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蛋雕是在飛禽類蛋殼上刻琢成畫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品,可在飛禽類蛋殼上刻琢成畫,融和了繪畫與雕刻。
介紹
蛋雕藝術——是一門神奇而特殊的藝術,顧名思義就是在各種禽類蛋殼上通過精雕細刻後形成的作品,遠在明清時期,民間在喜慶婚娶、祝福慶壽、喜得貴子時,為圖吉祥如意,就有了互相贈送紅雞蛋的習俗。而且蛋殼的形狀圓潤小巧,突出體現了中國自古崇奉的「圓文化」,因此以來表達祝福,圓滿,吉祥等之意。當時在民間極為流行,而且用量也相當可觀。於是就有一部分人擺攤設店,專門賣紅色染過的雞蛋,稱其為"彩蛋"。後來,商販們又在彩蛋上畫些花鳥、魚蟲、臉譜等圖案,以圖生意興隆。經過多年演變,彩蛋工藝逐步提高,在我國便更多體現的是最傳統的民族文化和表現手法,最後,成為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蛋雕藝術品。 運用諸多複雜多變的雕刻技法如陰刻、陽刻、線刻、浮雕、影刻、點刻、拼雕、套雕、襯雕、鏤空、鑲嵌等多種雕刻技法,雕刻時力度的掌握,握蛋的手法均需講究,不然透視效果也會受到影響,而且因此一件成功的蛋雕藝術作品是對作者的藝術技藝的挑戰,蛋雕作品一般不點染任何顏料,而是完全依賴蛋殼本色來體現。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可以將世間萬物濃縮於方寸之間,近些年來蛋雕在國內逐漸興盛起來,它已開始受到不少藏家的關注,而作為收藏領域內一項新生藏品,蛋雕藝術正重新賦予蛋殼新的生命力,而不論在創作還是欣賞蛋雕藝術時都講究的是「色、險、透、韻」。 *[1]
藝術及特點
藝術形象
「蛋」像我們居住的地球,即為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它孕育着人類和文明,包容着世間萬物。而所謂「蛋」,卵也,是萬物孕育的胚胎,也有萬物伊始之含義,且形呈橢圓,乃有容納萬物之含義。在中國神話中開天闢地的創世神──盤古就孕育在一個巨大的雞蛋中。 再比如我們每年必過的「元旦」、「元宵節」,西方所過的「聖誕節」、「復活節」都與蛋有着密切關聯,是取其「新生、重生」的意義。它或是代表着新年伊始,或是代表着吉祥團圓,是美好圓滿的象徵。而在西方,彩蛋最具盛名,在這些特殊的節日裡,朋友間互贈以預示希望今後和和美美,促進友誼,愛人間互贈預示希望有個圓滿的結局,升溫甜蜜。 在中國我們所追捧的是「圓文化」,大家都認為圓圓滿滿是最為吉祥,十五月圓,家人要團圓,做事要圓滿成功,乃至於民族大團圓等等,都是希望能夠和和美美,事事圓滿為,妙。
藝術特點
蛋雕是近年來逐漸興盛蛋雕起來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品。蛋雕工藝品有多種,一種是用雕刀在表面顏色較深的雞蛋殼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圖案成形後其效果類似於美術中的素描或線條勾勒;另一種是選用質地較厚的鵝蛋、鴕鳥蛋等禽蛋作為材料,以淺浮雕或鏤空的手法進行雕刻。蛋雕作品完成後,還要進行清除蛋液、消毒等處理。由於禽蛋殼比較薄脆,在上面進行雕刻難度很大,因此目前蛋雕在市面上還不多見。 雕蛋要首先從挑蛋起步,不能為了雕蛋而多買雞蛋,又不能在買雞蛋時隨便亂翻,能入選的顏色要深且均勻,表面沒有劃痕,一斤雞蛋里挑出一個就不錯,選擇適合凋刻的好蛋:不要選擇表面凸出不平滑的蛋。表面光滑、形狀類成水滴狀者為佳。在蛋的底部(較圓的那端),畫上小圈,然後用刀輕刻,並使用「轉蛋不轉刀」的密技,將蛋殼刻出一個小洞。 打好洞後,再於蛋殼側面扎個小細孔。接着利用空氣對流的原理,將蛋液吹出。將清水置入蛋中約 7 分滿並上下搖晃再將水倒出,重覆數次清潔。使用細小的刷子伸入蛋殼內部做更深入的清洗,否則蛋會發臭,就變成「臭蛋」了!清洗完畢,蛋孔朝下自然陰乾半個月,不可以曬太陽或用烤箱,讓蛋殼與蛋膜自然結合後,會變得較堅硬適合凋刻。*[2]
製作過程
基本步驟: 選蛋—鑽洞—清洗—定標線—雕刻—再次清洗—裝飾
選蛋
選擇蛋殼應以中年雞(鳥)生的蛋殼較為適合,因中年雞生理狀況較健全,所生蛋蛋殼厚度較均勻,外表也比較光滑鮮亮,選用蛋殼應選顏色較深的為佳.
蛋殼的處理方法
先畫個圓圈,用小號平推刀準備摳洞,用手術刀把膜挖開』準備好以下材料:針筒,乾淨的碗,往雞蛋里打氣,蛋液就會流出來,下一步,準備用清水灌洗,最好兩到三次,用紙巾擦拭表面,把紙折成上圖開始吸水,準備底托和面紙,陰乾一周左右,前期準備工作就準備好了。
定標線
將蛋置於「定標線器」上,將蛋殼依據設計圖稿將等分線,並行線畫好,然後將細部圖案依固定位置劃上。
雕刻
運用各種不同的工具。蛋雕的工具很簡單,主要分雕刻刀和鏟底刀。雕刻刀中有斜口雕刻刀,是用來進行線條或細部雕刻的;小平口刀:主要是用來進行細部及線條轉角處雕刻的;大平口刀是用來進行大面積和粗線條雕刻的;鏟底刀是用來剷平底面的。在具體使用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其他工具有,鉛筆、橡皮、小刀、磨刀石、刻刀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