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柏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蔡柏龄 | |
---|---|
出生 |
1906年12月 1日 浙江省绍兴县 |
国籍 | 中國 |
职业 | 物理学家 |
中国物理学家。他的父亲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幼少年时期随父母几次去德、法等国。[1]
- 1928年毕业于比利时沙勒罗瓦专门学校[2]
- 1929年毕业于法国格勒诺布尔电工学院[3]
- 1930年获得巴黎理学院物理学[4]
- 1931年到法国强电磁体实验室(贝尔维尤)[5]
- 1955年到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工作;同年还参加了法国国家物理学博士论文答辩会。他长期留居法国从事磁学研究和强电磁体设计工作等,曾几次回国。
- 1934年获得法国研究发明局银质奖章,
- 1947年获得埃梅·贝尔泰奖。
研究工作
磁学的研究工作
蔡柏龄在1936~1938年研究过气态一氧化氮、氧和氦的磁(致)双折射和磁(致)法拉第旋转,及液态一氧化氮的磁化率。而后直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第4周期中过渡金属(如锰、铁、钴、镍、铜等)的氧化物、卤化物和碳酸盐等的多晶体和单晶体的磁化率与温度关系的研究,从实验上最早发现了其中多种化合物的磁化率-温度曲线出现最大值的反铁磁特性,也是最早把反铁磁性理论应用于解释这些化合物磁性的学者之一,[6]
此外,还参加了法国“土星”质子同步加速器用的电磁体(1960)和大型气泡室的电磁体(1963)的设计、大型永磁体(1947)和高梯度磁场(1947)的设计,以及采用磁位计法测量强电流(30kA,1939)等工作。
主要论文
蔡柏龄在 30多年中发表的学术论文约30篇,主要有:
- 《NO的磁旋转》(1936)
- 《压缩的NO的磁双折射和He的磁旋转》 (1937)
- 《MnO的磁化率转变点》(1938)
- 《MnF2的低温磁化率》(1939)
- 《钛铁矿(TiFeO3)天然晶体的主磁化率》(1956)
- 《钴的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的主磁化率》(1960)
- 《氯化亚铁的主磁化强度》(1967)
- 《“土星”质子同步加速器用的电磁体》(19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