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大黃 - 草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藥用大黃 - 草藥 |
藥用大黃是草藥,根據《本草》記載,馬蹄大黃源產於中國,別名黃良、將軍、西大黃、錦軍。在中國地區的文獻里,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學名:Rheum officinale)。為分辨兩者,有時會把馬蹄大黃稱為藥用大黃。藥用大黃與人們長提到的土大黃(又叫羊蹄,拉丁學名:Rumex japonicus Houtt)和鈍葉酸模(拉丁學名:Rumex obtusifolia L)有區別。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藥用大黃
別名; 黃良、將軍、西大黃、錦軍
藥用信息; 本種粗大的根狀莖及根供藥用
功能主治; 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形態特徵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米,根及根狀莖粗壯,內部黃色。莖粗壯,基部直徑2-4厘米,中空,具細溝棱,被白色短毛,上部及節部較密。
基生葉大型,葉片近圓形,稀極寬卵圓形,直徑30-50厘米,或長稍大於寬,頂端近急尖形,基部近心形,掌狀淺裂,裂片大齒狀三角形,基出脈5-7條,葉上面光滑無毛,偶在脈上有疏短毛,下面具淡棕色短毛;葉柄粗圓柱狀,與葉片等長或稍短,具楞稜線,被短毛;莖生葉向上逐漸變小, 上部葉腋具花序分枝;托葉鞘寬大,長可達15厘米,初時抱莖,後開裂,內面光滑無毛,外面密被短毛。
大型圓錐花序,分枝開展,花4-10朵成簇互生,綠色到黃白色;花梗細長,長3-3.5毫米,關節在中下部;花被片6,內外輪近等大,橢圓形或稍窄橢圓形,長2-2.5毫米,寬1.2-1.5毫米,邊緣稍不整齊;雄蕊9, 不外露;花盤薄,瓣狀;子房卵形或卵圓形,花柱反曲,柱頭圓頭狀。
果實長圓狀橢圓形,長8-10毫米,寬7-9毫米,頂端圓,中央微下凹,基部淺心形,翅寬約3毫米,縱脈靠近翅的邊緣。
種子寬卵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1200-4000米山溝或林下。多有栽培。產中國陝西、四川、湖北、貴州、雲南等省及河南西南部與湖北交界處。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栽培地應選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然後,深翻土壤33厘米以上。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3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後作畦,或不作畦,開好排水溝栽種。
種植移栽 當年秋季播種的於翌年9-10月秋後移栽;當年春播的於翌年3-4月上旬移栽。以秋季移栽為好,幼苗生長健壯。栽前,選根莖有中指粗的壯苗,剪去主根下部細長的部分及主根上的側根。按行株距70×50厘米挖穴,穴深20-30米,每穴施入土雜肥1-2公斤,與穴土拌勻。然後,每穴栽苗2子芽l株。秋栽覆土宜厚,應高出芽嘴5-7厘米,以免遭受凍害;春栽可適當淺覆土,使苗葉露出地面即可。大黃移栽後的第1年,在行間可間種大豆或玉米等作物。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春栽的於當年6月中
旬、8月中旬、9-10月各講行中耕除草1次,共3次。以後除草次數與秋栽相同。秋栽的於翌年4月中、下旬幼苗剛萌發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第2次於6月中、下旬;第3次於9-10月倒苗後。第3年大黃生長健壯,已經封行,只在春季萌發時和秋季倒苗後各除草1次。
追肥:大黃喜肥,要結合每次中耕除草追肥1次。第1、2兩次施用人畜糞水或腐熟餅肥;第3次在秋季倒苗後,重施土雜肥加火土灰或過磷酸鈣,施後覆土壅蔸防凍,並灌1次封凍水。
培土:大黃根莖肥大且不斷向上生長,因此,在每次中耕除草和追肥後,在莖基周圍要培土,以利根莖生長,增加產量。
打薹:大黃移栽後的3-4年,於每年的5、6月抽薹開花,要消耗大量養分,因此,除留種地外,應及早打掉花薹,使養分集中供應地下根莖生長,這也是一項增產措施。
藥用價值
別名:香大黃、馬蹄黃、將軍、生軍。
來源:該品為藥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採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乾燥或直接乾燥。
性狀: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3-17cm,直徑3-10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殘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繩孔及粗皺紋。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顯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炮製:大黃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或塊,晾乾。
性味:苦,寒。
歸經: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症。
用法用量:3-30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用藥宜忌:孕婦慎用。
民族用藥
藏藥:君木扎,根及根莖用於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滿,里急後重,濕熱黃疸,血瘀經閉,癰腫疔毒《藏標》。君扎,根及根莖治"赤巴"病,培根瀉痢,腑熱,膽熱,便秘,腹痛,水腫病,脘腹脹滿,"黃水"病,閉經,胎衣不下:莖和葉治"培根"寒症《藏本草》。君姆札:根及根莖治赤巴和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熱性病症,瘟疫,高燒,實熱便秘,腹痛等病症《中國藏藥》。
蒙藥:格西古納,珠莫薩:根及根莖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急性闌尾炎,不完全性腸梗阻,血瘀經閉,癰癤疔瘡,化膿性皮膚病,燒傷,燙傷《蒙藥》。
傣藥:大黃,根、根莖治療便秘《滇藥錄》。
苗藥:生軍,川軍:根莖用於實熱便秘,食積痞滿,急性闌尾炎,肝炎,血瘀經閉,結膜炎,外用於癰癤瘡瘍,燒燙傷《滇省志》。
彝藥:大黃,勒烏,彝醫習用其根治療胎盤不下,打擺子,燒傷,燙傷,凍傷,跌打傷,流血,腹瀉,火重,消暑以及預防牲畜疾病等《彝植藥》。
藏藥:君母札,君札,竣章,拉竣:莖(君母札)治培根病和赤巴病引起的熱性病,瀉痢,大便秘結,胸腹脹滿,氣喘;莖(君札當吾)、葉(君札洛瑪)治培根病。
裕固藥:娃娃大黃,根及根莖煎水洗眼,治目赤腫痛。[1]
參考文獻
- ↑ 藥用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