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作者:宋.蘇軾


原文

昨夜秋風來萬里。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1]

譯文

昨夜的秋風好似來自萬里之外的家鄉。月亮攀上了寢息之所的帷帳,冷氣透入人的衣袖。在異鄉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覺。更哪能忍受漏壺一滴滴的聲音,越發覺得長夜漫漫。

寄居他鄉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夢裡醒來淒絕傷神,一覺醒來滿面都是相思的淚水。衣帶漸漸寬鬆,不為別的什麼。只為新到的書信,又平添了許多憔悴。

注釋

①屏幃:屏,屏風;幃,床帳。 ②衣袂:衣袖。 ③衾:被子。 ④玉漏:古代計時器。長如歲:度夜如年。 ⑤衣帶漸寬:指人因憂愁而消瘦。 ⑥新書:新寫的信。

賞析

此詞寫的是一個「愁」字。為何而愁?乍看是秋風冷月觸動了離人的鄉愁。秋風、明月是容易觸發鄉愁的,不過讀完全詞才知道幾乎被詞人瞞過,原來激發詞客鄉愁的,並非秋風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其愁若何?答曰:」有客抱衾愁不寐「 。「羈舍留連」、「夢斷魂銷」、「衣帶漸寬」,都是寫愁,但都不如「抱衾不寐」深刻形象。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中「長如歲」三字又生動地表現出詞人對與妻子相見的期盼,怨時間過得太慢。「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這裡用「相思淚」來抒寫思妻之情。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此句尤為抒寫了羈旅思妻的感傷情懷,為相思而憔悴消瘦。「新書報我添憔悴」,妻子近日來信,說她因思「我」而一天比一天憔悴!說月能「冷透人衣袂」,說「玉漏長如歲」,是無理的,但卻合情。

另有龍注引簡文帝詩,僅出「衣帶寬」意,沒有聯繫兩句詞的上下文意箋釋。按此處詞意當從柳永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鳳棲梧》)中脫化而出,況且,「衣帶漸寬」、「憔悴」等字面也有關連。

月冷、夜長,用今天美學術語來解釋,是一種移情作用。文學大家其風格是多樣化的。蘇軾寫豪放詞,亦間寫婉約詞,此詞風格即屬於後者。[2]


創作背景

此詞《總案》與《編年錄》失載,朱本、龍本未編年。蘇軾凡秋中為客者七,惟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乙丑)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經楚州遇大風一次,最與此詞相符。《與楊康公三首》其三寫於赴登州途中,云:「兩日大風,孤舟掀舞雪浪中,但闔戶擁衾,瞑目塊坐耳。楊次公惠醞一壺,少酌徑醉。醉中與公作得《醉道士石詩》,托楚守寄去,一笑。某有三兒,其次者十六歲矣,頗知作詩,今日忽吟《淮口遇風》一篇,粗可觀,戲為和之,並以奉呈。」又,《書遺蔡允元》:「仆閒居六年,復出從士。白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風三日不得渡。」這與詞中「秋風來萬里」、「羈舍留連」甚合,故編元豐八年乙丑(公元1085年)九月,作於楚州。[3]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