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落如秋(平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蕭落如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蕭落如秋》中國當代作家平時的散文。

作品欣賞

蕭落如秋

最是無奈中秋雨,飄在層樓上,下在秋江頭。如此天氣,即使你有節日舒暢的心情,也沒有了節日歡愉的氣氛。風不是很大,落下來的葉子竟然不是常見的黃葉。我有點不相信就走近一點看看,發現那樹冠有多大,地下半黃不青的落葉圈就有多大。且樹與樹之間的距離就有多大,那些圈子之間就有多大的距離。我驚異着人生所謂的圈子,是否也如自然界這樣來劃分出所謂圈子,讓人與人之間,團體與團體之間保持應有的距離,最後相互之間從現實中的距離發展成心理上的距離,以至於最後井水不犯河水各安天命。如此,就感慨着這些圈子既是生存生活的圈子,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圈子。於是,心境就如蕭蕭落葉涼風起,一地滄桑,一地懷緒。

晚來秋風入夢,那雨淅瀝瀝的竟然下到了黎明時分。我被一陣電話鈴聲吵醒,窗外面還有雨落聲。這天公也太作美了,不是說今天是中秋節麼,看來那些期待賞月的人們心裡一定特別失望。只是,這雨讓人的心迷濛着,額頭的睡意並未消退。我本就沒奢望着去看月圓,即使今宵月圓,也無意去欣賞。試想在秋涼的風中,寂寥的夜,一個人呆呆地看月亮,即使嫦娥再重新演繹一次奔月,也只是覺得那是人們杜撰出來的一個老故事。這些傳統的節日,就像許多以前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神話故事一樣,經過了現代人無數次地再加工以後,使原本還帶有一些內涵的民間文化被塗抹得面目全非。那些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傳導出來的畫面,已經跳出了傳統文化精神的厚重,變得成了幼兒園小朋友筆下的世界,很幻想,但缺少了某些文化的內涵。精美的傳統節日的文化原型,原本就帶有很濃的社會文化價值,這些文化一旦融進了商業化的味道,就一定會變得俗不可耐,讓人一想起來那些用現代語言來演繹古老故事的娘娘腔,就使得用以詮釋這些故事的節日本身都變得讓人乏味。

節日往往都跟歷史的傳統型的文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優秀的傳統文化,歷盡千百年時光的打磨,早已成為了民族文化之精髓,把這些文化融入傳統的節日,就會煥發出歷史的、璀璨的人文思想的光芒。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是一種民族認同感的產物。那就如用上好的食材燉出來的一鍋原生態的湯,本來就是清香無比的美味佳肴,品之讓人如沐甘露,嚼之讓人餘味悠長。而受商業利益所驅使,被人們用極低俗的文化品相去重新定位的這些文化,被硬性地放入了一些添加劑,添進去一些俗不可耐的生活元素,就使得古老的文化服從於了現代功利主義的需求而庸俗化。比如戲說的歷史故事,比如從今天起穿越到千年以前、比如一盒月餅可以賣幾百上千、比如把這些傳統的元素植入網絡遊戲或者其它媒體變成低俗的、帶有暴力傾向的消遣娛樂等等。其結果是在糟蹋這些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我們就拿這個望月盼團圓的中秋節來說,它本就起源於封建帝王的春祭日與秋祭月這樣一種禮制,後來被加進去嫦娥奔月與吳剛伐桂的等等民間故事,由此形成了今天這樣的一種傳統節日的活動。這些活動在被演商業化以後,所釋放出來的信息就只是追求享樂,追求物質享受。如此,才是人們失去過節日興趣的根本原因。既然提不起過節日的興趣,就讓這雨仍舊不緊不慢地下吧!不知道什麼時候又睡着了。

異鄉的夢境,並沒有一點點節日元素,世界也沒有一點點節日的氣氛。一覺醒來,瞄一眼手機上的時間,正是平常寂聽掃葉聲的辰光。耳邊,露台上的雨滴聲還在滴滴答答着,一定有人在咒罵這雨來得真不是時候,來得不合時宜,期待着賞月的人們心裡一定涼了大一截。大概秋聲不可聞的意境,就產生於這種清寂的景況之下。手機上的藍光不知疲倦地閃爍着,那就代表着接收到了很多信息,看一看還蠻多是遠方發來的祝福,要是一一去回復太耗時間,乾脆披衣掇鞋去電腦上用郵箱回復,群發一張賀卡,人人有份,數一數竟然一次性地發進了幾十個郵箱,雖然省了事,但心裡覺得有那麼點不自在。現如今,這祝福也被先進的網絡工具稀釋得沒有一點點誠意。於是人們就調侃,這網絡上的東西真誠的太少,叫你一聲大哥大姐的文字,有可能是電腦設置的回覆。給一張照片你,那有可能是電腦合成的影,讓你喜之不勝,但真假難辨

要說過節日應該是喜慶之事,新的節日,大多數是有着現代象徵意義的日子,而老的節日延續着古老的傳統。像中秋節這樣傳統的節日,於我,或者說如我們這般客居於異地者們,這節日的實際含義就是一個印象,也就是跟周末差不多可以休息睡懶覺的日子,所不同的只是超市里多了一些賣不掉的月餅。所有的傳媒都在說最佳賞月時間是晚八九點鐘,過了那個時辰月亮就變小了。那就像人們在網上發紅包,必須趕緊接收,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其實,即使天公作美不下雨,這麼多年來我們也沒有真正的在中秋節的晚上看過一次月明。賞月的前提是環境要富有寧靜祥和的氣氛,秋月下擺一方桌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舉行一種傳統的儀式,期許幸福,祝願平安。或如有遠行人在外,那就有了幾分遙相思念的心緒

我們的文化里,有嘆遠別,望月遙相思的寄懷習俗。遠行的人,中秋節里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不管是否月升,不管是否月明,看秋落黃葉翻飛,聽秋聲飄零山長水遠。只把歸念作舟,寄望隨流,托於秋風,浮於秋浪,千里試問平安否?

樓台上有人在打電話,夢雲賞月的遐思終被打斷,連綿不斷雨滴聲充滿着耳廊,無需知道別人嘰嘰囔囔什麼。那一份清望與遐想被浸泡於雨中,風搖一搖,蕭蕭落於秋水,隨浪向遠方流淌

於中秋節睡夢中,聽遠方響起秋月人盡望,佳人在何方的清唱。於是,就想到了中秋節怎麼過的問題。去秋江,看水流飛瀉,一葉飄過,也蕭落如秋。

[1]

作者簡介

平時,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