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蔡伦
国籍 中国


蔡倫(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耒陽市)人。他改進了東漢時的造紙技術,擴大了造紙原料的來源,把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這些廢棄物品都充分利用起來,降低了紙的成本,尤其是用樹皮做原漿紙的先聲,為造紙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途徑。

人物生平

蔡伦出身于东汉初年大凑山下从事冶铸的一个铁匠世家,他的祖上是打铁的。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蔡家因此与朝廷官员有了紧密的联系 。

小时候,他在大凑山麓一处被称作石林的乡学启蒙读书,习《周礼》,读《论语》,尤其对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很感兴趣,比如冶炼、铸造,种麻、养蚕。少年蔡伦,已经是满腹经纶,很有才学 。

根据蔡伦后人的传说,蔡伦是在18岁以后,由京城到桂阳管理调运采冶铸铁的官员推荐,才进皇宫做了宦官。这一年,是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从史料分析,蔡伦是中国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为官的人 。

他被选入宫后,开始是在皇宫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宦官。蔡伦的才华越来越显露出来。系奉窦皇后之命监管宋贵人之事,建初七年,窦后设计诬陷宋贵人,蔡伦“验实” 。到汉和帝即位时(公元89年),升迁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豫参帷幄之中,成了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预朝政的高等宦官。

汉和帝刚登上皇帝宝座时,年龄尚幼,蔡伦曾服侍过的窦皇后成为皇太后,把持朝政,皇权旁落外戚窦氏家族。窦太后的同胞窦宪等四个兄弟都为显贵,擅威权,谋不轨,炎势倾朝野。心性秉直的蔡伦看不惯这些,便与大宦官钩盾令郑众首谋,扶助和帝,乘窦宪出征班师回朝之机,收窦宪大将军印,清除了窦氏专权的弊端,巩固了和帝的皇权统治 。

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此前,由中常侍“加位尚方令”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向汉和帝献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邓太后因为蔡担任了很长时间的侍卫,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后来担任长乐太仆(官职名)。元初四年(公元110年),皇帝因为经史传记等文字大多都没有核实确定,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学官名)刘珍以及博士(学官名)良史(史官名)聚集在东观(宫殿名),校正各种典籍,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 。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卒,安帝亲政。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致死、剥夺刘庆的皇位继承权而被审讯查办。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法官名)那里认罪。蔡伦耻于受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而死。他的封地被废除(收回)。

主要成就

蔡伦兼任尚方令时,掌管尚方,这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就是尚方制作的宝剑,后来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因史书记载阙如,如今已无从考证这个任命是怎么发生的,但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正确的任命之一。当时的皇宫作坊,集中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那个时代制造业最高水准,为蔡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他的个性、爱好以及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过人天资,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得到井喷式的展现 。

永元九年(公元97年)尚方制作的刀剑等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也就是说,他大幅度改进了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准,并长期居于技术的顶峰。晚蔡伦三四十年的崔寔在《政论》中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太仆”、“龙亭”,指的都是蔡伦,他已成为兵器“品牌”。

改进造纸术时的蔡伦主管监督制造宫中用的各种器物。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切碎剪断,放在一个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纤维不易腐烂,就保留了下来。他再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粘乎乎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蔡伦带着工匠们反复试验,试制出既轻薄柔韧,又取材容易、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纸 。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 ,蔡伦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得到皇帝的赞赏,便诏令天下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朝廷各官署、全国各地都视作奇迹。九年后,蔡伦被封为“龙亭侯”,食邑300户。由于在全国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

蔡伦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蔡伦造纸意义

众所周知,竹简笨重异常,到底有多笨重,可举一例:《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年将五旬的始皇帝依然精力旺盛,“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每天竟“以衡石量书”——即每天都要批阅文书120斤(打底相当于现在的60多斤)!这在今人看起来绝对是个不可完成的任务!那么这60多斤的竹简文书到底上面有多少字呢?据考证,秦代的文书,多以中长度的竹简抄写。每枚竹简大约能抄写30个字左右,60斤竹简,大约可以承载3-5万字。

现代人每天在碎片时间中利用报纸、电视、移动终端,每天浏览的字数就能轻轻松松达到几万,因此,我们不禁同情秦始皇的辛苦。想来如今我们拿上KINDLE或手机就能轻松随身携带一本数十万字的书籍去旅行,秦汉时期的人们大概只能用车载了。从这点上看,我们确实应该感谢轻薄书写载体的发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