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蒙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蒙泉镇位于湖南常德石门县南端,是石门县的"南大门"。东与临澧交界,南与桃源县接壤,西与慈利相邻,距石门县城35公里。

交通条件便利,石陬公路纵贯全境,距常张高速20公里,临蒙线穿境而过,水利设施完善 。[1]

简介

蒙泉镇位于湖南常德石门县南端,是石门县的"南大门"。东与临澧交界,南与桃源县接壤,西与慈利相邻,距石门县城35公里。交通条件便利,石陬公路纵贯全境,距常张高速20公里,临蒙线穿境而过,水利设施完善,大部分农田达到自流灌溉。1995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夏家巷、白洋湖、盘石、花薮"一镇三乡"合为一镇,取北宋黄庭坚所撰"蒙泉"二字,故名蒙泉镇。

主产粮食、柑桔、玉米、棉花、蔬菜、花生等,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08年粮食种植总面积102271亩,总产量41178吨;柑桔6万亩,总产量150万担;棉花2597亩,总产量335吨;烤烟面积1800亩,总产量

5000担;油菜41346亩,总产量4657吨;花生5174亩,总产量617吨;玉米1987亩,总产量788吨;蔬菜7161亩,总产量9980吨;养殖业已具规模,饲养生猪68357头,其中存栏24019头,出栏44338头,肉产量4648吨,养牛3835头,饲养家禽278万羽,其中存笼125万羽,出笼153万羽;水产养殖6258亩,其中池塘养鱼3648亩,水库养殖面积2610亩,水产品产量2374吨。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矿藏有石膏、矽砂、煤、海泡石等,其中石膏储量1亿吨,煤储量30万吨。森林资源相当丰富,森林面积17.74万亩,活木蓄储量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9.74%。蒙泉境内真正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鸟语花香、四季常青的人间仙境。

农业

全镇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初具规模,水稻、油菜、棉花、烤烟、柑桔、瘦肉型养猪等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粮食、柑桔、棉花、烤烟等主导产业促销增效显著,全镇有粮食加工企业10家,有柑桔打蜡厂11家,有生猪养殖大户13家;全面推行柑桔标准化生产,保宁桥、将军山、黄旗峪、白洋湖居委会、梅家河、梭金山、夏家巷居委会、上七里等村有28000亩精品柑桔基地通过柑桔出口基地认证,全镇有120名营销人员柑桔年销量在4万吨以上;现有柑桔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5户。正常年景有8个行政村仅柑桔一项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2008年农业总产值28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

2011年以来,石门县农业局按照省市粮食高产创建工作要求,开展了"种三产四"高产创建活动,全县推广使用超级稻3.5万亩,建立了蒙泉下七里村1080亩的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使该村超级稻覆盖率达到100%,平均单产达到661.1公斤,最高单产达到746.7公斤的好成绩,得到了省、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为了表彰先进、推广粮食生产先进技术,石门县农业局严格按照《石门县粮食高产创建考核奖励办法》相关要求,对全县参赛粮农按照自主申报、实地测产、现场验收、高产必奖的要求实施了考核和奖励。据悉,这次总结奖励大会仅针对蒙泉镇下七里村核心示范区考核验收的25个粮农,其余100个高产粮农和种粮大户的奖励将在县委经济工作大会上进行公开奖励。

工业

全镇私营经济和全体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建材、石膏、针织、粮食加工、柑桔打蜡加工、运输、劳务输出等产业体系,2008年,全镇拥有企业2286家,其中私营企业138家,个体企业2560家,产值达50万元以上的有65家,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有29家,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6家,从业人员达8753人,2008年完成企业总产值65900万元,工业总产值32718万元,企业实现税金1260万元,其中工业实现税金610万元,实现劳务输出21357人,实现劳务收入16415万元。

文卫

全镇有中小学16所,教职工228人,在校学生5328人,校园面积29.4042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4993平方米,图书室藏书134511册;两基成果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率、升学率达98%、100%,幼儿园入学率、学前一年教育入班率均达100%,"两补一免"全面落实,广播电视覆盖率100%;有文化站1个,建电视差转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10198户,开通程控电话用户14580户,移动电话用户10800户;有敬老院1所,现供养五保老人41名。有乡镇卫生院4所,其中夏家巷、白洋湖、花薮卫生院已合并为蒙泉镇中心医院,盘石医院自成体系,现有医务人员151名,病床位140张,儿童基础免疫率在100%;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参合人数53495元,完成任务的92%。蒙泉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湘西特委和中共石门县委的领导下,蒙泉人民举行"省垣为之震惊"的"南乡起义",创建湘西工农革命第四支队,形成纵横200余里的武装割据局面,为常(常德)、桃(桃源)、石(石门)、慈(慈利)、临(临澧)五县边界的革命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农家书屋

全省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评选工作已于日前结束,蒙泉镇黄金桥村图书管理员徐辉玲榜上有名。此次评选活动严格按照评选文件规定的推荐条件和评选标准,采取自下而上,屋屋推荐、逐级审核的办法,在全省评选出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270人。

蒙泉镇自2009年以来共建成农家书屋69家,基本实行全镇农家书屋全履盖。徐辉玲自2010年被村委会选定为黄金桥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以来,认真履行图书管理员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引导农民读好书、多读书,把学到的农业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得到本地群众及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被县文广新局做为典型推荐上报参加2012年全省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评选,有幸获此殊荣。

基础设施

2005年至2008年,全镇投资3094.7万元,硬化村道134.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008年投资320万元;利用原盘石玻璃瓶厂废弃的68.5亩土地,建设盘石农贸大市场;投资35万元建设了盘石农村客运站;投资56万元建设白洋湖农村汽车客运站;对白洋湖集镇进行改造,投资1200万元,对原县棉麻公司打包厂和职工宿舍区共40间临街面全部改造成四层商住楼;投入20万元对集镇下水道改造900米,集镇安装路灯58盏,2008年建人畜饮水工程5处,投入589万元,解决了2.65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特别是为了解决夏家巷和白洋湖两个集镇居民安全饮水及解决临(临澧)蒙(蒙泉)线沿途移民2.5万人的安全饮水,建设蒙泉镇自来水厂,总投资480.7万元。蒙泉水库,寺垭水库,首桥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总投资7500万元;X021线(石门至桃源陬市)公路开工建设,这两项工程建设竣工后,将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有极大的保障和对人民群众出行与农副产品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

移民安置

2002年8月,启动接受安置皂市水库移民工作,截止2008年,全镇共接受安置皂市水库移民534户,1733人,其中规划移民519户、1692人,投靠移民15户、41人,移民建房493户、1563人,购房41户、170人,安置移民宅基地101.3亩,调整生产生活用地2599.5亩,发放移民安置资金924.6万元,为移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28.11万元,移民学生全部被妥善安置就近学校就读,使移民安置村生产用水灌溉、排涝的沟渠全部硬化,电力全部增容,基本上实现了移民"移得进,稳得住,有生计,逐步能致富"的目标。[2]

旅游资源

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蒙泉湖是湘西北的一颗明珠,蒙泉湖景色优美,水质清澈,景区内自然景色美不胜收,名胜古迹颇多,是一块具有极高开发价值的旅游处女地。

蒙泉湖始建于1974年,是石门最大的中型水库,秀丽的风光和离奇的传说故事增添了她更多的神秘色彩,近年来,她被更多的人们所熟悉,犹如一个刚出闺门的少女充满着迷人的诱惑。相传北宋诗人、书画家黄庭坚官贬广西宜山,路过此地,投宿花山寺,见花山寺下龙潭泉水清澈,风景怡人,欣然命笔书"蒙泉"二字,当地乡绅敬黄公书法之神奇,后建培阁,内树"蒙泉"二字石碑,后来就移为了乡名。

蒙泉湖的杜鹃花打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兴,有诗云:"天遣蒙泉落千峰,地放杜鹃燃一湖"。蒙泉湖风景区属武陵源风景区的一部分,区内有南武当、"九宫十八寨"、闻名遐迩的"蒙泉"石碑、著名道观观国山、苟瑞仙石棺、赤霞洞,"飞来臼"、"懒游窝"、"仙灵泉"等名胜,平西王吴三桂在此留下了足迹,清朝才子阎镇珩出于此,可谓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

阎镇珩故居

阎镇珩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八(1846年),蒙泉镇人(原夏家巷),字秀蓉,号嵩阳,晚年致力筹建北岳书社,又号北岳。家境贫寒,8岁丧父,由祖母抚育,无力就读,但他天资聪颖,读书非常用功。阎镇珩十七岁(1863年)参加县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了秀才,但他不求虚名,深入钻研诸子百家精髓,自此丢下了科举必修科目。

阎镇珩写过三本书《泰中杂泳》《关游日记》和著有二百卷共达220余万字的《六典通考》,前两本书是在拜访陕西三原贺瑞麟的旅途中,饱览山川名胜及古代帝王遗迹后写成的。贺瑞麟提倡程朱义理学术研究,与阎镇珩的学术宗旨十分吻合,但阎镇珩前往拜访,贺正好外出,两人没有会面。

《六典通考》是阎历经12年精心编著的一本成名著作,朝廷将此书收入"四库",朝廷多次诏他担任国子监学衔、学术名流等职,他决意不前往赴任,1910年7月8日病逝。

古战场遗址

蒙泉不仅仅风景迷人,而且有留存至今的明清古战场,古战场分布在蒙泉山寨内,蒙泉山寨属武陵山脉,可联接慈利,进入湘西、鄂,土地肥沃,石门县八大水系之一的道水就经过这里注入澧水的,山寨有潺潺清泉,树木参天,怪石林立,山洞奇特。1645年,吴三桂同李自成在这里打了一仗,驻扎了一段时间,这里从吴楚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认为只要控制长江以南,守住这个易守难攻的要塞,便可有生存的力量,古战场奇峰林立,现存有三桂峪、系马岩、云南寨、撑脚岩、吴公洞、将军山、跑马埂等。三桂峪是吴三桂部队的重要军事通道。吴三桂率领军队驻扎云南寨,数千匹马就拴在三桂峪,这个系马岩相传就是吴三桂的宝马所系。

云南寨是五雷山脉东端第一险关,因吴三桂受封云南而取名的,山寨的四面像刀削过的,非常险峻,有一座三层的天生石屋,沿栈道上去,必须要上两道石梯,经考证,这儿确实有人住过。这儿居高临下,上山寨的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长期守备的好处。在第二层的石壁上仍看见一行阴刻文字:"戊已石匠骆立丙辰",而且还有墨文显示石匠于明末清初来过澧州。1678年左右,吴三桂与清王朝之师交战数年军情紧张,在此还强化了要寨建设。[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