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裴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裴姓,中華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97位。為伯益之後。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顓頊的玄孫伯益之後飛廉有一個裔孫非子,非子的支孫秦後子被晉平公封於苹邑(今山西省聞喜縣東),稱為苹氏。 至六世孫為苹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原字為上非下邑)(山西省臨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底,改加衣字底,表示已經離開了苹邑,稱為裴姓。

裴(Péi)姓源出

源於嬴姓

為伯益之後。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飛廉的,他的裔孫被封於苹邑(今山西省聞喜縣東),稱為苹氏,至六世孫為苹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原字為上非下邑)(山西省臨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底,改加衣字底,表示已經離開了苹邑,稱為裴姓。

源於周朝

源於周朝秦國,以城邑為姓,秦國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史稱"秦嬴"。非子的後代中有人被封為侯爵,並被封為裴鄉(今山西省聞喜縣的裴城)的首領,稱裴鄉侯,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世子孫便已封邑為姓,稱裴姓。

源於春秋

源於春秋時晉國以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裴光庭神道碑》載,晉平公將顓頊之裔孫針(後子針)於周川之裴中(今山西省聞喜縣)那個地方做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代遂以"裴"為姓,稱裴姓。 [1]

得姓始祖

裴姓的得姓始祖已不可考,只知裴姓是伯益的後裔非子的支孫,或許裴姓的得姓始祖就是秦桓公的小兒子秦後子。 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非子的支孫。根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裴姓是伯益的後代,被封於非(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後代因此以非為氏,後來他們的後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為裴,稱裴氏。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裴姓原為嬴姓,是伯益的後代,秦時的非子之孫被封為裴鄉侯,子孫因此以裴為氏,即山西聞喜的裴氏家族。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也記載,非子的孫子受封於非(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後代因以封地為氏,後來徙離封地,就去邑旁從衣旁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伯益是顓頊帝的子孫,善於調馴鳥獸,被虞賜姓為嬴,後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約2650年以前的周朝時,伯益的後裔出現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封為解邑君,於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從非(原字為上非下邑)鄉搬到解邑,並且改姓為裴。然後,裴氏先人又以解邑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遷,繁衍至今,分布於全國各地。望族居於河東郡。

郡望

河東郡:秦時置郡。

堂號

綠野堂:唐朝時督國公裴度建有綠野堂別墅。

督國堂:唐憲宗時,淮蔡節度使不聽朝廷的命令。朝廷派了許多軍隊去平叛,都大敗。大臣提議罷兵。裴度力請征討。朝廷拜他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副宰相),督兵平淮南,擒吳元濟,因功封督國公。

歷史名人

裴姓名人自三國以後開始人才輩出,晉代的裴徽、裴楷父子,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隋光祿大夫裴仁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唐時的裴氏出將入相,至少出過5位宰相,那就是唐明皇開元年間的裴光庭;歷事德宗、憲宗、敬宗、文宗4朝,以人德始終的裴度;導致元和年間較為安定社會環境的裴土;以及被譽為"太平宰相"的裴坦。他們都 是現今山西聞喜人。唐代外交家、且工草書卻不擇筆的裴和地儉也是聞喜人……等。

裴 秀:晉代司空、地圖學家(今山西聞喜人)。他總結前人經驗,提出"製圖六體",在世界地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禹貢地圖》十八篇。

裴 楷:字叔則(237-291),生於曹魏明帝景初元年(237年),卒於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享年55歲。西晉河東郡聞喜人(今山西聞喜縣人)。儀容俊爽,如行玉山上,光彩照人,時稱"玉人",博涉群書,尤精《老子》、《易經》。西晉時期重要的朝臣,官至中書令。

裴 度:字中立(765-839),唐憲宗時宰相(今山西聞喜人)。他力主消除藩鎮。元和十二年,督師破蔡州,唐代藩鎮叛亂的局面暫告結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風烈"的讚美。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