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区 |
西区,隶属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位于攀枝花市西部,境域东起凉风坳,和东区银江镇相接;南及金沙江,与仁和区太平乡隔江相望;西至鸡冠石山,同云南省华坪县相依;北临老拱山,与仁和区同德镇、布德镇相邻。介于东经101°26′43″—101°40′08″,北纬26°31′45″—26°40′43″之间,总面积123.9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西区下辖6个街道、1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西区常住人口为129406人。
简介
西区历史悠久,《帝王世纪》载有黄帝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砻江)”以“蜀山氏女”为正妃而生颛顼的传说。“若水……南至大笮(今盐边县)入绳(金沙江年)”(《汉志》),其产生地含区境。夏禹时,区辖地属梁州。周成王时(前1042—前1020年),“合梁于雍”,区境土改隶雍州。至春秋,巴蜀2支氏族已建立两个奴隶制国家,“蜀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华阳国志·蜀志》),蜀国领有区境。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张仪和司马错率兵灭蜀,乃以旧蜀国地置蜀郡,区境域属蜀郡。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5年),蜀守张若取笮,区境土隶蜀郡笮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夷”,在古邛都国地增置越嶲郡,领县15,姑复县(今云南省西永胜县年)为其一。元封五年(前106年),于巴蜀地置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年),区境一带属益州越嶲(王莽名集雟年)郡姑复县辖地。东汉袭西汉旧制,隶属关系无更改。
评价
清顺治三年(1646年)至康熙四年(1665年),区境隶属关系如明末。康熙五年(1666年),区辖境隶大理府北胜州。三十一年(1692年),转隶云南省永北直隶州。雍正六年(1728年),改建昌卫为宁远府,以会理州来属,并置西昌、冕宁、盐源3县,区境新庄地隶宁远府会理州盐源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区境大水井以西地,为云南省永北直隶厅境土。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并入会理州,新庄地随之改属。道光五年(1825年),云南省永北府在大水井置把总衙门,设总爷1人,驻兵10余人,管辖区境一带。光绪十一年(1885年),增设华荣庄经历署,大水井以西地改隶。宣统元年(1909年),撤销两经历署,设华坪县,大水井以西地隶云南省迤西道华坪县。同年,阿所拉巡检司升为盐边厅,新庄地仍隶之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盐边厅为县,新庄地为宁远府会理州盐边县境土,大水井以西地隶属关系如清末。民国十八年(1929年),腾越道废,大水井以西地隶云南省华坪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云南省第一绥靖处华坪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新庄地仍隶属盐边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境内大水井、和平、平江等为华坪县福泉镇辖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成立,新庄地隶该省第三行政督察区盐边县同德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大水井以西地隶云南省第七督察区华坪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新庄地隶盐边县第三区善邻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大水井以西地隶云南省第十督察区华坪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