。藥師岩周圍就種植了不少杜仲、厚朴、黃柏等中草藥,飛鳳山所在的斜源鎮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藥材之鄉」了,名貴的「三木」藥材(杜仲、厚朴、黃柏)、黃連、天麻,還有紅梅、銀杏,在這裡滿山遍野都是,中藥材規模達3萬多畝。
藥師岩摩崖造像沿着山腰開鑿。現存佛龕造像基本都是明清開鑿或者在原來造像的基礎上妝塑,而在這些造像中間,偶爾會看到一兩處唐代的造像痕跡。可能這裡的岩面上原來都曾布滿了唐代的造像,但因為毀損以及自然的風化,明代正統、嘉靖大規模重新開鑿修葺時,便把原來唐的造像都抹去了。這種現象從明代造像的題記中可以得到印證,如:
唐代大佛龕中右壁上側有明正統七年頂新莊嚴藥師古佛以及彩塑童子的記載,下側有明弘治十年中峰寺釋子真亮自備衣資命匠鐫石海幔佛堂一間的記載以及嘉靖十五年莊塑佛像的題記。其餘的還有嘉靖十一年大邑縣沐德鄉人張滿秀等舍家財鐫莊阿彌陀佛、韋陀尊天、羅漢二位的題記,嘉靖十二年信士周真容施財命匠鐫莊燃燈佛一等的題記,嘉靖十八年信士周萬年鐫莊旗龍童子左右二位的題記以及明萬曆三十二年,信徒莊彩佛像的墨書題記。
在這些明代造像題記中間還殘存有一些唐代比丘造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供養的題記。這些造像題記都說明,明代中期藥師岩佛事活動鼎盛,信眾僧尼紛紛來此處舍財發願莊嚴佛像,這應該是藥師岩自唐初建後的第二次造像高潮。雖然題記中也殘存有大量南宋的遊人題記,但在五代、宋時藥師岩是否有過新的造像活動未為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