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葛菜 |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高15-50厘米。下部叶有柄,羽状浅裂或深裂;上部叶无柄,卵形或宽披针形,基部稍抱茎,边缘具牙齿或不整齐锯齿。总状花序顶生;长角果条形无毛或被疏毛;茎粗壮,具纵条纹,有时淡紫色。
单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3厘米,不分裂或羽状深裂,有羽片3~7片,顶生羽片较大,卵形或长圆形,顶端钝圆,边缘有牙齿,侧生羽片向下渐小,近全缘;叶柄基部扩大呈耳状抱茎,上部的叶常无柄。花冬春开放,黄色,小,排成顶生总状花序;萼片4,长圆形,长约2毫米;花瓣4,匙形,与萼片等长;雄蕊6枚,2枚稍短。长角果圆柱形,长1~2厘米,宽1~1.5毫米;种子2列,小而多数,卵圆形,褐色,表面有网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蔊菜
别称; 塘葛菜、江剪刀草、野油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罂粟目
科; 十字花科
族; 南芥族
属 蔊菜属
种; 蔊菜
分布区域; 分布广东、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和长江以南各省。印度、越南。
形态特征
又名:蔊菜(本草纲目)印度蔊菜(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塘葛菜(岭南采药录)、葶苈(台湾植物志)、江剪刀草(上海、江苏)、香荠菜(江苏)、野油菜(浙江)、干油菜、野菜子、天菜子(四川)。
【来源】为十字花科焊菜属植物焊菜。
【植物形态】 一、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植株较粗壮,无毛或具疏毛。茎单一或分枝,表面具纵沟。叶互生,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叶形多变化,通常大头羽状分裂,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裂片大,卵状披针形,边缘具不整齐牙齿,侧裂片1-5对;茎上部叶片宽披针形或匙形,边缘具疏齿,具短柄或基部耳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小,多数,具细花梗;萼片4,卵状长圆形l,长3-4毫米;花瓣4,黄色,匙形,基部渐狭成短爪,与萼片近等长;雄蕊6,2枚稍短。长角果线状圆柱形,短而粗,长1-2厘米,宽1-1.5毫米,直立或稍内弯,成熟时果瓣隆起;果梗纤细,长3-5毫米,斜升或近水平开展。种子每室2行,多数,细小,卵圆形而扁,一端微凹,表面褐色,具细网纹;子叶缘倚胚根。花期4-6月,果期6-8月。
分布范围
生于较湿润的田边、路旁或农田中,喜水沟边生长。
产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生于路旁、田边、园圃、河边、屋边墙脚及山坡路旁等较潮湿处,海拔230-1450米。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性味功用
味辛、苦、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湿退黄。
药用功效
葛菜素有镇咳、祛痰、平喘、止咳等功效,对支气管哮喘、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肺痈、疮、疖、感冒等病有治疗作用。葛菜还可促进胃肠蠕动,健胃理气,常用寸:治疗腹内积滞、大便不畅、食欲不振等。清热利尿,活血通经,健胃理气,解毒,镇咳化痰。主治感冒咽痛、咳嗽、关节炎、胃炎、肠炎、黄疽、水肿、疔肿、接触性皮炎、蛇咬伤、跌打损伤、闭经等病症。
全草入药,内服有解表健胃、止咳化痰、平喘、清热解毒、散热消肿等效;外用治痈肿疮毒及烫火伤。
食用
嫩叶可食用,春天和夏天开黄色的花,叶分裂成洞状,可做拌菜和炸菜,鲜品捣汁服,或炒或做汤、做馅食,或煲汤等,粤菜当中塘葛菜煲生鱼汤尤其盛名。 同时塘葛菜煲生鱼汤又是广州名菜。
葛菜水是广东凉茶之一,在一般凉茶铺有售。葛菜水的主要材料是塘葛菜,一般佐以海盐调味。塘葛菜性凉,味带草香而甘,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食疗效。塘葛菜可加龙利叶、罗汉果、蜜枣、陈皮等煲制葛菜水。
采收
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采收。拔取全草,洗净除去泥沙,或晒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