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萧月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萧月华

萧月华(1911年~1983年11月3日),广东大埔百侯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8月,被调到江西瑞金,在少共中央局担任收发员。1937年5月在延安正式转为中共党员。1938年任陕甘宁地委妇女部长。后任承德市区委书记、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劳动调动科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公路局养路处副处长、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因医治无效于同年11月3日逝世。

基本内容

中文名:萧月华

出生地: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

国籍:中国

别名:原名阿华,又名阿香

籍贯: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83年11月3日

民族:汉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简介

萧月华(1910—1983),女,原名阿华,又名阿香,百侯人。她生于普通一农家,父母以耕田、挑担为活计。兄弟姐妹九人中她排行第六。因家境贫困,父母无力养活众多女儿,她刚出生,即被卖至侯南杨家为童养媳。1924年,她随杨家的伯父到海丰,进彭湃的父亲所开办的南丰布厂属下一间袜厂做童工。不久彭湃在海丰开展革命活动,常到工厂宣传革命道理。她开始懂得“要想生活好,就要干革命”的道理,第一批进夜校读书,逐渐成为工厂青年运动的积极分子。1926年初,经丘月容(古野人,后与李明光结婚)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海丰党团员转为秘密活动,或到附近山区开展斗争。这年夏天,她随丘月容等回大埔,在李明光等领导下参加迎接南昌起义军的工作和三河坝战斗。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建立后,又参加高陂等地的暴动。后来被任命为县青年、妇女部长。随后又任工农革命军第十五团民运干事。

1928年5月,她随李明光(团长)、丘宗海等率领的第十五团到丰顺县汤坑八乡山开辟梅县、大埔、丰顺,及梅县、兴宁、丰顺、五华等两处根据地。以后便转战于饶、和、埔等地。

1930年底,她离开部队,任饶、和、埔“少共”(少年共产党,即共青团)中心县委巡视员。次年3月,随方方等到闽粤赣边区特委所在地——虎岗,任“少共”特委巡视员。春夏间,特委肃反扩大化,月华及余勇文等16人被指为“社会民主党”投入监房。后经特委组织部长李明光根据中央指示释放,但仍被开除“少共”党籍、罚劳役。至年底,新任少共福建省委书记陈荣,始为她平反,恢复名誉,并分配她到“少共”特委机关做文书工作。1932年初,随中共福建省工作团参加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等地的战斗。8月,从汀州调往瑞金,到“少共”中央文书科担任文书工作。

1934年10月,她参加了长征。开始时在妇女队做宣传工作,及后随中央总卫生部,担任看护工作。进贵州后,她被编入干部休养连照料和救护年长的或伤病的师团以上的干部。过草地后,被分配到干部团政治部工作。

1935年12月,红军到达瓦窑堡,她被分配到中央秘书处工作。次年3月,参加红军东征山西,带领群众工作组为建立根据地做宣传发动工作。1937年1月,进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被派往中共陕甘宁三边地委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发动妇女支援抗日战争。至1941年底,转调陕甘宁东三边地委担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

1943年底,被调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至1945年初学习结束,随中央工作团到晋察冀根据地,然后随八路军进军东北,被任命为热河承德市中共第一区委员会书记,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后,她带领区委撤离承德,进入兴隆县,担任兴隆县委组织部长。次年1月,又调回部队,担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她随军进入张家口参加军管工作,任市人民政府劳动调配科科长,从事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的工作。后随南下工作团到湖南公路局任秘书科科长、养路处副处长,后又调任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1960年,她调回部队安置离职休养,并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按正师级授予大校军衔。1976年,被选为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2年初,又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安置离休。1983年11月3日,因患癌症,在广州逝世。

人物经历

广东大埔百候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2年8月,被调到江西瑞金,在中共中央局担任收发员。

萧月华1933年由组织安排,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奥地利人)在瑞金结婚。长征到延安后不久与李德离婚。

1937年5月在延安正式转为中共党员。

1938年任陕甘宁地委妇女部长。后任承德市区委书记、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劳动调动科科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南省公路局养路处副处长、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等职。

1983年身患癌症,因医治无效于同年11月3日逝世。

人物生平

萧月华(1911—1983)原名阿华,又名阿香,百侯侯北村人。她生于一普通农家,父母以耕田、挑担为生。兄弟姐妹9人,她排行第六。因家境贫困,她刚出娘胎就被卖给侯南杨家做童养媳。1924年随杨家伯父到海丰县,进父亲所开办的南丰布厂下设的一间袜厂做童工。为了积些钱回家养活父母和家人,她整天为厂家织袜,却光着脚挨苦日子。不久,彭湃在海丰开展革命活动,常到工厂宣传革命道理。月华逐渐懂得"要想生活好,就要干革命"。她第一批进夜校学习文化,渐渐成为工厂青年运动的积极分子。1926年初,经丘月容(古野人,后与李明光结婚)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海丰县党团员转入地下活动。是年夏,萧月华随丘月容回到大埔,在李明光等领导下参加迎接"八一"南昌起义军入粤的工作,到三河坝配合朱德所部起义军战斗。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五团建立后,任民运干事, 参加高陂等地的武装暴动。其后被任命为大埔县委青年妇女部长。

1928年5月,她随李明光、丘宗海等率领的第十五团西渡韩江,到丰顺县八乡山开辟梅县、大埔、丰顺及梅县、兴宁、丰顺、五华两处边区革命根据地。以后,又转战于饶平、平和、大埔等地。

1930年底,萧月华离开部队,任饶、和、埔"少共"(少年共产党,即共青团)中心县委巡视员。次年3月随方方等到闽粤赣边区特委所在地一一虎岗,任特委"少共"巡视员。春夏间,在王明路线指导下,特委肃反扩大化,萧月华和余勇文等6 人,被指为"社会民主党分子",投入牢房。后经特委组织部长李明光到瑞金向中央汇报,根据中央指示释放,但还是被开除"少共" 党籍并罚劳役。直至年底,"少共"福建省委书记陈荣到任,始为她平反,恢复名誉,并分配到"少共"特委机关任文书。1932年随中共福建省工作团参加中央红军攻克漳州等地的战斗。8月,在回师汀州途中,萧月华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毛泽东在谈话中了解到萧月华受过冤屈且表现顽强,是一位能干的好干部,便将她从汀州调往瑞金,到"少共"中央文书科担任文书工作。

1934年6月,萧月华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萧月华旗帜鲜明地拥护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李德性情变得更加暴躁,月华忍着一肚子气,更耐心地做李德的思想工作。长征开始时萧月华在妇女队做宣传工作,及后编入董必武、徐特立领导的中央工作团,随中央总卫生部,担任看护伤病员的工作。进入贵州后,被编入干部休养连邓颖超带领的第二班,照料和救护年长或伤病的师团以上干部。其后,被分配到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政治部工作。萧月华和其他女干部一样,克服了长途行军打仗中的无数艰难险阻。过湘江时,她掩护有病的同志过桥,自己涉水过河;过乌江时,她像男同志一样,从十里外扛竹子搭浮桥;过大渡河时,她扛着药箱走过使人头晕目眩的铁索桥。在过夹金山时,她参加筹粮工作。一次,干部休养连遭敌机轰炸,萧月华不顾一切扑向贺子珍的担架,自己负了伤。在过草地时,伤病员逐日增多,月华受伤未愈又加患病,步履维艰,还自告奋勇抬担架。在干部团,萧月华像男子汉一样行军打仗。在艰苦的征途中,她时时在勉励自己:不要落在男同志之后。

1935年,红军到达瓦窑堡,她被分配到中央秘书处工作。次年3月,参加红军东征山西,带领群众工作组为建立根据地做宣传发动工作。1937年进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被派往中共陕甘宁三边地委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发动妇女支援前线抗日。萧月华动员李德一起去抗日前线,但是李德害怕打仗不愿到抗日前线去,还另寻新欢,与一个从上海来的女演员形影不离。月华毅然和李德脱离夫妻关系,自己背起背包到前线参加抗日斗争。1941年底,转调陕甘宁东三边地委担任妇女部长、地方妇女联合会主任。这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加强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和封锁,萧月华和根据地军民一起参加大生产。身经百战的萧月华,凭着她长期的斗争经验,机智勇敢地多次伪装卖柴、卖菜的农民,深入日军据点,侦察敌情,使抗日军民更有把握地防范和打击敌人。

作为共产国际派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顾问,德国共产党人李德到达瑞金之后,享受到了苏区人民和中央政府给予他的爱护和尊重。在梅坑,李德住在稻田里一座幽静的房子里,和他住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夫人萧月华,一个出身贫苦的山村姑娘。这位出生在广东省大埔县农村的姑娘,没有俏丽的外表,有的只是一颗淳朴的心和一副结实的身板。他们俩人的结合完全是出于一种组织的安排。萧月华看不懂德文,也听不懂德语,当她第一次听到面前这个高高大大的洋同志叽里咕噜地对她指手画脚时,她甚至觉得有些好笑。但很快,当她意识到,这是组织的决定,是党交给她的光荣使命时,她变得严肃起来,并认真地考虑起这个问题。她对待党的友人、共产国际的特使是敬仰的,是怀有崇高的革命情怀的。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他们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但这并不妨碍这个单纯而又热衷于革命的姑娘全心全意地来完成党交办的任务。但生活毕竟是现实而残酷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并没有使他们产生美感,而是更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痛苦和矛盾。这位来自西方国度的特使,并没有像萧月华想象的那样,在思想意识上和文明行为上成为她崇拜的偶像,反而,李德那种日尔曼民族的大男子主义和夫权意识,让这位对西方爱情神话充满向往的萧月华难以承受。以至后来,经过这座大房子的人,经常能听到从里面传出的斥骂与吵闹声。

在红军撤离瑞金之前,与大家期待、焦急的心情大不相同的当属萧月华。出发的前几天,她正和翻译伍修权等人一起忙着收拾那几只鸭子。那是伍修权和身边工作人员,为了使顾问同志吃的更有保障,在房前的水稻田里养了十来只鸭子。这些鸭子整天吃田里的青蛙,个个都长得肥肥的。直到总部行动的那天,才将最后一只消灭干净。

不论苏区人民的生活怎样艰苦,李德的生活待遇一直很好,鸡鱼肉蛋等副食品一年四季供应不断,还不时地有外国香烟、咖啡和饼干等战利品送给他。但李德是典型的西方人的习惯,尽管他与萧月华生活在一起,但他把组织上发放给他的物品记得很清楚,他不允许萧月华随便动用属于他的任何东西。

一次,就因为萧月华没经他的同意,私自吃了一块饼干,李德知道后对萧月华大打出手。披头散发的萧月华一边跑,一边哭喊,李德则在后面一边追赶,一边叽里咕噜地叫嚷。街上过路的人就像看西洋电影一样驻足观看。

刚刚嫁给李德的时候,萧月华也曾悄悄地设想过,要像中国传统的小夫妻一样,恩恩爱爱,夫唱妇随。但身边这个褐发碧眼、身材魁梧的异国男人让她越来越失望。这次随大部队出发,萧月华根本就不用考虑“走”、“留”的问题,毫无疑问,李德会带着她一同离开。她所担心的只是今后如何与李德相处。

1943年底,她奉命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初,学习结束,随中央工作团到晋察冀根据地。其后随八路军进军东北,被任命为热河承德市中共第一区委员会书记,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1946年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萧月华带领区委撤离承德,进入兴隆县, 担任兴隆县委组织部长。1947年1月,又调回部队,担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她随军进入张家口参加军管工作,任市人民政府劳动调配科科长,[1]从事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的工作。后随南下工作团到湖南,任湖南公路局秘书科科长、养路处副处长,后又调任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1960年,她调回部队安置离职休养,并经军委总政治部批准, 按正师级授予大校军衔。1976年,被选为湖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2年初,又由正师级调整为副军级离休。1983年11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病逝,时年73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