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蕭乾
出生 1910年1月27日
逝世 1999年2月1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記者、文學家、翻譯家


蕭乾(1910年1月27日-1999年2月11日),原名蕭秉乾蕭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

中國現代記者文學家、翻譯家。先後就讀於北京輔仁大學燕京大學英國劍橋大學

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顧問,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長等。

1931年到1935年間,蕭乾和美國人埃德加·斯諾等人編譯了《中國簡報》、《活的中國》等刊物和文學集。1935年他進入《大公報》當記者。1939年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師,兼任《大公報》駐英記者,是二戰時期歐洲戰場中國戰地記者之一 。

還曾採訪報道第一屆聯合國大會、審判納粹戰犯事件。

1949年後,主要從事文學翻譯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個中國記者看二次大戰》,譯作《尤利西斯》獲第二屆外國文學圖書三等獎。

人物經歷

1910年,蕭乾作為遺腹子,出生於北京貧民區一蒙古族家庭,母親為傭工,一月才准回家一次[1]

13歲他成了孤兒。在親友的資助下,蕭乾一邊讀書,一邊在學校開設的工廠里勞動。他在地毯房當過學徒,在羊奶廠做過雜活,這樣斷斷續續地一直念到中學畢業[1] 。

28歲的蕭乾於香港三疊泉

1928年,18歲的蕭乾到中國南方的一所中學裡擔任教師,一年後,他以教書所得的積蓄為學費,回到北京,考入當時最有名的大學燕京大學,不久又轉入輔仁大學。他先學英國文學,後改學新聞專業,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就曾經作過他的老師。

1935年蕭乾在燕京大學新聞系畢業後,開始了自己的報人生涯。他先後在天津上海香港三地的《大公報》主編《文藝》副刊。1939年在蕭乾的一生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經過再三考慮,蕭乾去了英國,直到戰爭結束。在英國,他先是做教師,後來進入劍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1943年,他放棄讀書,領取了隨軍記者證,正式成為了《大公報》的駐外記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戰場上唯一的中國記者。在戰火迷漫的歐洲,他隨英軍幾次橫渡過德國潛艇出沒的英吉利海峽,到達過美、法兩個占領區的戰場,也曾隨美軍第七軍挺進萊茵,進入剛剛解放了的柏林。從蘇、美、英三國首腦討論戰後問題的波茨坦會議到紐倫堡審判納粹戰犯,再到聯合國成立大會,這些重大的歷史性場面他都報道過。

1949年初,蕭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香港報人的工作收入不菲,母校英國劍橋中文系以教席邀聘,燕京同學、《人民日報》副總編楊剛則勸他回國服務。劍橋何倫(GustarHaloun)教授專程赴港接駕,不但負擔全家旅費,而且應允終身職位。但蕭乾回到了中國,蕭乾說:"我像只戀家的鴿子,奔回自己的出生地[2]。"

晚年蕭乾

1956年,蕭乾擔任《人民日報》特約記者[3]

1957年,蕭乾先被錯誤劃成"右派"後又被錯誤劃為"洋奴"。

1958年起,蕭乾與夫人先後被趕下鄉參加勞動。

1966年6月,蕭乾進入西郊文化部集訓班 。

1979年,蕭乾得到平反。

1989年,蕭乾被國務院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長,也是全國政協七、八屆常委,九屆委員,晚年與妻子文潔若合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

1999年2月11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9歲。

婚姻家庭

蕭乾與夫人文潔若

蕭乾在與文潔若結婚之前經歷過三次婚姻,留下一個兒子。

1954年4月30日,蕭乾和文潔若結婚。他們都沒有舉行婚禮,就去民政局領了那個結婚證。這是蕭乾的第四次婚姻。

1955年1月30日,蕭乾的女兒荔子出生。

1956年11月10日,蕭乾的小兒子蕭桐出生。

主要作品

書名 出版社 出版年 備註
感覺的記錄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年2月第一版 示例
點滴人生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年1月北京第一版 示例
我這兩輩子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1995年9月第一版 示例
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 1998年2月第二版 示例 示例
人生採訪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94年5月第一版 示例
一個中國記者看二戰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年5月北京第一版 示例
人生百味 中國世界語出版社 1999年4月北京第一版 示例
蕭乾隨想錄:玉淵潭漫筆 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第一版 示例
人生採訪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九月初版 示例
我要採訪人生----蕭乾選集 1988年7月第一版 示例 示例
餘墨文蹤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0年1月 示例
過路人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6年3月第一版 示例
關於死的反思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5年3月第一版 示例
我的醫藥哲學 花城出版社 1992年9月第一版 示例
負笈劍橋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87年10月第一版 示例
雨夕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年8月第一版 示例
東方赤子·大家叢書蕭乾卷 花文出版社 1998年1月第一版 示例
書評研究 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台一版 示例
紅毛長談 北京台聲出版社 1990年1月第一版 示例
我的中國我的歲月 台北市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 1994年9月初版 示例
這十年 重慶出版社 示例
北京城雜憶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9年11月北京第一版 示例
書評面面觀 人民日報出版社 1989年4月北京第一版 示例
風雨平生--蕭乾口述自傳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1月第一版 示例
往事隨想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一版 示例
蕭乾文學回憶錄 華藝出版社 1992年4月第一版 示例
中外文學藝術名人肖像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1992年8月第一版 示例
一個中國記者看二次大戰 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示例 示例
一個中國記者看二戰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年8月初版 示例
蕭乾文集(第一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二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三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四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五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六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七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八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九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蕭乾文集(第十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傅光明編
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示例 示例
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示例 示例
◎未帶地圖的旅人(日文)(上) 花壇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示例
◎未帶地圖的旅人(日文)(下) 花壇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 示例

新聞特寫

蕭乾報告文學最為重要的特點就是:文學性和新聞性的高度統一——這也是報告文學的科學定義,這一要求在蕭乾的創作中得到了最為完美的貫徹實踐,他自己也曾說「特寫則實際上就是用文藝筆法寫成的新聞報導」,趙遐秋在文章中便指出蕭乾的努力強化了中國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她認為蕭乾沒有被「真實性」這一報告文學的生命之喉所扼住,而是在創作中達到了一種他自己所說的在鼓面上跳舞的藝術手段和藝術魅力。

在新聞觀的形成上,蕭乾深受在燕京大學求學時的老師埃德加・斯諾的影響。他對「特寫」這一新聞品種的特質以及表現方法,有着自己獨到的理解。蕭乾認為「特寫實際上就是用文藝筆法寫成的新聞報導」。在回憶文章中,他提及年輕時曾對人生進行規劃:通過記者生涯,廣泛地體驗人生,以達到從事文學創作的最終鵠的;並且認為他的預期目標基本達到。可以看出,蕭乾有意識地在新聞寫作中引入了一些文學筆法。

蕭乾在通訊、特寫中展示的人生、社會場景豐富多彩,始終有一條閃閃發光的主線貫穿其中。這條主線,即作者熱愛祖國和同情普遍民眾之心。他自己在《人生採訪》一書前記中講過:「這些文字涉及的地方雖然不同,寫作時期也不一樣,但我有的只是一個企圖,那就是褒善貶惡,為受蹂躪者呼喊,向黑暗進攻。這企圖可畢直地與我另外一個野心相衝突,那就是怎樣把新聞文章寫得稍有點永久性,待事過境遷後,還值得一讀。」

由於借鑑了一些文學手法,蕭乾的通訊、特寫在真實性的基礎上,又顯得非常充實飽滿。蕭乾在作品中較多地運用了白描手法,無論是寫人寫景、摹情狀物,寥寥幾筆,就能躍然紙上。如《魯西流民圖》中的災民群像,由年歲不同、情態各異的人物的素描組成的。蕭乾在作品中很注重場景的描寫以及細節的揭示。他的新聞作品通常都有着重大題材,但作者善於抓取典型事件,從細部着手進行描寫,往往能做到「一葉知秋」。

作為「京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蕭乾的語言有着鮮明的個性,突出地體現他的新聞作品。他作品中的語言以北京話為基礎,經過了去蕪存菁的高度純化,文字簡潔流暢,敘事、狀物凝鍊乾淨,可以看得出古典文學對其語言風格的影響。蕭乾的通訊、特寫往往將記敘與議論、抒情相結合,使這三者水乳交融,以達到突出主題的效果。蕭乾新聞作品的字裡行間,不時閃爍着機智與幽默,強化了文章的個性色彩,也起到發人深思的效果。

散文小說

蕭乾的小說中帶有自傳性色彩,很多作品是自己童年經歷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其次,愛國主義的主題在蕭乾的作品中也有不少的體現。一部分作品也反映了蕭乾對階級關係的批判和同情。蕭乾自小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在蕭乾的小說中,經常將筆觸着眼於細節描寫。蕭乾正如其他京派作家一樣在自然和童心中不斷尋找美,他的文字幽麗清逸,雅潔清通,講究白描的貼切和真實,整個作品風格憂鬱而清新。蕭乾還非常善於描景抒情。

蕭乾晚年的散文,敘寫風格多變,年代跨度大,內涵豐厚瓷實,揉進了豐富的人生體驗、深厚的人文知識和濃郁的情感意趣。其散文傾心訴說、平等交流的感覺比比皆是,沒有訓教、張揚、故作深沉和有意為之的炫技。

除事件的真實外,情感是支配蕭乾散文特寫的內在因素。在精選材料的基礎上,蕭乾注重剪裁的藝術。注重結構的經營。在描繪人物的時候,蕭乾摒棄了那種大筆塗抹的地方,他喜歡素描,寥寥數筆,輕色淡抹,人物的神情姿態,脫穎而出。在描繪景物的時候往往升華為一種想象。蕭乾散文特寫的文學化還體現在文章的語言上,他少有駢語儷句,而是着重於語言的恰當、醒豁、流暢。

翻譯作品

在翻譯西方文學作品時,蕭乾習慣將全書的段落進行重新劃分,且著作的句法結構也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在《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的翻譯中,蕭乾就針對著作中段落較長,難翻譯的問題,參照英國倫敦洛克書店的彩色插圖本的方式對原著的句法與結構進行了相應的更改與重新劃分,並將其中的人物對話通過小的段落來展現,這就讓讀者閱讀起來更加舒適與簡單。對於這一方面的改善,蕭乾就在其《譯者前言》中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與闡述。所以,蕭乾採用劃歸的翻譯思想使得文學作品能夠在流利順暢的情況下,實現了達意的目的,達到了最佳的翻譯效果。蕭乾堅持直譯與意譯相結合,並能夠始終保持歸化的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

雖然蕭乾翻譯的作品中有些內容太過口語化而與原著的典雅的語言有一定的出入,這實際上也是翻譯規範制約的結果。蕭乾歸化的翻譯思想基本上適應了其靈活、意譯的翻譯觀。蕭乾認為在對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中,關鍵是要符合對原著感情上的真實,而不在於文字與結構,要注重「神」,而不是「形」。

蕭乾還提倡選定自己最喜歡的作者,並認為搶譯是一種很惡劣的作風。

生日

蕭乾小時候有一次調皮,姑姑罵他是個「午日雞」。當時蕭乾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才知道自己屬雞,是在宣統元年臘月十七午時出生的。姑姑罵蕭乾,罵出的生辰是陰曆日期。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蕭乾找不到陰陽曆對照表。直到1979年10月,蕭乾出訪美國,在漢學家傅漢思家中的陰陽曆對照表中查找到了自己的陽曆生辰是1910年1月27日。當時蕭乾已經70歲。

民族

蕭乾不會說蒙語,不認識蒙文,也沒有蒙族的民族意識的這麼一個人。他蒙族的最初印象來自於每年的祭祖。祭祖先的時候,那牌位上是牧民模樣的祖先。他知道這個大概是蒙古族。邊上還有家譜 ,家譜上的字曲里拐彎的蒙文他不認識。這是他知道最早的跟蒙族的聯繫。但是他搞不清楚自己的祖先,到底是西蒙的牧民還是東蒙的獵戶。蕭乾自稱自己的祖先來自大興安嶺。等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那時侯同學對少數民族是很歧視的,對蕭乾叫小韃子。蕭乾心裡很難受。很快他將自己民族改為漢族。因為他的媽媽是漢族。

經考證,蕭乾祖籍察哈爾部蒙古族,清代叫「商都鑲黃旗」。

人物評價

巴金:「我佩服這幾個人的才華,一是曹禺,一是沈從文,一是蕭乾,我自愧不如他們。才能要差好幾倍。」

冰心:「你真能寫,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

錢鍾書:「蕭乾英文好,有才華。」

文潔若:「他還是作為記者的才華多一些。蕭乾把作家這個頭銜看的很重要。其實,作為翻譯家作為記者,蕭乾的成就比作家更傑出,但他本人更看重作家,只是學生時代寫的多,47年以後就不大寫了。」

舒乙:「蕭乾先生的人生道路就是一種典型的路,它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向成熟的象徵。而這成熟的標誌,就是精深而豁達,就是尖銳而不刻薄,就是通情達理,就是有理有節,就是樂觀大度。」

啟功:「作家在家,有暇無暇。一揮十載,飽學五車。年登大耋,名滿天涯。吾鄉之望,祖國之華。」

參考文獻

  1. 蕭乾(圖).  . .中國安全生產網 . 2014-11-2
  2. "文革"中的蕭乾.  . .南都網 . 2014-11-2
  3. 文潔若與蕭乾的愛情天書.  . .聯合時報 . 20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