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虹口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虹口区隶属于上海市,因虹口港(昔称沙洪,其与黄浦江交汇处称洪口)而得名。

虹口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东临大连路、大连西路、密云路、政修路、原走马塘河道、邯郸路、逸仙路,与杨浦区接壤,西靠河南北路、武进路、罗浮路、淞沪铁路、东宝兴路、西宝兴路、北宝兴路、俞径浦(河流)、江杨南路,与静安区毗连,南濒黄浦江吴淞江,与浦东新区和黄浦区隔江相望,北至安汾路,与宝山区相接,拥有鲁迅公园上海大厦、梅园等旅游景点。

1956年3月,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1959年12月,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

2018年8月,全国首个营商环境百强区县榜单出炉,虹口区排第5名。[1]

基本简介

虹口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东与杨浦区接壤,西与闸北区为邻,北与宝山区相连,南与黄浦区以苏州河为界,与浦东新区隔黄浦江相望。区境面积23.4平方公里。

虹口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总面积23.4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常住人口83.96万人,户籍人口65.53万人,人口密度3.6万人/平方公里,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区。

历史沿革

虹口,因虹口港(昔称沙洪,其与黄浦江交汇处称洪口、虹口)而得名。

上海开埠前,虹口地区除江湾镇、虹安镇、虹口镇等集镇外,多系农田渔村。境内以此(旧)江为界,南属上海县,北属宝山县。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美国传教士在境南租地造屋。道光二十八年,辟美侨居留地。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划定美租界地域。是年八月,英美租界合并,改称英美公共租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又改称上海国际公共租界。境内南部为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的主体部分。境内租界以北地区仍分属上海、宝山两县。八一三事变后,虹口沦为日本海军警备地区,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

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租界归还中国,上海市政府建区,境内主要地域划为第十六区、十七区、十八区。

民国36年(1947年),分别改称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3个区公所,建立区人民政府。

1956年3 月,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

1958年,原榆林区的大连路和大连西路以南、面积1.22平方公里地域划归提篮桥区。

1959年12月,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为虹口区。

1962年12月,虹口区境罗浮路以西0.06平方公里地域划归闸北区。

1979年,原属宝山县与杨浦区、面积0.87平方公里地域划归虹口区(今曲阳地区)。

1984年9月,宝山县江湾镇和大八寺(今大柏树)、面积9.38平方公里地域划归虹口区。

1992年划定区界时,境域略有调整,密云路北端路东划归杨浦区,路西划归虹口区。

2000年12月,属闸北区管辖区域面积4691平方米划归虹口区,属虹口区管辖区域面积919平方米划归闸北区,至此形成现区境。[2]

地理环境

地形结构

虹口区位于上海市区北部偏东。虹口区面积23.4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5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0.91平方公里。境域原为唐代东海捍海塘内滩地,跨吴淞江南北两岸,南岸先后隶属海盐区、华亭区和上海县,北岸先后隶属昆山区、嘉定区和宝山区。

虹口区原为东海之滨的滩地,多河道港汊。历史上除那些无名的沟浜外,曾有过大小河流50余条。随着河道的变迁,有40多条被淤塞和填没,迄今留存15条。

气候条件

虹口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阴冷,全年雨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水文情况

虹口区区内河道蜿蜒,黄浦江的支流俞泾浦、沙泾港、虹口港环流经过区境,全长17公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历史河流

虹口区境内原为东海之滨的滩地,多河道港汊,历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条,迄今留存的有黄浦江、吴淞江和以虹口港、沙泾港、俞泾浦为主的虹口港水系河流15条。

现存河流

黄浦江 南宋时称黄浦塘、黄浦,元时亦称大黄浦,是吴淞江的支流。明永乐初,吴淞江下游严重淤塞,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范家浜(今区境内的黄浦江段),使之上接大黄浦,后逐渐成为太湖水入海干道。当时该河道宽30余丈(百米左右),由于潮汐冲刷和后人的浚治,今已达300余米,深8~10米。黄浦江流经区境的为今吴淞江口至秦皇岛路西侧一段,长2.4公里,东与杨浦区段相接。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外商陆续在境内沿江一带建造码头。这一带的码头前沿水深8~10米,可停靠万吨级海轮,成为上海对外客、货运的集散地。

吴淞江 古称松江、松陵江、笠泽江,开埠后下游俗称苏州河。吴淞江为太湖入海的主要水道,宋、元以来逐渐淤塞,明代曾多次疏浚。明天顺二年(1458年),巡抚崔恭开浚吴淞江下游,使吴淞江东接宋家浜。隆庆三年(1569年),巡抚海瑞始将吴淞江作为黄浦的支流加以整治,至此吴淞江下游完全改入今道。

虹口港 位于区境南侧,亦称沙洪、串洪。南起黄浦江,北至嘉兴路桥接俞泾浦,稍南接沙泾港。全长1.53公里,宽18~20米,最狭处12米。河道原系上海浦的北段,现与俞泾浦和沙泾港两条支流形成虹口港水系。解放初,虹口港曾经疏浚,后逐渐淤浅。

沙泾港 原名江湾浦、俞泾浦,古称商量湾。位于区境中部偏东,为虹口港的主要支流之一。从江湾镇市河起,经水电路桥,折南至屈家桥,穿越淞沪铁路,至中山北路桥,再斜穿至东体育会路桥、大连西路桥、四平路头道桥、临平路桥、海伦路桥、至溧阳路桥入虹口港。全长6.5公里,宽5.7~15米。

俞泾浦 系虹口港的主要支流,纵贯区境北部、中部,原名芦泾浦。起自走马塘,东南流至芦泾浦桥,向东经同心苗圃、柳营路桥、中山北路桥、青云路桥,再折向东流经宝山路桥、海伦公园、嘉兴路桥,入虹口港。全长7.5公里,宽5.7~15米。

市河 位于区境北部,原为走马塘流经江湾镇的一段。长2200米,宽15米。因四乡的农副产品均通过这一河道运至江湾镇,故称为市河。

斜塘 位于区境北部,又名新浜。自走马塘经新浜桥、北新浜桥、南叶家石桥。全长2500米,宽15米,流经区境的长约1750米。涨潮时可航行8吨水泥船和木船,为江湾镇通往北侧乡间的一条水道和灌溉两岸农田的渠道。

泗塘 位于区境北部,江湾镇西北侧。自俞泾浦、走马塘起,向北穿过鹅浦、段浦,出蕰藻浜。流经区境的一段为走马塘至场中路。长约650米,宽20米。通航能力,涨潮时可行驶8吨木船。此外,还具有排灌作用。[3]

行政区划

1957年,按中共市委、市人委增产节约紧缩编制的精神,减少街道办事处的数量,扩大区划范围。虹口区调整为三角地、乍浦路、江西北路、中州路、吴淞路、虬江支路、横浜桥、长春路、多伦路、嘉兴路、贯中路、广中路、山阴路、天通庵等14个街道办事处。提篮桥区调整为临潼路、东长治路、东余杭路、永定路、梧州路、丹徒路、唐山路、飞虹路、通州路、虹镇、新港路等11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11月,虹口区与提篮桥区街道办事处又分别调整为10个和6个。1959年12月,提篮桥区与虹口区合并。1960年3月,街道办事处由16个调整合并为12个。其中合并建成的有乍浦路、三角地、嘉兴路、天通庵等4个街道办事处,辖区部分调整的有横浜桥和长春路2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不变的有临潼路、东余杭路、永定路、梧州路、新港路、虹镇等6个街道办事处。

1991年5月,乍浦路、吴淞路2个办事处合并为乍浦路街道办事处。横浜桥、长春路2个办事处合并为四川北路街道办事处,并将原属广中街道的虹口体育场和虹口游泳池,划入四川北路街道。东长治路、海门路2个办事处合并为提篮桥街道办事处。1993年12月,曲阳新村、运光新村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曲阳路街道办事处。

虹口区2004年6月13日起对区域内的8个街道、镇行政区域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涉及8个街道、镇的11个居委会。;[4]

虹口经典

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铁马路菜场的位置,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的始发车站(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是英商1876 年擅自建造的,上海至吴淞全线通车,全长15公里,有桥12座,与其它道路交叉处有栅栏50余处,但第二年就被政府付款收回。

中国第一个电话――1882年,礼查饭店(现为浦江饭店)接通中国第一部电话。

中国第一个消防瞭望塔――1888年,虹口建造了上海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消防瞭望塔,这座消防瞭望塔是六角形瞭望台,瞭望半径可达5公里,从火钟楼所在地哈尔滨路2号,可以观至控江路、五角场等地区。现为虹口救火会。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徐园――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1896年6月起,地处上海虹口区天潼路、浙江路(后来改为天潼路814弄)的私家花园——徐园开始放映“西洋影戏”。徐园由商董徐鸿逵创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园内筑有十二楼、又一村和孔雀亭,堂、榭、阁、斋俱全,结构精细。晚间张灯结彩,增设曲会、书会等雅集。逢元宵夜,各色烟火花炮于鸿印轩燃放,呈现火树银花的奇景。此外还有兰花、菊花、梅花等盛会。当时曾被誉为沪北十景之一。

中国第一个国人开办的新式学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沪上商业巨子叶澄衷捐资创办澄衷学堂,乃境内最早的国人开办的新式学堂。

中国第一盏电灯――1901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虹口境内的礼查饭店(现为浦江饭店)点亮。

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院,虹口成为中国电影放映事业的发祥地。1908年12月22日,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在上海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一处溜冰场,用铁皮搭建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首映《龙巢》。这是中国首家正式电影院,时称“铁房子”。当时,电影作为一门新的艺术,观众十分好奇;同时该院地处闹市中心,又非常重视对电影的宣传,当时的《申报》上几乎每天都有该电影院的广告。1913年,虹口活动影戏园由日本人接办,改名为东京活动影戏院;1915年,改名为虹口活动影戏院;1919年,改名为虹口大戏院;1965年1月1日,改名为虹口文化馆剧场;1985年改建为虹口文化娱乐厅。

中国第一个公共游泳池――始建于1922年的虹口游泳池是目前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对公众开放、露天正规化、循环水流的游泳池。

中国第一座污水处理厂――1923年,全国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上海北区污水处理厂在欧阳路建成。

中国第一个书局――同文书局、同文书会先后创办,介绍西方文化、出版《万国公报》

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1912年11月23日,由乌始光、刘海粟等画家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坐落于乍浦路8号。

中国第一份大型画报――《良友》1926年创刊,出版最早、时间最长。八一三后迁香港。

亚洲第一个专业足球场――虹口足球场。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境内天然植被残剩不多,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作物和林木。 天然的木本植物群落,仅分布于大金山岛和佘山等局部地区,天然草本植物群落分布在沙洲、滩地和港汊。栽培的农作物共有100多个种类,近万个品种。 蔬菜多达400多种,居全国之冠,瓜果和观赏花卉品种也很多。人工栽培的树木,主要分布在郊县林场、市区的公园和道路两旁。 动物资源主要是畜禽品种,野生动物种类已十分稀少。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77属226种, 其中淡水鱼171种,海水鱼55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境内缺乏金属矿产资源,建筑石料也很稀少,陆上的能源矿产同样匮乏。70 年代以来开始在近海寻找油气资源, 在多口钻井中获得工业原油和天然气。据初步估算, 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约有60亿吨, 是全国近海海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 附近的南黄海,经过调查和勘探,也发现油气资源,估算有2.9亿吨储量。东海海水中化学资源丰富, 在长江口浅海底下,还发现一些矿物异常区, 有锆石、钛铁砂、石榴石、金红石等重要矿物。

经济

综合

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2.97 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 6.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 64.15 亿元, 增长 3.0%;第三产业增加值 968.82 亿元,增长 6.9%,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全区 GDP 总量的 93.8%。

第二产业

2019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56.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同 口径)。其中,中央属、市属控股单位 44.90 亿元,增长 21.4%; 三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 2.67 亿元,下降 6.7%。工业生产产销衔 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 100.4%。 建筑业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50.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6%, 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10.05 亿元,增长 20.5%,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92.7%。年末房屋建筑施 工面积 3871.9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8.3%。建筑施工企业签 3 定合同总金额 1731.09 亿元,增长 28.5% 。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9.74 亿元,比上年增长 7.7%。其中,吃的商品 133.62 亿元,增长 4.6%;穿的商品 54.55 亿元,增长 9.2%;用的商品 149.10 亿元,增长 10.2%。商品销 售总额 6015.20 亿元,增长 11.6%。 旅游业至2019年年末,全区二星级以上宾馆 8 家。其中,五星级宾馆 3 家, 四星级宾馆 4 家。星级宾馆及其他重点住宿企业全年营业收入 20.04 亿元,比上年下降 1.6%。全年实际住宿 153.67 万人次, 增长 9.7%。其中,境外旅客 23.80 万人次,下降 2.7%。 至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 90 家。其中,A 级旅行社 17 家。 旅行社营业收入 34.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7%。全年接待旅游 者 198.59 万人次,增长 7.3%。其中,组接境外游客 11.10 万人 次,增长 28.6%。

产业发展

2019年围绕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建设,立足区位优势 和产业基础,形成以金融、航运两大产业为主导,现代商贸、文化 创意、专业服务、信息服务四大重点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为补 4 充的“2+4+X”现代产业体系。财富管理高地建设进一步加快, 全区共有金融企业和机构 1560 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5 万亿元, 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达到 16 家,超过全国总数的九分之一。航运服 务总部基地要素进一步集聚,共有各类航运企业 4725 家、功能性 机构 39 家,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成功落户虹口。

对外经济

2019年进出口总额 381.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9%。其中, 出口总额 103.45 亿元,增长 2.9%;进口总额 278.12 亿元,增 长 23.1%。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 116 个,比上年增长 5.5%。外 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 13.35 亿美元,增长 0.6%。其中,新设项 目 7.20 亿美元,增长 82.4%;增资项目 5.20 亿美元,下降 30.9%。 外商实际到位资金额 12.83 亿美元,增长 1.8%。[5]

功能区

2019年北外滩功能区立足新时代顶级中 央活动区定位,主动对接全市“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 推进北外滩城市设计及规划落地研究,北外滩贯通和综合改造提 升工程等项目有序实施。中部功能区聚焦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国 家音乐产业基地扩大至整个音乐谷地区,各类特色文体娱乐活动 在虹口足球场、音乐谷等地顺利举办。北部功能区围绕“硅巷” 5 型科创中心建设,深入打造北中环科创集聚带,上海城创金融科 技国际产业园实现竣工。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完成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69.05 亿元,比上年下降 0.9%。城市建设项目投资额 4.78 亿元,比上年下降 76.4%。全 年商品房开发投资额 153.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6.6%。其中,住 宅投资额 36.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0%;办公楼投资额 51.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7%;商业用房投资额 29.86 亿元,增长 29.8%。

人口民族

解放前男性居多,15岁以上人口性别比(均以女性为100计算)最高年度为清光绪六年(1880年),苏州河以北男性13349人,女性5549人,性别比为240.56。最低为民国37年,男性372369人,女性290550人,性别比为128.16。

经第四次人口普查,虹口区人口的各类构成状况是:在总人口879658人中,户口在虹口区842924人;常住虹口区二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25678人;人住虹口区不满1年,离开户口登记地1年以上1504人;人住虹口区,户口待定2495人;原住虹口区,国外工作或学习,暂无户口7075人。此外,有常住户口,已外出1年以上的4755人。

解放后,人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口死亡率从50年代年均6.75‰,下降至60年代均5.05‰。1980年起区境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自然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80年代人口死亡率年均7.13‰。1991年为7.40‰。,1992年为8.03‰,1998年为8.15‰。其中1993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死亡数5863人,占总死亡数6825人的85.90%。

2002年,常住人口总数893420人,出生3625人,出生性别比111,出生率4.09‰,计划生育率96.14%; 人口死亡6271人,死亡率7.08‰,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2.99‰; 常住人口育龄妇女225117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5.20%,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51673人,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节育率87.20%(以第三季度抽样调查为依据)。

2009年底虹口区户籍人口792503人,2012年虹口总人口超过100万。

2017年,全区年末户籍人口 744198 人,比上年减少 15501 人。出生人数 4921 人,出生率 6.5‰;死亡人数 7499 人,死亡率 10.0‰;人口自然增长率-3.4‰。

2019年全区年末户籍人口 710915 人,比上年减少 18570 人。出生 人数 3615 人,出生率 5.0‰;死亡人数 7323 人,死亡率 10.2‰; 人口自然增长率-5.2‰。 10 户籍人口中,18 岁以下人口 70456 人,占人口总数的 9.9%; 60 岁及以上人口 292364 人,占人口总数的 41.1%。

虹口区少数民族遍及17个街道(镇),以广中路、欧阳路两个街道为最多,共有少数民族20个,956人,占虹口区少数民族人口的19.3%。

旅游景点

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甜爱支路,占地面积28.63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园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鲁迅纪念馆,震撼近代史的尹奉吉义举纪念地梅园。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间,堤桥相连,景色优美。总体上保留了英国风景园的特点。鲁迅馆内陈列品重点表现了鲁迅在上海10年的社会活动和文化生活。鲁迅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时,鲁迅墓由万国公墓迁葬于此。

上海邮政大楼

上海邮政大楼位于苏州河畔四川路桥北堍大楼东连黄浦江,紧靠市中心,北近火车站,南靠十六铺水运码头,正面为 "U"字形建设,钟楼两边为用科林斯柱支撑的古罗马建筑风格,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钟楼则为17世纪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

上海大厦

上海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当年因傍百老汇路顶端,故名百老汇大厦。英商也广地产公司投资,弗雷泽设计,由六家营造厂城建,1924年竣工。占地面积5234平方米,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X形,双层铝钢框架结构22层,装饰艺术派与美国现代高层建筑风格相结合。立面为中高两低跌落式构图,从11层起逐层收进,所有顶部沿口均饰以统一的几何形连续装饰图案。外墙底层为暗绿色高级花岗石贴面,上为浅褐色泰山面砖贴面,窗裙部分平成图案。1989年9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百老汇大厦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百老汇大厦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梅园

梅园位于鲁迅公园内的"梅园"是为了纪念韩国抗日义士尹奉吉(号梅轩)而修建的。由于此处是1932年4 月29日尹奉吉义士义举发生现场,1992年中韩建交后,为推动中韩友好关系的发展,经外交部批准,1994年4月,虹口区政府出资80万元建成了一座两层高具有南韩风格的纪念亭(占地面积为5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0平方米)。考虑到当时韩朝关系、对日关系等问题的敏感性,纪念亭起名为"梅亭",暗指 "梅轩"。当年8月,按照市外办提出要把梅亭建成涉外旅游景点的要求,公园按绿化环境规划又建成占地面积为6819平方米的园中园--梅园,其内遍植梅树。鲁迅公园内梅园参观人数从初建时每年几千人次发展到2004年的13万余人次,2005年已达到26万人次。

五卅烈士墓遗址

"五卅"烈士墓遗址位于广中路668号处。为纪念"五卅"惨案殉难的烈士,1925年11月,由各马路商界联合会、全国学生联合总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工界代表会组织丧葬筹备处决定,于1926年3月购现址建墓。同年5月29日,举行奠基礼。烈士墓由工程师刘士琦设计,陈乾兴营造公司承建。1928年春竣工,"五卅"惨案三周年之日举行落成典礼。烈士墓坐北朝南,平面成长方形,南北长约80米,东西长约90米,四周有围墙。1938年,日军炸毁该墓,在原址附近建造侵华将领白川纪念塔。195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五卅"烈士墓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1月1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点。[6]

著名人物

区境居住过或工作过,而有重大业绩、重大影响,至1993年底止已故人物,汇集成编。共收录63人。略记人物以在区境为主的一生主要事迹。二是事略。共收录78人。主要简录人物在区境的主要活动。三是烈士名录。共收录397人,系根据直系亲属居于区境的烈士编纂的名录。至1993年底止,由于自然的原因,其中有100多位烈士已无直系亲属。 交通运输编辑 1993年,虹口港上有九龙路垃圾码头、汉阳路粪码头、辽宁路粪码头、辽宁路建材码头、上粮二站溧阳路码头。沙泾港上有泾东路粪码头、南汇煤渣码头。虹口港、俞泾浦、沙泾港历史上有不少码头,特别在虹镇、屈家桥镇一带,但由于河道淤浅,内河航运日衰,码头不断减少。

1993年末,区内汽车货运个体户92户、有92辆货运汽车,133.75个车吨,从业人员92人。各户注册资金1~4万元。

“十一五”期间,城市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城区发展的功能目标,积极配合轨道交通在虹口的发展,建成轨道交通8号线、10号线并通车,积极推进启动轨道交通12号线站点建设。

推进市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建成新建路越江隧道和外滩隧道,建成广中路下立交(南地道)和四平路下立交。完成宝山路(东宝兴路-中山北一路)、广中路(俞泾浦-水电路)拓宽改建,完成东大名路综合管线改造工程和东长治路(除轨交12号线影响范围)拓宽工程,完成河南北路(苏州河-天目东路)拓宽。完成海平路(高阳路-公平路)、同煌路(中山北一路-西江湾路)、同鸣路(中山北一路-西江湾路)、同丰路(北宝兴路-俞泾浦)、景祥路(花园路向南延伸)、保定路(周家嘴路-飞虹路)、阜新路(天宝西路-大连路)、物华路(四平路-宝安路)、衡水路(中州路-四川北路)、奎照路(广粤路-俞泾浦)等道路辟建工程;完成汉阳路(塘沽路-九龙路)、东宝兴路(四川北路-宝源路)、西宝兴路(中山北一路-柳营路)、广粤路(广中路-汶水东路)、三门支路(三门路-安汾路)、东余杭路(梧州路-商丘路)、秦皇岛路(杨树浦路-码头)等道路拓宽工程;推进公交专用车道建设,调整海宁路周家嘴路机非隔离带以增辟公交专用车道。拆除海宁路四川北路人行天桥,改善四川北路商业景观。

开展迎世博600天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四平路、大连路、曲阳路等68条道路的综合整治工作。新建水木年华人行桥、嘉杰国际广场天桥、3516厂同丰路人行桥等4座桥梁,改建河南路桥、长治路桥,整治中小桥梁45座。推进海伦路(海拉尔路-四平路)拓宽的前期研究。

吴淞铁路铁马路菜场的位置,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的始发车站(吴淞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是英商1876 年擅自建造的,上海至吴淞全线通车,全长15公里,有桥12座,与其它道路交叉处有栅栏50余处,但第二年就被政府付款收回。

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

2019年积极把握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创新 机遇,推动资本市场与创新资源有效对接,建成上海金融科技园 区,积极扶持科创企业发展。深化 5G 综合应用先导示范区建设, 率先建成“全球双千兆第一区”,5G 全球创新港正式开港,实现 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场景应用示范,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上海 5G+XR 创新中心。推进部市合作绿色技术银行项目建设,成 立市场化运营公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落户虹口。 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 2622 件,比上年增长 4.6%。其中,发 明专利 1068 件,增长 5.4%。专利授权量 1600 件,增长 14.2%。 其中,发明专利 310 件,增长 7.3%。至年末,市区两级科技小 巨人(含培育)企业共 111 家,高新技术企业 330 家,其中年内通 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164 家。至年末,全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 目 33 项,其中年内认定 14 项;上海市创新基金项目立项 40 项。 全年共认定登记各类技术交易合同 375 项,合同金额 4.54 亿元。

2019年深化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着力建设“家门口的好学 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阶段覆盖率达到 100%并向高中 延伸,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总数达到 22 所。积极开展 3 个“3” 服务,新增 7 所托育机构,10 所幼儿园开设托班,中福会幼儿园虹 口分园启动建设,区内小学均开设校内课后看护服务。开展上海 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教 育管理人才“五梯队”和教育专业人才“七层级”建设。教育基 础设施持续完善,市五中学(彩虹湾新址)、实验幼儿园彩虹湾分 园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年末实有普通中学 36 所,在校学生 21829 人,比上年增长 1.2%;小学 33 所,在校学生 22923 人, 增长 0.7%;幼儿园 53 所,在园幼儿 13301 人,减少 2.4% 。教 育事业占地面积 120.26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30.40 万平方米。

文卫体育

2019年加快打响虹口特色文化品牌,推进犹太难民纪念馆扩建、左 联会址纪念馆修缮和展陈改版、“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等项目建 设,成功推出千米“鲁迅小道”,举办 182 场海派文化主题活动。 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全年举办 各类文化活动 605 场,吸引 40.10 万人次参与。年末,区级图书 馆(包括两家分馆)阅览室座席达到 1519 个,总藏书量 122.47 万册(件),其中图书 118.91 册,全年读者流通 155.79 万人次, 7 外借图书 83.22 万册次,开展读书活动 265 场,举办专家讲座 82 场。年末,共有文化馆 1 个,美术馆 2 个,纪念馆(室)17 处,民间收藏馆(室)26 座。

2019年组建“虹口•市一”“虹口•岳阳”两个医 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双向转诊 1287 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 革,60 岁以上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 78.2%,标准化家庭医 生诊所增至 31 个,建成 8 个智慧健康小屋。“一南一北”区域医 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修缮工程完 成,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基本建成。“国医强优”三年行动 计划深入实施,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脉管病研究所正式启用。强 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一系列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活 动。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66 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 家。卫生技术人员 10829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3770 人, 注册护士 5179 人。年末,实有医疗机构病床 8061 张。年内新建 家庭病床 5442 张次。

2019年积极打造虹口体育赛事之城,承办“一带一路”中国拳击精 英赛、“上海 2019 年英超亚洲杯”“国际冠军杯”等高水平赛事, 举办 2019 年虹口区运动会。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做到全年开放无 8 休,56 个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居民开放。完成建设市民健身步道 4 条,新建改建益智健身苑点 20 处,建设 4 片市民球场,并向市民 开放。年末,实有市民健身步道 26 条,市民健身房 1 个。全年 新增一级运动员 10 名,二级运动员 28 名。

城市建设

2019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实现重大工程开工 106.6 万平方米、竣 工 80.8 万平方米。持续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北横通道(虹口段) 建设加快推进,曲阳路辟通(临平路-四平路)、海伦西路拓宽(一 期)、北外滩北苏州路滨河空间贯通提升等工程开工建设,平凉路 /杨树浦路区区对接道路实现竣工通车,区内公交站点实现 500 米半径全覆盖。完成 8.65 公里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不 断提升防汛能级,虹口港溧阳路(东大名路-东长治路)防汛墙综 9 合改造有序推进,完成高阳路(唐山路-周家嘴路)积水点改造。新 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实现 5G 网络全区覆盖。

环境优化

2019年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 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 85.8%,PM2.5 年均浓度为 35 微克/立方米, 曲阳污水处理厂停运并推进功能调整,4 个市考断面水质达到或 超过Ⅳ类标准。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新增各类绿地 4.07 万平方米、立体绿化 3万平方米,广粤运动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天宝西路成功创建成 为市级林荫道,建成广粤路市级绿化特色街区(绿道部分)。完成 中共四大纪念馆、55 号地块周边等区域“美丽街区”建设。打 造“华光虹口、炫彩滨江”灯光景致,全面完成黄浦江沿岸及苏 州河沿线(虹口段)景观照明提升工程。年末,实有公共绿地 158.09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0.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99 平 方米。行道树 23247 棵,比上年减少 232 棵。

社会保障

2019年巩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成果,推进创业型社区创建工作,帮 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 592人,帮扶引领成功创业 1024人,广中路、 曲阳路、凉城新村 3 个街道创建成为首批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43696人次。全年失业保险金发放 63414人次, 共计 10414.7 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8056 人,控制在市 政府下达目标之内。 社区服务与救助 加快推进市民驿站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高标准建设导则, 建成3个示范性和8个标志性市民驿站,18个驿站实现全年无休。

2019年,“6+X”功能实现全面优化升级,完 成“社区事务办理空间站”全覆盖,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全部业务在 35 个市民驿站实现远程咨询或办理。全年服务居民 群众 661 万人次。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 2.58 亿元、 惠及 55.82 万人次。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9.08 万人次, 享受粮油帮困补助卡、券 5.36 万人次,享受实物帮困补助 182 人次,享受医疗救助 1.27 万人次。全年向低保等对象发放一次 11 性补贴 818.18 万元,惠及 1.73 万人次。大重病医疗救助 2495 人次,救助金额达到 1324.99 万元。 增强养老服务供给,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正式对外运营,全区 新增养老床位 209 张、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床位 72 张、老年人 日间照护机构 11 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24 个,长期护理保 险服务惠及 3.23 万老年人,孝乐汇养老院、彩虹湾老年福利院 正式对外运营。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 46 家,床位 7559 张。 其中,由政府投资开办的 18 家,床位 2736 张;由社会投资开办 的 28 家,床位 4823 张。目前运营床位数 7559 张,入住老人 4811 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15 家。全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 中心 27 家,老年人助餐服务点 66 个,长者照护之家 9 个。享受 居家养老服务补贴老人 28411 人次;高龄老人享受牛奶补贴 9254 人;享受综合津贴老人 78.59 万人次;为独居老人提供互助关爱 服务 64.67 万人次。

居住保障

2019年共完成旧改签约 6250 户、17.54 万平方米。 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基本完成春阳里二期项目居民回 搬,启动春阳里三期项目,完成“美丽家园”综合改造项目 71 万 平方米。全年全区住宅施工面积 77.53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18.3%;住宅竣工面积 35.81 万平方米,增长 1605.2%。完成旧 住房综合改造 119.9 万平方米。年末廉租家庭租金配租 3538 户, 12 其中年内新增廉租家庭租金配租 368 户,全年发放租金补贴 7623.33 万元。年末廉租家庭实物配租 474 户。

城区管理

2019年全区违法犯罪类案件接报数 20638 起,比上年下降 25.2%。 全区受理 12345 投诉 34720 起,比上年下降 0.3%;满意率为 64.9%,比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实际解决率 77.9%,提高 0.5 个百分点。全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立案各类城市管理问题 51167 件,结案 32255 件,结案率 63.4%。

2019年食品安全检查行政处罚立案 321 起,年抽检样品数达到 6517 件,总体合格率达到 98.8%。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率为 0。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火灾等安全事故 183 起, 造成死亡 8 人,比上年上升 33.3%。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 故 7 起,造成死亡 1 人,下降 66.7%;道路交通事故 6 起,比上 年上升 200%,造成 5 人死亡,比上年上升 400%;火灾事故 170 起,造成 2 人死亡,与上年持平。

2019年全面推进“1+6”专项执法整治,拆除存量违法建筑 1629 处、 13.11 万平方米,“无违建先进居委”及“无违建先进街道”创 13 建达到 100%。区城管执法局被住建部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授予全 国首家“智慧城管精细化执法现场教学基地”称号,被中国通信 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授予“2019 年中国智慧政务创新成果 奖”。至年末,取缔违法经营 339 处,疏导办照 28 户,累计整治 规模性租赁 16 处,小区群租 642 处。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成全区 792 个居住区 100%全覆盖, 涉及居民共约 26.9 万户,凉城新村、嘉兴路、曲阳路、江湾镇、 欧阳路、四川北路等街道成功创建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 道。全区日均干垃圾产生量 497.55 吨、湿垃圾产生 199.92 吨。

前景展望

虹口区将积极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坚持航运和金融“双重承载”,加快商旅文体“四轮驱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以改革统领全局,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规划引领,以加快民生改善、提升城区形象、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维护城区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围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坚持整合资源、完善布局,促进各类社会事业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努力开创虹口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城市排名

2018年8月,全国首个营商环境百强区县榜单出炉,虹口区排第5名。

相关视频

虹口区微笑与快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