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虛脈概念:寸關尺三部舉、按均感覺無力的脈象。為無力脈的總稱。
虛脈,遲大而軟,按之無力,隱指豁豁然空(《脈經》)。
崔紫虛云:形大力薄,其虛可知。
《脈訣》言:尋之不足,舉之有餘。上言浮脈,不見虛狀。
楊仁齋言:狀似柳絮,散漫而遲。
滑氏言:散大而軟,皆是散脈,非虛也。
虛脈浮大而遲,按之無力。芤脈浮大,按之中空,芤為脫血。虛為血虛,浮散二脈見浮脈。
① 脈象名。三部 脈軟而無力,按之空虛。《 脈經》:「虛脈遲大而軟,按之不足,隱痛豁豁然空。」
②即虛其脈。指實熱證用刺絡瀉血,以泄其熱。《素問·長刺節論》:「刺之虛脈。」
③指虛陷之經脈。《靈樞·刺節真邪》:「視其虛脈而陷之於 經絡者取之。」
主病虛脈主虛證:多為 氣血兩虛, 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虛脈:虛脈舉指遲大軟,按之無力又空洞,精神氣血都傷損,病因虛法汗多中。[1]
簡介
寸關尺三部舉、按均感覺無力的 脈象。為無力脈的總稱。虛脈主虛證,多為 氣血不足或臟腑虛證。 氣血不足,氣不足以推行血脈,則脈來無力;血不足以充於脈,故脈按之空虛。臟腑功能低下,精血 津液虧損,即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常可見虛脈。高熱傷陰,失水,出血,或吐瀉後津液不足,血脈難以充盈,其虛 脈無力之象更為顯著。臨床上,虛脈與 浮脈兼見,主氣虛或衛氣不固;與 澀脈兼見,主血虛;與 遲脈兼見,主陽虛;與 數脈兼見,主陰虛。在傳統脈學中,虛脈作為無力脈的代表,體現了 細脈、 濡脈、 散脈、 短脈、 微脈、 弱脈等脈力不足的特點。但臨床上應對這幾種 脈象加以區別: 細脈以脈形細小、脈力不足為特點,但其脈來應指清晰; 濡脈見於浮位,即浮細軟無力的脈象; 散脈為浮散無力、漫無根底之脈,其脈形、脈率不清; 短脈是不足三部( 寸關尺)的脈象,常見於關部(或 寸脈)而他部脈不清; 微脈似有若無,至數不清,脈形細軟無力; 弱脈即沉細無力的脈象,是虛脈、 沉脈、細脈的複合脈。[2]
脈學七言訣
體狀詩:舉之遲大按之松,脈狀無涯類谷空,
相類詩:莫把芤虛為一例,芤來浮大似慈蔥。
主病詩:脈虛身熱為傷暑,自汗怔忡驚悸多,發熱陰虛須早治,養營益氣莫蹉跎。血不榮心寸口虛,關中腹脹食難舒,骨蒸疹痹傷精血,卻在 神門兩部居。
參考文獻
- ↑ 脈象求真之五—虛脈微信
- ↑ 中醫的「把脈」是什麼原理?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