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正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正生 | |
---|---|
出生 |
1912年10月6日 台灣台南州新營郡番社莊(今台南縣東山鄉) |
逝世 | 2008年12月23日(97歲) |
知名於 | 知名的棒球裁判及教練 |
蘇正生(1912年10月6日-2008年12月23日),為台灣日治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第一代隊員。1931年夏季甲子園台灣代表予選,以二棒中外野手的身份,助嘉義農林獲得初優勝,也使優勝旗首度越過濁水溪。在甲子園展現從外野回傳本壘,不經彈跳直接進入捕手手套的強肩。嘉農畢業後,蘇正生赴日本橫濱專校攻讀商科,也參加學校的棒球隊。返國後活躍於臺灣南部社會組棒球界,他一生熱愛棒球,致力推展基層棒球運動,堪稱現代臺灣棒球國寶。
簡介
蘇正生出生於1912年10月6日,為台灣日治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第一代隊員。一生見證了台灣棒球發展史,為台灣棒壇國寶級耆老。
在1931年夏季,甲子園台灣代表予選,以二棒中外野手的身份,助嘉義農林獲得初優勝,也使優勝旗首度越過濁水溪。在甲子園展現從外野回傳本壘,不經彈跳直接進入捕手手套的強肩。
日本橫濱專校畢業後,返台進入嘉義實業團,倡議與台南隊合組「台南州團」隊,在台灣城市棒球對抗賽中打敗實力堅強的「台北州」隊,勇獲台灣城市代表權,進而促使台南州廳答應在嘉義建造機場,讓後人能夠享受南北往返交通的便利。
1 9 3 4年蘇正生在橫濱專校畢業後,只有在日本服務一年,就被父親蘇振玉召回臺灣,回臺之後在「臺南州廳嘉義稅務課嘉義出張所」上班,他在一生中最得意的嘉義住了下來,並且和東山仕紳之女陳伴小姐結婚。
在熟悉的環境裡,蘇正生很快發揮所長,公餘也和昔日棒球老友、學弟們打棒球,他很快地成為「臺南州隊」的主力球員。但是他發現臺南、嘉義等城市的棒球人口不多,球場更是缺乏,球隊在訓練時招募不到新兵,練兵的棒球場更是非常簡陋,而且不標準。
他數度向臺南州知事反應,希望能撥款建棒球場,州廳官員說:「你們如果能打出全臺冠軍,就蓋標準的棒球場」 1935年臺南州野球隊真的在「全臺實業野球大會」打敗臺北隊、臺中隊、高雄隊、新竹隊……,以全勝得到冠軍,蘇正生還由於在比賽期間表現優異,獲得「最優秀選手賞」,得到一座作投球狀的棒球選手,站立在臺灣島型的銅質紀念獎座,這是他個人最珍惜的一個獎座,有生之年,他走到那裡就將這獎座帶到那裡。
1979年,筆者到他位於臺南東山的住家訪問時,獎座就擺在住家陳列櫃中;2001年他住在臺北市仁愛路女兒蘇翠如住所,這個獎座就帶到臺北,2003年他移居高雄,這獎座也跟著帶到高雄。得到這個冠軍後的臺南州隊,取得臺灣代表權,全隊赴日本參加「全國都市野球對抗賽」,但是最大的獎賞卻是來自臺南洲廳,臺南知事實踐諾言,在臺南、嘉義兩地蓋了標準的棒球場,有看臺、有球員休息室,水準不下於臺北圓山棒球場,所有人都說:「這兩座棒球場蘇正生打出來的」
1945年臺灣光復,他調到嘉義林場,擔任副場長,翌年臺灣省第一屆「省運會」要舉行了,他代表嘉義縣參加比賽,這時他已經34歲,但是仍然是棒球場上一門巨炮,一直到第三屆比賽,他才褪下球衣,改穿裁判衣,更易角色在棒球場上執法。
戰後,仍以球員身份參加第1、2屆省運會,第3屆開始轉任裁判,是全國最佳的棒球裁判及教練之一。1953年對日本戰後第一支訪台的早稻田大學棒球隊,在最後一戰擔任台灣聯隊教練,獲得唯一的勝利。
1961年回到台南故鄉,在東山鄉公所任建設課長。退休後蟄居台灣南部鄉下,但仍然非常關心我國棒運的發展,他說有機會仍願意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傳給下一代。
簽名球
簽名球是現今學生棒球迷在所有棒球紀念品中,相較於昂貴的球卡較能負擔的珍藏品,在一場瘋狂的球賽後能擁有一顆球場英雄的簽名球,是令人珍藏的回憶。[1]蘇正生(1912-2008年)是嘉農第一代球員,臺灣日治時代(1895-1945年)蘇正生以其高壯的體格和極佳的體能,曾於1931年代表臺灣參與日本「甲子園」棒球賽,「甲子園」是日本阪神甲子園棒球場的簡稱。
甲子園
甲子園球場完工於1924年並且作為高中棒球錦標賽的場地,因為啟用的那一年,剛好是歲次甲子年,因此就把這個球場的名稱命名為「甲子園棒球場」,參加「甲子園」棒球賽是所有日本高中棒球隊的夢想。[2]
國寶殞落
曾說要在民國100年他100歲時,和全國棒球界一起慶祝中華職棒開打,然而歲月不饒人,老先生於2008年12月23日凌晨辭世,享壽97歲。2009年元月10日舉行告別式,一代棒球國寶就此殞落,棒壇人士同感哀悼。[3]
視頻
向蘇正生致敬 電影KANO東山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