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薛尚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薛尚实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薛尚实(1902—1977) ,原名梁华昌,别名梁化苍、杨良、孔尚士、罗根、杨星祥,广东嘉应州白土堡(今广东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洋坑村)人,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青岛市政协主席、青岛市总工会主席,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2]、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等职。

薛尚实是位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上海、天津工人运动的知名人物;他从事革命的传奇一生“名动大江南北”,土地革命时期,这位“风云先驱”被誉为刘少奇在天津搞“工运”的“肱股”人物;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他辗转华南、华东,是中共地方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中坚骨干。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原上海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别 名 ----梁化苍、杨良、孔尚士、罗根、杨星祥

出生地点----广东嘉应州白土堡

出生日期----1902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政府官员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逝世日期----1977年

目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生平 3主要成就 4亲属成员 5蒙冤受屈

人物简介

薛尚实,5岁即在家乡私塾读书,1921年入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后困不满教会学校的奴化教育,转入学艺中学。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1927秋南下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和地下党建工作。历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文书科秘书、上海市总工联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党团书记、中共南方临时工委组织部长、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长、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长、中共东南分局党校校长、苏中区党委各界抗日联合总会主任、中共苏北阜东县委书记、苏北区党委敌工部长、中共华中分局宣传部长、北线后勤部司令部副部长、中共胶东区委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1949年2月任中共青岛市准备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5月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10月任青岛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1月任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1950年2月后,任青岛市政治协商委员会主席、青岛市总工会主席。1953年1月至1959年5月任同济大学党委书记,1953年11月至1959年4月任同济大学校长,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等。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1年退休。 1977年10月10日在上海病逝。1978年后平反。

人物生平

民国10年(1921),入美国教会主办的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读书。后因学校实行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他不堪忍受,毅然离开广益中学,改人由本地人开办的学艺中学读书。

民国15年(1926)下半年,他赴沪入上海大学读书。在上海大学期间,他阅读了《马克思传》、《通俗资本论》、《辩证唯物论》以及《向导》、《新青年》等书刊,受到启发,开始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民国16年3月下旬,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他参加了上海大学学生军,同工人纠察队并肩战斗。

民国16年(1927)秋,上海大学被封闭,薛尚实南下,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找寻党组织。民国17年2月,由刘啸甫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上海店员总工会属下的烟纸业工会,中共江苏省委秘书处,浦东与沪东区烟厂作宣传、组织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担任上海"烟总"党团书记, "纱总"党团书记。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薛发动烟厂工人参加抗日总同盟罢工,并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工人反日会"和参加"抗日义勇军",宣传抗日,募捐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民国23年(1934)初,调到天津,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主任。该办事处受中共北方局领导。其时,河北省唐山市工联会发动开滦煤矿工人举行同盟罢工,他立即赶往开滦煤矿指导工运斗争,取得了胜利。同年下半年至民国25年春,他先后组织发动唐山市启新洋灰磁厂、黄仓丰和天津市北洋纱厂、码头、六合沟煤矿等厂矿、行业的工人,为实现工人的生活温饱、生产安全等迫切要求,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斗争。并发起北方铁路工会筹备会,统一指挥华北铁路工人的斗争。在此期间,薛尚实按照北方局的指示,多次往返于天津、广东之间,着手恢复建立广东等南方地区的党组织。

民国25年(1936)4月,刘少奇到达天津担任北方局书记,纠正了北方党组织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改变了过去公开暴露的斗争方式。薛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救亡的方针和刘少奇的指示,使华北工运得到扎实的发展。

同年6月,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和广西地方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以"反蒋抗日"的旗号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广西当局派出代表杜畏之到达天津同中共北方局联系。中共北方局为了发展团结抗日的形势,遂指派薛赴两广开展联系抗日反蒋的工作。当时,广东地区的中共组织大多停止活动,但广大爱国青年和进步的知识分子仍然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亟盼中共派员指导广东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薛尚实在香港、广州、广西梧州等地首先发展一批党员,建立了基层党支部。为了加强对党的建设和适应迅速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形势,薛于同年9月间成立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南临工委"),他任主要负责人。后又分别成立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中共广西省委工作委员会、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中共韩江工作委员会、中共大埔县委、中共广州市委、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

民国26年(1937)4月,薛在香港主持了党员干部训练班,讲解党的工作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使学员提高了思想水平,加强了各地党组织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力量。'他要求学员和进步青年参加公开的救亡团体,与爱国群众汇成强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潮流。在此期间,他注意对设在香港的全国救国会华南区总部、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农工民主党等党派、团体的团结合作关系,与上层民主人士如何思敬、李章达、谭平山等人相互交往,广泛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同年5月,张云逸、云广英到达香港,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和筹组新四军。薛积极协助其工作,他派莫西凡、罗理实随张云逸到桂林同广西当局谈判;在此前后,在薛尚实 和中共"南临委"的领导下,除广东之外,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相继建立了党组织,并与福建地区,以及中断了联系多年的琼崖特委重新恢复了联系。

是年9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派张文彬到广东,正式组成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薛任 组织部长。此后,张文彬、薛尚实决定全面审查党员,从思想上、组织上纯洁党的队 伍。薛尚实负责审查香港、澳门、潮汕、兴梅地区的党员,并加强与越共、菲共、马共的联系。

民国27年(1938)春,薛与张文彬、黄文杰等一致认为,成立中共广东省委的条件已具备。经中共长江局批准,于4月正式成立中共广东省委。省委书记为张文彬,薛任省委组织部长。6月,薛尚实离开广东时,广东地区的党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立起中共香港市委、香港海委、广州市委、琼崖特委、潮汕中心县委、梅县中心县委、东 莞县委、中山县委、南顺工委等。

是年6月起,薛在武汉、南昌、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长,浙江省委组织部长,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东南分局宣传部长兼党校校 长,苏中抗日联合总会主任,苏北城工部长、苏北盐阜地委宣传部长等职。

民国29年(1940)1月任东南局党校校长,进入新四军游击区工作。解放战争时 期,先后担任北线后勤司令部副部长、胶东区党委宣传部长兼秘书长等职。

1949年冬至1959年夏,先后担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上海市委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

1957年反"右派"中,薛尚实由于曾对上海市委主要领导人的工作提出过批评,受到打击,被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作为"五类分子"被连续批斗,受尽折磨,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于1977年10月逝世。1978年12月27日,中共上 海市委决定为薛尚实平反,推倒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党籍。

主要成就

知名工运先驱,华南党建功臣

1926年秋,三人赴沪考入由国民党左派元老于右任为校长的上海大学,其时,中国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萧楚女等均在该校担任校务或任教,薛尚实因此阅读了《向导》《新青年》等大量进步书刊,开始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据晚年薛尚实回忆:“我的革命生涯始于上大,我与上海的渊源也从上大起头。”1927年3月,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下,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24岁的薛尚实参加了上海大学学生军,同工人纠察队并肩战斗。“四·一二”事变后国共关系破裂,上海大学被封闭,薛尚实遂南下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他辗转马来亚、香港,重回上海找到党组织,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工人夜校教员作掩护,从事工人运动,先后担任中共上海烟纸业工会党团书记、上海纱织业总工会党团书记、上海工会联合会党团书记,成为沪上中共工运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薛尚实利用自己夜校教员的合法身份,发动烟厂工人参加抗日总同盟罢工,并组织成立“抗日救国会”“工人反日会”,参加“抗日义勇军”,募捐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1933年10月,为了重新燃起华北地区工运之火,薛尚实受组织委派,抵达中共北方局天津所在地,担任全国总工会华北办事处主任、北方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领导天津、唐山等地的工运。1935年4月,发起成立北方铁路工会筹备处,统一领导华北地区铁路工人斗争,迅速使华北地区工运得到蓬勃发展。

1936年6月,两广地方军阀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打着“抗日反蒋”的旗号,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其时,两广地区的党组织大多停止活动,但广大爱国青年和进步的知识分子仍然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亟盼中共派员指导两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于是广西当局派出代表到达天津同中共北方局联系。为了团结抗日力量,进一步巩固发展抗日的形势,薛尚实奉北方局和刘少奇委派南下广州,肩负着在两广重建华南党组织的重任。薛尚实辗转香港、广州、广西等地,联系上一批中共党员,通报北方局派遣他南下的意图。随后,他一边逐步恢复华南各地党组织,一边从高校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吸收了一大批先进分子入党,迅速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并与越南、菲律宾、马来亚等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

“西安事变”前的八九月间,为加强对党的建设和适应迅速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更好引领抗日力量发展壮大,薛尚实报告刘少奇并得到批准,在香港建立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并任书记。此后,他以南方临委的名义,选派得力党员干部,致力恢复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党组织,先后成立了中共西江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中共广西省委工委、中共香港临时工委、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中共广州市委、中共潮汕工委、中共韩江工委、中共大埔县委及福建一些地区的党组织,恢复了中共琼崖特委。后来“南临委”的发展延伸到云南、江西、湖南等地。

与此同时,薛尚实一边在香港主持党员干部训练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水平,一边协助张云逸、云广英深入设在香港的全国救国会华南区总部、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农工民主党等党派、团体,团结各界各阶层人士,如与上层民主人士李章达、彭泽民、谭平山等密切交往,广泛建立抗日救亡运动。薛尚实一系列恢复基层党建的工作,以及扩展民族统一战线的活动卓有成效,让华南地区党组织迅猛恢复重整,走向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除广东之外,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也相继建立了党组织,并与福建地区,以及中断联系多年的琼崖特委重新恢复了联系。

转战华东华中,执掌同济校政

1938年4月,因发生“南、市纠纷”(南即南临委,市即广州市委),中央派张文彬改组“南临委”,正式成立“南委”(直属延安中共中央领导,同年12月调整为中共长江局领导),薛尚实因“南临委”的设立未获中央批准,违反组织程序;其与所辖的广州市委书记王钧予,因信息沟通不畅,产生对问题认识不一致等原因,被中央警告“各打五十板”,改任南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不久,为适应抗战需要,中央指示撤销南委和广州市委,成立广东省委,薛尚实因省委不设副书记一职,更深层次实因其的党内“警告”处分,仅担任组织部部长,无形中令薛尚实在党内的位置实际上后退了一步。

7月,长江局安排薛尚实离职学习,薛尚实要求调离南方重返北方,长江局讨论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就这样,薛尚实离开了战斗了整整两年的华南地区。

此后,薛尚实转战到闽浙、华东新四军根据地、华中游击区,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东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党校校长,苏中区各界抗日联合总会主任,苏北阜东县委书记,苏北敌工部部长、民运部部长、城工部部长;华中军区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华中分局宣传部部长,北线后勤司令部副部长,胶东区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青岛市准备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中共地方组织要职。从薛尚实的职务变动,可以看出这位在工人运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共先驱不计个人得失,绝对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保持了一名老党员的革命本色,兢兢业业一如既往。

新中国成立后,薛尚实荣任青岛市委副书记、书记。1953年1月调任上海市委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为革命工作四处奔忙的他,再次回到了踏上革命征程的大上海。恰值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悉数并入同济大学,师生人数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而同济大学在上海的多处校区仅留下四平路的工学院为其所用,教室、宿舍、饭堂等设施明显不足。薛尚实一边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经常深入教职员工和学生中间,嘘寒问暖,听取办学意见,支持专家教授大胆开展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一边组织师生利用课余劳动建校,同心协力建起两幢极具中国复古主义风格的教学楼——同济“南北楼”,同济园著名景点“三好坞”等经典建筑,扎扎实实打造出今日同济园的雏形。

军事干部出身的薛尚实当年在大学专业结构、教学秩序、校园建设、科学研究等高屋建瓴,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成立科研管理机构,鼓励教职员工和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承担国家若干重大科研项目,如设计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上海歌剧院、研制成功全国第一台液压挖掘机、在上海高校率先召开第一次学生科学技术讨论会,开启中国大学科学研究之风潮,全面开展毕业设计等等。

薛尚实执掌同济大学期间,一手抓校建,一手抓教育规划,他高度重视学校科研,而且“很有教育家风范”,筹建开设了工艺、建筑经济、城建三个系,开辟了新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率先开展函授教育,成立函授部。从而在专业结构、教学秩序、校园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同济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亲属成员

妻子:丘顺云、钱君洪

儿子:梁永宏、梁永增、钱晓平

女儿:梁育新

薛尚实的父亲在新加坡任旅馆职员。[4]据了解,薛尚实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与童养媳丘顺云在梅州育有两儿一女,长女梁育新、次子梁永宏、三子梁永增,目前均已离世。长女梁育新生有一男孩,在中山做生意;次子梁永宏生有两个儿子,移居南洋马来西亚沙捞越;三子梁永增生有三女两男,长女教书,次女做助产士,三儿梁英俊,原为梅县电子工业公司企管股干部,四女在珠海特区印刷厂,五儿在广州做生意,现五人均退休赋闲在家。而薛尚实在抗日根据地阜东,与革命战友钱君洪结为伴侣后,亦生有一男三女四个孩子,因当时生活条件不好,三个女儿都先后夭折了。艰难生存下来的儿子,12岁小升初时,为避免受被错划成右派的父亲连累,便随了母亲的姓,改名为钱晓平,退休前为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原副主任、教授,生有一男一女,均定居加拿大。

蒙冤受屈

1949年冬至1959年夏,先后担任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上海市委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等职。

1957年反"右派"中,薛尚实由于曾对上海市委主要领导人的工作提出过批评,受到打击,被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作为"五类分子"被连续批斗,受尽折磨,身心受到极大的损害,于1977年10月逝世。1978年12月27日,中共上 海市委决定为薛尚实平反,推倒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党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