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長葉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藏長葉松 |
中文名:西藏長葉松 拉丁學名:Pinus roxburghii Sarg. 別 名:喜馬拉雅長葉松 界:植物界 門:裸子植物門 綱:松杉綱 目:松杉目 科:松科 亞 科:松亞科 屬:松屬 亞 屬:雙維管束松亞屬 組:長葉松組 種:西藏長葉松 命名者及年代:Sarg.,1897 保護級別:無危(LC),來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
西藏長葉松(xī zàng cháng yè sōng),學名:Pinus roxburghii Sarg.,俗名:喜馬拉雅長葉松,是松科松屬植物,喬木,高達45-54米,胸徑1米以上;樹皮厚,暗紅褐色,深縱裂成大塊片剝落。針葉3針一束,纖細,長20-35厘米,徑約1.5毫米,光綠色,邊緣有鋸齒,背面及腹面兩側均有氣孔線。雌球花的珠鱗先端向後反曲。球果長卵圓形,具短梗;種鱗厚,堅硬,長方形;種子較大,長8-1.2毫米,種翅與種子結合而生,翅長約2.5厘米。球果10-11月成熟。 西藏長葉松分布於不丹、印度、尼泊爾、阿富汗和中國西藏南部(吉隆)。生長於海拔2100-2200米山地。其分布中心為喜馬拉雅南坡,常在海拔500-1500米地帶組成大面積單純林或與雪松、喬松等混生成林。 西藏長葉松邊材白色,心材淡紅褐色,硬度適中,富松脂。可供建築、家具等用。樹幹可采割松脂。在印度為重要的營林樹種,中國西藏南部亦可列為營林樹種。 [1]
西藏長葉松形態特徵
西藏長葉松是喬木,高達45-54米,胸徑1米以上;樹皮厚,暗紅褐色,深縱裂成大塊片剝落;冬芽小,卵圓形,褐色,無樹脂;大枝斜展,枝條每年生長一輪,新枝灰色或淡褐色,小枝粗壯,其上的鱗葉脫落。
針葉3針一束,纖細,長20-35厘米,徑約1.5毫米,光綠色,邊緣有鋸齒,背面及腹面兩側均有氣孔線;橫切面扇狀三角形,多層皮下層細胞,在表皮細胞下呈倒三角狀斷續分布,樹脂道2個,中生;葉鞘長2-3厘米,宿存。
雌球花的珠鱗先端向後反曲。球果長卵圓形,長10-20厘米,徑6-9厘米,具短梗;種鱗厚,堅硬,長方形,鱗盾強隆起,橫脊明顯,鱗臍具三角狀突起;種子較大,長8-1.2毫米,種翅與種子結合而生,翅長約2.5厘米。球果10-11月成熟。
西藏長葉松生長環境
西藏長葉松生長於海拔2100-2200米山地。其分布中心為喜馬拉雅南坡,常在海拔500-1500米地帶組成大面積單純林或與雪松、喬松等混生成林。
西藏長葉松屬暖溫乾燥型的陽性樹種,能適應暖溫乾燥的氣候環境。所在地土壤為山地黃棕壤,呈酸性反應。
西藏長葉松分布範圍
西藏長葉松分布於不丹、印度、尼泊爾、阿富汗和中國西藏南部(吉隆)。 在吉隆林區主要沿吉隆藏布的沖色、開麥、芒目、江村和熱索一線,沿東林藏布的拉比和熱索一線分布,尤以沖色一江村段分布較多。
西藏長葉松主要價值
經濟:西藏長葉松邊材白色,心材淡紅褐色,硬度適中,富松脂。可供建築、家具等用。樹幹可采割松脂。在印度為重要的營林樹種,中國西藏南部亦可列為營林樹種。
研究:西藏長葉松在中國分布該種分布的北界,其球果甚大,針葉特長,區系及松屬分類、分布有一定的意義。
生態:可作為山地造林的先鋒樹種,大多生長於陡坡的習性,營造成水土保持林將在水源涵養、 防風固沙、 防止山地災害方面發揮生態保護作用。在生長分布區起着國防林的作用。
西藏長葉松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極危(CR)。 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1991年9月——極危(CR)。
物種現狀:稀有種。是喜馬拉雅地區特有的針葉樹種之一,其分布中心為喜馬拉雅南坡,在中國僅西藏吉隆有小面積純林。
保護措施:自中國西藏發現西藏長葉松以來,一直被吉隆縣列為重點保護樹種。為擴大其分布面積,建議在西藏南部和中國西南山區逐漸推廣作造林樹種。
西藏長葉松植物文化
在2006年12月,胡錦濤主席訪問友好鄰邦巴基斯坦時,在穆沙拉夫總統陪同下,種下了一株友誼之樹。這就是喜馬拉雅長葉松,它將在巴基斯坦的土壤上,茁壯成長,見證着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人民的友誼,地久大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