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蔺市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蔺市镇位于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涪陵西郊,东距涪陵20公里,西至重庆62公里。蔺市滨临长江,自古是长江黄金水道、重要水码头。渝怀铁路、茶涪路(二级路)、沿江高速横贯镇区,水陆交通极为便利。

蔺市镇幅员面积163平方公里,东与龙桥街道相连,南与青羊镇相接,西与新妙镇石沱镇接壤,北与义和镇隔江相望。耕地56754亩,海拔175-800米之间。海拔高度处于156-872米,其中156-650米为半坡地,650-782米为坪上低山浅丘地带。土壤经棕、紫泥土为主。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主要农产业为水稻制种、南方早熟梨、中药材、花卉苗木、蔬菜、蚕桑等。

蔺市镇场镇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辖24个村(居)委,134个农业社,20459户,51528人;企业330个,其中微型企业227个,规模以上企业3个;中学2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7443人;火车站1个,码头2个,渝怀铁路、茶涪路、沿江高速路横贯全镇。蔺市镇已有8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自古有“君子镇”之美誉,辖区内可供旅游利用和开发的历史文化景观众多。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镇。[1]

历史脉落

蔺市镇历史悠久,据发掘镇区的宋代古墓考察证实,蔺市已有800多年历史,自古有“君子镇”之称,民风纯朴,地杰人灵,有闻名川东的“龙门桥”古石桥,《涪陵县地名录》记载:“古代蔺姓大户世后其也,后成集市,宋代设有蔺市驿,明代末设蔺市镇。”成镇建制有370多年有历史。

古代变迁

蔺市镇建制历史从巴至汉,虽无史料可证,但从已出土的文物得知,这里是新石器时期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在汉代已形成烟户稠密的村落;宋元时期为驿站,清代才废其制;明代已建房成“市”;

明代,涪州辖十三个里时,蔺市为“蔺市里”;清代康熙七年(1668),编户五里三十一甲时,蔺市为长滩里上二甲,宣统三年(1911)春,筹设乡镇警察,全州九镇九乡五区时,蔺市镇属第三区,同时划蔺市、兴隆场、堡子场、五马石、北拱坝五场为“君子镇”;民国二十八(1939)蔺市为甲等镇,镇公所设在“文庙”(今新华路五十号)。

当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二年设建制镇,是区公所所在地,当时是区公所、镇、龙门公社三合一,1984年撤销龙门公社,合并为蔺市镇。

92年撤区并乡,撤销了区公所,将五马乡与蔺市镇合并为蔺市镇,2008年堡子镇合并到蔺市,蔺市镇从14个村(居)委75个社的行政区域扩为24个村(居)委144个社为新蔺市镇行政区域。全镇现辖17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134个农业社,5个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蔺市镇凤阳大道2号。

(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三月,蒙古主蒙哥攻合川,命其将纽璘造浮桥于涪州之蔺市,以杜援兵。从宋代就开始在繁华的蔺市设蔺市驿、蔺市水驿,明崇祯年间设蔺市镇,清乾隆间,州牧袁锡夔以镇民逾年无讼事,旌以“君子乡”三字。宣统三年,蔺市镇属第三区,民国初年复置蔺市镇,建国后仍置蔺市镇、龙门乡。1983年并龙门乡入蔺市镇,1992年五马乡并入,2008年堡子镇并入,名蔺市镇至今。)

资源民生

2013年,蔺市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亿元,同比增长20%;农业生产总值5亿元,同比增长22%;工业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37%;企业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同比增长37%;财政收入5538万元,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00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700元,同比增长20%。

蔺市镇农业经济发达,盛产优质稻米,是涪陵区的“鱼米之乡”,产粮重镇、疏菜基地,清咸丰年间,蔺市孟氏经营蔺市大米发家致富,至今民间仍盛传“蔺市坪的米”。

除水稻外,还有茶叶3000亩、南方早熟梨4000亩、疏菜10000亩、中药材5000亩等支柱产业。蔺市镇有闻名中外的酿酒、酿醋、竹器、草编、熏制豆腐干、木器、铁器等民间工艺。蔺市酿酒业可追逆到明清时代,有糯米酒、苞谷酒、高梁酒、红苕酒,清代著名诗人刘郝柄在蔺市古镇饮酒后,乘着朦胧醉意吟叹到“何以国诗肠,前村春酒熟”。

乡镇企业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分别是海怡天集团有限公司、武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美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鹏锦物流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82亿元,带动了周边五马、青羊、义和、新妙、石沱及后山增福、大顺、同乐等5镇3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的就业。

2012年实现本级财政收入6800万元,可支配财力2.35亿元。

蔺市镇自2001年来连续14年被评为涪陵区红旗乡镇,是涪陵区特色小城镇;是重庆市文明村镇、重庆市十大旅游名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城乡统筹示范镇、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大镇、重庆市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格风貌镇、重庆市党建示范镇;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新干线试点镇。

旅游资源

蔺市镇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殷实。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历史文化景观众多,可供旅游开发和利用的有:东方剑齿象化石遗址、凤阳新石器-殷商遗址、战国至两汉墓群、倒向屋基宋墓群、龙门大桥、安澜古桥、凤阳桥、龙济桥、锁南桥、稽麻桥、“冰雪盟心”题刻、夏氏节孝坊、千手观音、白玉碑朱书题记。民居有:雷家大院、云家湾、冉家大院、鲁家院子、陈家院子、奚家院子、何家院子、蒋家院子、蔺家院子、文庙、山王庙、报本祠、上大夫第、大屋基碉楼、状元堡、四方井、四坪寨、郑光宗革命烈士陵园、张光凭革命烈士陵园等。

蔺市镇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有风景秀美的梨香溪、中西合璧的红酒小镇、100多平方公里的坪上田园自然风光,流传至今的龙舞、评书、戏曲以及特醋、油醪糟等民俗民风传统工艺、小吃33种。近年来,严格按《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三峡库区迁建保护传统风貌镇保护与发展规划》、《涪陵区蔺市镇梨香溪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要求实施,对景区道路、古建筑、古街道、综合管网等进行改造维护,并成立了名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名镇管理委员会,并成立名镇旅游接待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与一技接待能力较强的导游队伍,目前年接待游客在35万人次左右。

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四镇”旅游线路:美心红酒小镇旅游线路、君子古镇旅游线路、五马寺禅宗小镇旅游线路、堡子坪生态农业小镇旅游线路。2013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500万元。

基础设施

蔺市镇东距涪陵20公里,西至重庆市区64公里,渝怀铁路一、二线;沿江高速公路、103省道横贯全境,另外有县道公路44公里镇道、公路51公里、村道路159公里、社道路285.9公里,路网结构合理,道路畅通,交通便利。

2007年—2011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8亿元,完成公共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完成生产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生活用房174424平方米,建设道路总面积16万平方米,栽植各种景观树种36万棵,新增和改造绿地10328平方米,名镇建设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名镇综合服务功能及配套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

长冲村水厂

近年来,蔺市镇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和本级财政自筹等措施,参照市级中心镇“561”标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打造特色风貌,目前,“五个一”项目中完成了3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市民广场、一条宽10米、长6.2公里绕城公路、一座日供水5000吨自来水厂、一座日处理12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一个涵盖镇区、运行良好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等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六个一”项目中“一个完善的镇级卫生服务体系、一个镇级卫生院、一个社区一个服务中心、一个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一所具有集中赡养250人以上规模的敬老院、一个1500平方米的品牌连锁超市、一个具有220个摊位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已建设竣工投入使用;一个三级标准的汽车客运站。

科教文卫

全镇共小学4所、高完中1所,全镇有教职工300人,教学班15个,学生4900人,其中小学37个班,初中31个班,高中10个班。

有卫生院4所,卫生院占地12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内设有内科、外科、骨伤科、放射科等科室,现有医务人员98人,固定资产800多万元。有敬老院2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00个床位;我镇的文化、广播电视得到了有效发展,宽带网用户9000余台,入户率占全镇总户数的100%,能收看100余套电视节目。

城乡发展

建设“一线、两片、三点”三大品牌景区

梨香溪异域风情旅游区。沿16公里长的梨香溪两岸打造异域风情文化,在梨香溪上打造水上游乐等旅游项目。

“飞水村—铜古村—松荫村”一片,打造以观赏花卉、苗木等为主的旅游项目;“泡桐村—连二村—新桥村”一片,打造以油菜、优质梨、特色蔬菜等为主的旅游项目。

“大桥社区—川祖庙社区—龙门桥社区”一点,打造以现代游乐、古镇文化等旅游项目;“万松村”一点,打造以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宗教旅游等为主的旅游项目;“清水塘村”一点,利用清水塘湖泊群打造以休闲疗养、水域生态观光为主的旅游项目。

完善四大配套体系

完善进出景区的交通体系。坚持“水陆并进、提高等级、确保安全”的原则,完成蔺市旅游码头建设、完成斑五路、蔺安路油化工程,形成“一线、两片、三点”景区公路网络化。

突出特色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景区建设星级宾馆、星级休闲山庄,提高接待规格和挡次。

规划完善旅游保障体系。立足于“一切为了游客、一切服务游客”的理念,建立完善旅客投诉、景区安全保卫、娱乐消费管理等监管体系,组建专业性监察工作组,让游客游得开心、住得安心、玩得舒心、购得放心。

完善景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建设、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强景区景点各项建设的规划执行管理力度,做到路按旅客要求修,城镇建设按旅游名镇标准建、企业选址按旅游规划布局,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谋划蔺市发展,定位蔺市未来。

抓好三方面的策划

抓好具体旅游项目的包装策划,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利用美心投资集团、海怡天实业有限公司等的资金投入,3年内完成对梨香溪异域风情旅游区、古镇建设、万松休闲度假、生态观光、宗教旅游等为主的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进蔺市镇旅游业的大发展;

抓好蔺市镇旅游线路的策划。要站在全国旅游线路分布全局,立足于全国旅游市场的竞争,突出“长江三峡——乌江画廊”这条主线,策划“重庆主城——蔺市——仙女山——武陵山”为主的4—5日游,留住旅客。三是抓好拓展市场营销策划。抓好美心特色工艺品和蔺市特色传统工艺品的宣传促销,把我们的风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特色卖出去。

实现四大目标

要深化提高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提高蔺市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将蔺市镇发展成为城乡统筹、古镇建筑、传统文化、异域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六位一体”的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三是在未来3—5年将蔺市镇打造成三峡库区旅游第一镇,重庆市的经济强镇。四是旅游收入5年内达到1亿元,真正把蔺市建成享誉国内外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招商引资

坚持工业强镇思想,狠抓招商引资,壮大工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加大对支柱行业、骨干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加大名牌争创力度,努力培植1—2家主业突出,带动作用强的名牌企业;

做大企业实力,力争实现产值过亿企业2—3家;狠抓项目推进,重点协调健禄液化气项目,争取早日动工建设;

加快在谈项目落户进程,解决好成熟度高的项目签约落户,重点做好望仙酒厂改造升级,提升望仙酒影响力,助推望仙酒厂做大做强;拓宽招商渠道,积极挖掘旅游市场资源,捕捉信息,力争引进2—3个旅游企业落户,实现到位资金5000万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个;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产值比重力争提升10%;新发展微型企业50户;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优惠措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现代农业

培育示范,突出基地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发展大型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突出辐射带动作用,争取政策、技术优势,加快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重点协助铄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桥基地春季正式开始绿色蔬菜种植,增加种植规模300亩,开建100亩蔬菜景观长廊,申请绿色蔬菜相关资格认证;

扩大源缘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规模500亩,打造中药材种植观光示范园;加快梨香700亩现代农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加快土地流转,争取新引进大型农业产业项目1个。

“固本求新”,壮大核心品牌优势。一方面围绕六大特色农业基地优势产业,积极壮大核心品牌,做好、做精、做大“南方早熟梨”、“蔺市坪大米”、“蔺市蔬菜”、“白茶”、“中药材”五大品牌,发展水稻制种3500亩,在白玉村建设200亩高端大米种植示范基地,蔬菜种植力争突破18000亩,果品产量力争突破8000吨,中药材突破5000亩,加大产业附加值开发;

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创新,按照市场规律,结合政策推进进度,落实优惠政策,盘活农民资产,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吸引各路资金积极参与本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奖补扶持一批种养大户,打造一批家庭农场,运用农业科技转化农业发展成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落实全区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蔺市镇发展的攻坚之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越趋复杂严峻,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断增多,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形势长期向好,蔺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并没有改变,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围绕建设以旅游为特色的城乡统筹示范镇,全面加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推动蔺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区会议精神,紧扣区委区政府部署,按照镇党委要求,加快建设以旅游为特色的城乡统筹示范镇,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四大民生工程,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实现15亿元;

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5%,实现6亿元;

工业总产值增长15%,实现37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实现9亿元;

企业总产值增长15%,实现84亿元;

财政收入力争增长17%,实现6480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实现283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实现11000元;

全面完成区上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城镇化率提升1.5%。

城镇建设

增强场镇功能配置,打造亮点工程。积极探索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投资1260万元,建成三级汽车客运站1个;完成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等开工建设的前期工程;完成农贸市场综合改造一期工程,打造标志性建筑、精品居住小区和特色商业街,深度开发商贾路商业价值,着手引进知名商业品牌入住;完成蔺市镇滨江大道片区排水管网改扩建;

对集镇店铺门匾统一进行改造,加快场镇绿化;积极协调旅游码头建设工作;投资410万,完成拖板桥到常家山路灯安装工程,照亮蔺市门户;力争开通涪陵至蔺市公交路线,完善交通体系,扮靓蔺市门面,提升集聚能力;强化整治镇容镇貌,规范户外广告,保持场镇清洁卫生,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完成五尧、四坪、万松、龙泉、金竹、五四、新桥、桃园8个村28公里村道路建设,启动蔺安路升级改造和四青路蔺市段4.5公里硬化,全面提升交通质量;硬化条件成熟的社道路30公里,新修3个村生产生活便道80公里,居民点对外连接路15公里,加快完善农村交通网络;

积极争取投资,全面完成大桥、金竹、泡桐第二批人饮安全工程建设,解决8100人安全饮水问题,争取启动五四、白玉、龙泉、青龙、五尧第二批人饮工程项目;争取投资1680万元,全面完成7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金竹防洪渡汛项目建设,高标准整治山坪塘100口,不断增强农村水利设施抗灾能力;投入1600万元,完成飞水土地整治项目4000亩,力争启动清水塘、红旗3000亩、五尧7000亩、长冲7500亩土地整治项目,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争取完成500户C级、100户D级危房改造,完成临水房屋搬迁3000平方米,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完成120人生态扶贫搬迁任务,完成长冲世行扶贫贷款项目二期建设;全面完成2012年度复垦任务,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所获荣誉

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镇。

相关视频

寻找最美古镇之蔺市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