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观赏礁蝴蝶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礁蝴蝶鱼(学名:Chaetodon sedentarius)是蝴蝶鱼科、蝴蝶鱼属鱼类。体长15厘米。体高呈卵圆形而侧扁。吻尖突,口小。鱼体上半部黄色,下半部灰白色。头部有一条黑色条带通过眼睛,背鳍后部软条有一条黑带,向下延伸经过尾柄直到臀鳍软条。尾鳍淡黄色。幼鱼的颜色有所不同,因为深色的后方区域可能会褪色,露出两个圆形斑点。

栖息于珊瑚礁和岩礁区5-85米深水域,最常见是15米以内水域。以珊瑚虫、多毛类、鱼卵、甲壳类为食。喜成对活动。分布于大西洋西部北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南至南美洲北部沿海。包括百慕大、巴哈马、墨西哥湾东部和加勒比海

形态特征

体长15厘米。体高呈卵圆形而侧扁吻尖突,口小鱼体上半部黄色,下半部灰白色具有银色的身体,黄色和黑色的背鳍,黄色的尾巴。有一个短而尖的鼻子,以及一个长的背鳍,在开始时分成棘突。身体上有两个明显的垂直黑条。头部有一条黑色条带通过眼睛,背鳍后部软条有一条黑带,向下延伸经过尾柄直到臀鳍软条。尾鳍淡黄色。幼鱼的颜色有所不同,因为深色的后方区域可能会褪色,露出两个圆形斑点。

体宽阔侧扁,嘴略微伸长,成鱼体长在13-15厘米之间,身体腹侧银白色,背侧黄色,面部有黑色条纹覆盖眼睛,体侧隐约可见暗色的垂直条纹,尾柄有黑斑往背鳍和臀鳍延伸。幼鱼身体后部黑条纹覆盖背鳍,随着成长逐渐缩小,露出背鳍上的假眼斑,成年后假眼斑也消失。背鳍硬棘13-14枚,软条20-22枚;胸鳍软条13-1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7-19枚。侧线鳞片36-44枚。[1]

动物学史

蝴蝶鱼得名于其在暗礁上飞舞的动作和美丽的颜色图案,与昆虫的动作和外貌相似。

近种区别

礁蝴蝶鱼与鳍斑蝴蝶鱼(Chaetodon ocellatus)相似,只不过鳍斑蝴蝶鱼在背鳍的后缘有一个小的黑色斑点,并且臀部也没有黑色条带。

生活习性

礁蝴蝶鱼栖息于珊瑚礁和岩礁区5-85米深水域,最常见是15米以内水域。幼鱼常栖息在靠近深水的浅水区,如水道或大陆架。主要以珊瑚虫、多毛类、鱼卵、甲壳类为食。喜成对活动。

礁蝴蝶鱼非常适合在珊瑚礁上生活。它被压缩的身体允许在珊瑚中穿梭。细长的小嘴特别适合缝隙喂养。牙齿又长又细,扁平,顶端有轻微的弯曲,专门用来刮和咬小无脊椎动物,包括多毛蠕虫、虾和两栖动物。礁蝴蝶鱼的觅食技巧非常高超,通常倒立游进可能隐藏猎物的缝隙中。

礁蝴蝶鱼也有自己的捕食者。较大的礁鱼,如海鳗、石斑鱼,通常会吃掉礁蝴蝶鱼。如果受到威胁,礁蝴蝶鱼通常会试图游走并躲藏起来,但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无法逃离,它通常会采取防御的姿势。它转过身面对侵略者,低下头,背刺完全竖立起来,就像一只即将冲锋的公牛。

繁殖方式

成年礁蝴蝶鱼通常成对出现,表明该物种具有一夫一妻制和成对忠诚度。它们在黄昏时长时间、激烈的求爱中产卵。两条礁蝴蝶鱼互相盘旋,从鱼头到鱼尾,直到一条礁蝴蝶鱼中断,另一条礁蝴蝶鱼紧随其后。然后两鱼向上游并释放卵子和精子。雌性在产卵过程中释放3000-4000个卵。卵小,透明,浮游,可在一天内孵化成微小的半透明的银灰色幼体。

幼体在所有其他鱼类中都是独特的。头部被骨甲包裹,巨大的骨板从头部向后延伸。这些幼体被称为“tholichthys”,长到约20毫米,然后在夜间沉入海底。天亮之前,它们已经转变为幼鱼时期。它们的颜色与成鱼的颜色非常接近。那些从食肉动物中逃脱并存活下来的幼鱼会藏在缝隙中,直到它们大到足以相对安全为止。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9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礁石蝴蝶鱼的肉无毒,但通常不作为食物食用。可以作为水族馆的观赏鱼;比较难喂养,但是幼鱼比成鱼更好圈养。

分布范围

海域:分布于大西洋西部北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南至南美洲北部沿海。包括百慕大、巴哈马、墨西哥湾东部和加勒比海。

国家: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百慕大、博内尔岛、圣尤斯达修斯和萨巴岛(圣尤斯特歇斯岛、萨巴、博内尔岛)、巴西、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法属圭亚那、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马提尼克岛、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多黎各、圣巴托洛缪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国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马丁(荷兰部分)、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国维尔京群岛。  ]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