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漢語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萍水相逢[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萍水相逢(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成語最早出自於唐·王勃《滕王閣序》。「萍水相逢」的原義是浮萍因水而四處流蕩,聚散不定;比喻人本素不相識,因機緣巧合偶然相逢;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亦作「萍水相遇」「萍水相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萍水相逢
- 拼 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注音字母:ㄆㄧㄥˊ ㄕㄨㄟˇ ㄒㄧㄤ ㄈㄥˊ
- 成語出處:《滕王閣序》
成語出處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唐·王勃《滕王閣序》)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萍水相逢」。
成語故事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的文學家。他少年時便很有才學,6歲時就能寫文章,而且寫得又快又好。14 歲時,已能即席賦詩。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辭齊名,合稱「初唐四傑」。他15歲應舉及第,曾經擔任參軍,後因罪免官。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時,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定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裡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 以便到時當眾炫耀。
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也在被請之列。宴會上,閻伯嶼故作姿態,請來賓為滕王閣作序。大家事先都無準備,所以都託辭不作。請到王勃時,他卻並不推辭,當場揮毫疾書,一氣呵成,寫就了《滕王閣序》,各賓客看了一致稱好。閻伯嶼讀後也深為欽佩,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讓吳子章出場著文了。《滕王閣序》構思精絕,文氣通順暢達,而又縱橫交錯。序文在鋪敘盛會勝景的同時,也流露出王勃壯志難酬的感慨:「關山難越, 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這幾句的意思是:關山重重,難以攀越,有誰為失路的人悲哀?如今與會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鄉之客。表達了他生不逢時,慨嘆自已命運不佳的心情。不久,王勃離開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時遇難,死時才26歲。
成語寓意
俗話說:「知己可遇而不可求。」 人一生當中可以認識很多人,但大多數都是過客。有的人和你相伴一生,有的人和你只有短短几年的緣,甚至只有一面之緣。很多人以為還會再見,卻不知卻從此無緣。所以,很多時候,人們刻意地尋找自己心中所謂的知己,往往是徒勞無功的。而在不經意間,我們偶爾在路邊碰到一個人,這個人最終卻成為了自己的知己。對於這個萍水相逢的知己,人們是值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珍惜的。 [1]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萍水相逢」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比喻素不相識之人偶然相遇。
運用示例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他兩個萍水相逢,年相若,貌相似,談吐應對之間,彼此敬慕。」
- 清·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此生平第二知心交也。惜萍水相逢,聚首無多日耳。」
萍水相逢的例句:
1、四海之內皆兄弟,萍水相逢,自是有緣。
2、我倆雖是萍水相逢,卻一見如故。
3、我們萍水相逢,用不着留下聯繫方式。
4、聽了這番話後,他對這位萍水相逢的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我倆雖只是萍水相逢,卻有一種說不清的親切感。
6、我和他只是萍水相逢之交,並非舊識。
7、縱使萍水相逢,無緣也難深交。
8、他是我到國外旅行時,萍水相逢結交的朋友。
9、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戀的魅力,跟過程的迅速短暫成正比。
10、只不過是萍水相逢的人,不必計較了。
11、幸福是萍水相逢的喜悅,幸福是長亭話別的離愁,幸福是驀然回首時的期待,幸福是重逢執手時的驚喜。
12、雖然我們只是萍水相逢,但卻很談得來。 [2]
萍水相逢的成語接龍:
萍水相逢 > 逢年過節 > 節衣縮食 > 食肉寢皮 > 皮開肉破 > 破破爛爛 > 爛額焦頭 > 頭破血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紳名流 > 流離遇合 > 合膽同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飽馬騰 > 騰雲駕霧 > 霧慘雲愁 > 愁雲慘霧 > 霧閣雲窗 > 窗明几淨 > 淨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
參考文獻
- ↑ 萍水相逢(漢語成語)的信息介紹
- ↑ 萍水相逢的例句與接龍小學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