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岩石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觀音岩石刻位於羅江縣北隅,清乾隆三十二年,縣令楊周冕倡修,乾隆五十七年李調元重修,1992年冬文星鎮重建。
基本情況
李調元《觀音岩重修大殿記》雲;「觀音岩本名白石岩…乾隆辛酉秋,驟雨淋漓,山崩石裂,雷轟電擊,突從霹靂光中而觀音石像出焉…是月,先君石亭公中鄉試…附近鄰居皆以為神,遂以名岩。近遠禱者有求輒應,通都大邑輻輳而來。」乾隆三十二年,縣令楊周冕於靈石書「西來古佛留東墜,雲外高僧認雪山」,古樸蒼勁。
文星觀音岩石刻占地20000平方米,有天然峭壁7500平方米近年來,文星鎮着力開發觀音岩文化旅遊區,依山造亭,選景建點,現已形成規模並對外開放。摩崖石刻造像有:正面觀音、千手觀音、白衣觀音、瑞祥觀音、送子觀音、救七難、三十二應身圖浮雕、二十四孝[1]、十三忤逆報應圖浮雕和因果報應圖。另建有三鳳亭、氤氳亭、感應亭和觀龍台等。堪稱世界之最的蓮臥觀音正在籌建中。石刻區內風光怡人,自然景觀賞心悅目。如今氣勢恢宏的觀音岩石刻藝術與自然景觀和新建的景點相映成輝,扣遊客心弦。一年三個會期(農曆二、六、九)意示着觀世音生平中三個功果圓滿的成功轉折點,形成了觀音岩今天的三個盛會,尤以農曆二月為最盛,是整條旅遊線上的熱門景點。古樸的前後山門,新建成的白衣觀音殿、韋馱像和前山門外新建成的清代一條街更為游區增添了壯觀。
景區級別
風景名勝區劃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能夠反映重要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基本處於自然狀態或保持歷史原貌,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國家級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省級風景名勝區,具有區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請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2]。省級風景名勝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視頻
觀音岩石刻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二十四孝圖》經典故事。,搜狐,2018-05-06
- ↑ 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搜狐,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