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状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蕈状岩又称擎柱石、菌状石、蘑菇岩。蕈状石外表看起来好像蘑菇,有一根较细的岩柱,上面托著一个粗大的岩石。[1]
海岸的平台上可以看见一 个个挺直如颈子的石柱,上面 顶著一颗颗呈圆形的石球,看起来像极了一棵棵蘑菇,所以被称为“蕈状岩”,整齐地排列在砂岩层上面。仔细观察蕈状岩的高度,会发现高度向一侧逐渐降低,降低的方向与层层砂岩倾斜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这些蘑菇全位在同一大层砂岩之中。
不过,再仔细看清楚即可发现,蘑菇头都位在同一层倾斜的砂岩中,颈部的砂岩则是蘑菇头砂岩下面的另一层砂岩。蘑菇头部的砂岩比颈部的砂岩坚硬、较不容易受到风化侵蚀,所以比较 大,颈部砂岩相对较软,也就被侵蚀得较细。
这两层砂岩有一个大区别,那就是蘑菇头砂岩中有许多海胆化石,颈部的砂岩则没有。正因为蘑菇头砂岩含有大量海胆化石及其他生物的破片,经过长期的掩埋,碳酸钙质的生物壳体会逐渐被溶解产生碳酸钙,然后再度沉淀在周围的砂岩中,使砂岩胶结形成非常坚硬。因此,裸露出地表之后,碳酸改重新沉淀、胶结的砂岩就比下层的砂岩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终究形成蘑菇状的外型。[2]
生成的原因
1.有软硬性质不相同的岩层,硬岩覆盖在软岩的上面。
2.岩层内要有两组相交的节理。
3.岩层要有倾斜的角度,才能让海水流动。
4.当海水在岩层上流动时,海水会顺著节理面向下侵蚀 ,上方的岩块是坚硬的砂岩抗侵蚀风化能力较强,而下方的岩层是黄褐色页岩,抗侵蚀风化能力较弱 ,在差异侵蚀的作用下,砂岩留下来,抗侵蚀风化能力较弱的页岩被带走,而形成颈部细,而头部大的蕈状石,是差异侵蚀地形。[3]
形成过程
蕈状岩形成过程分为三阶段:
一、岩层间有两组破裂的节理,大致垂直于海平面,于是海水容易沿著节理侵蚀,而形成一列列类似柱子的岩柱。
岩柱的上层是含钙质的砂岩层,比下方的岩层较坚硬,在同样的海水波浪、季风及烈日等共同因素作用下,发生了差异侵蚀,上方钙质的砂岩层较耐侵蚀,而下方的岩柱较容易被侵蚀,久而久之,形成上粗下细的蕈状岩。
二、蕈状岩受到持续的板块挤压作用,逐渐隆起而脱离海水面,一旦脱离海水面受到不断进行的风蚀、雨蚀等大自然作用,便慢慢形成现在所见的蕈状岩,而且会继续接受大自然的雕塑。
依蕈状岩头部、颈部的差异状况,可将他们分成三类:地势较高的“细颈形”、中间的“粗颈形”以及地势较低的“无颈形”。许多细颈形的蕈状岩石因负荷上部大岩块的支撑力较弱,若遇地震或是台风暴浪,则有濒临倒塌的危险。
三、蕈状岩受到风吹、日晒、雨淋之后,会慢慢被侵蚀成各种形状。大致的过程便是由原来的钙质砂岩中,形成无颈状,继而被侵蚀成粗颈状。随著时间过去,再被侵蚀成细颈状、乃至于因无法支撑蕈状岩头部而成断头状。如果在细颈型的颈部,无意中的触摸胶结不良的沙粒,会使砂砾因而掉落,加速演育成断头状。[4]
蕈状岩的前世今生
八斗子的岩层由沉积岩所构成,有些岩层中含有较多生物碎屑,生物碎屑溶解出来的钙质会使颗粒胶结得更牢固,这类的钙质砂岩呈现深褐色,质地比较坚硬;有些砂岩由土黄色的沙或浅褐色的粉沙构成,颗粒比较容易剥落。
若地表沉积岩的上层岩层为钙质砂岩,下层为生物碎屑含量较少的砂岩或粉砂岩(组成颗粒比沙子细),长期受到风雨海浪侵蚀之后,下层岩石凹陷的现象会比上层来得明显,逐渐形成上粗下细的“蕈状岩”。
一开始,埋藏在地下的钙质砂岩层随著地壳变动而上升,且原先覆盖在上头的地层也被侵蚀消失,蕈状岩就冒出地面,露出一部分的“蕈伞”。随著周围岩层凹陷得愈来愈厉害,蕈状岩的形貌也愈来愈完整,就会呈现完整的“蘑菇”形貌。但是,当时间一久,“蕈柄”变得愈来愈细,无法再支撑“蕈伞”的重量时,这颗大蘑菇就会断头,仅剩下“蕈柄”,构成“蕈伞”的岩块则倒在一旁。
台湾岛主要由海底地层所构成,有些地方过去的沉积环境与八斗子相似,包括野柳、和平岛、蕃子澳、鼻头角等地的海岸,都分布著许多蕈状岩。只是,各地岩层的形成年代不同,岩石成分、生物碎屑与岩层厚度都有差异,所以蕈状岩也同中有异。八斗子的蕈状岩,个头比较矮,比较像大蘑菇。相形之下,野柳蕈状岩的高大模样,应该算是“杏鲍菇”啰![5]
地质奇观-台湾野柳的蕈状岩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千奇百怪的地质奇观,台湾野柳的蕈状岩地质群,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蕈状岩是因为这种岩石是由两种石质组成,上部的玄武岩质地坚硬,下部的砂质岩相对较软,长期的海水侵蚀冲刷,下部逐渐变细而成。由此,每块岩石的行成过程都有无颈期,粗颈期,细颈期,断头期等几个阶段。
各种岩石的形状千奇百怪,人们根据根据它们的形状,形象的命名为生动的名字,例如:花生石,擎柱石,仙女鞋,烛台石,冰淇淋石等等,这也许是旅游开发的一种惯例,以此引起人们的兴趣。
女王头是一块最著名的蕈状石,由于它的颈子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极像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为此大家称它为“女王头”。由于它的雍容尊贵的形态,成为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
海岸地貌景观
举世罕见的海岸地貌景观,这是一片极为奇异的海岸,由于波浪差异的侵蚀、岩石风化及海陆相对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而产生了台湾野柳这一举世罕见的海岸地貌景观,蕈状石是数量最多且最引人目光的奇石,180个蕈状岩,屹立成群。[6]
八斗子的蕈状岩
八斗子的岩石主要是属于沉积岩的砂岩和页岩,大约形成于两千万年前,此地层称为大寮层。页岩的颜色较深,多呈灰色,颗粒较细,容易碎裂被风化:砂岩的颜色较浅,多呈黄色,由砂或砂粉所构成,颗粒较粗,又可分成泥质砂岩与钙质砂岩。厚层的泥质砂岩中,有时会含有钙质砂岩的结瘤团块,由于钙质砂岩比较坚硬,比较能抵抗风化侵蚀,因此如果上层的岩层为钙质砂岩,下层泥质的砂岩,长期受到风浪侵蚀以后,钙质结核常残留在受侵蚀的砂岩柱上,逐渐形成上粗下细的“蕈状岩”
无颈期>粗颈期(蕈状岩)>细颈期(蕈柄:随著时间愈来愈久,“蕈柄”逐渐变细。)>断头期(“蕈柄”逐渐变细,无法再支撑“蕈伞”的重量,蕈状岩就会断头,仅剩下“蕈柄”,而构成“蕈伞”的岩块则倒在一旁。)[7]
八斗子的蕈状岩照片来自
视频
蕈状岩的发育
(4K HDR)深澳 象鼻岩景观区 - 类似野柳地质景观的大片蕈状岩
蕈状岩(中.英)-野柳国小-六忠吕冠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