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詹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詹遜google

詹遜詹遜爵士,KCMG,KStJ(Sir Franklin Charles Gimson,1890年9月10日-1975年2月13日)一譯金遜爵士,英國殖民地官員,曾先後擔任香港輔政司和星加坡總督等職。出生於英格蘭列斯特郡,父親名叫C•K•詹遜(C. K. Gimson),是一位牧師。詹遜早年入讀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並取得到文學士學位









殖民地生涯

詹遜在1914年前往英屬錫蘭,加入當地的殖民地政府,任職見習官(Cadet),一直至1937年累遷為錫蘭的勞工署署長(Controller of Labour)。後來,詹遜被轉派到香港政府工作,並在1941年12月7日抵港履任輔政司一職, 1941 年 12 月 8 日,香港保衛戰爆發,前一天,詹遜(Franklin Gimson)抵港履任輔政司,可算不幸。 歷經十八天浴血奮戰,港督楊慕琦(Mark Young)聖誕節於半島酒店向日軍投降,旋即被轉移到台灣,再關押到瀋陽戰俘營。至於詹遜和一眾英籍官員、平民,則被關押在赤柱拘留營。 在營裡,詹遜是港府最高級官員,他因此肩負起管理戰俘及與日本人溝通的責任。

詹遜料理下,拘留營雖有鐵絲網圍繞,卻像一座小村莊,有住房、禮堂、學校、娛樂中心和醫院。人們可以舉行教堂崇拜,孩子可以上課。最重要是,病者在藥物嚴重不足的情況中仍獲得一定治療,故 3 年多的死亡人數不過 120 人。

詹遜又運用客氣圓滑的外交手腕,與日本人打交道,從而保護被拘留者性命(許多被拘留者因而誤解他軟弱)。 同時不忘思考戰後如何延續英國對香港的管治。 詹遜認為,「香港留下一些核心的英國居民,有助於維持市區華人的民心,意味英國政府仍然留在香港」,毅然禁止被拘留的英籍平民提出遣返訴求。

另外,針對「戰前英國人在香港那種優越地位的整個體系,其根基已受破壞」(歷史學家 Philip Snow 語),他建議,戰後香港應該在英國統治下,讓華人扮演更重要角色,包括允許在立法局選出華人代表。楊慕琦後來嘗試加快香港民主步伐,跟詹遜「英雄所見略同」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蔣介石原本命令張發奎前來接收香港,殖民地部卻早在 1943 年成立「香港事務計劃小組」(Hong Kong Planning Unit),由麥道高(David MacDougall)擔任主管,詹遜任駐港代表,負責籌組接管香港的「臨時政府」。

詹遜在拘留營秘密接見一位「英軍服務團」的華裔情報人員,該情報人員傳遞英國政府的指示: (1)英國政府決意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並計劃在獲授命的英軍或盟軍長官到達香港時,盡快建立軍政府; (2)假如情況容許,詹遜應以最高行政長官的身分,執行代理總督的職務,直到英軍或盟軍接收香港,建立軍政府為止。 詹遜旋即與一眾被拘留者離開拘留營,在前法國海外傳道會大樓成立「臨時政府」總部。他召集各拘留營的舊部,以及在澳門居住的公務員和英國人合組政府,重新掌握政權。

8 月 23 日,詹遜知悉一支英國海軍快駛至香港。28 日透過 ZBW 電台(香港電台前身)向市民宣告:「我是目前駐港英政府的首席代表,現已取得日方同意,在維多利亞城設立一個辦事處,並準備必要的步驟,當英軍抵達港島受降時,恢復英國的統治權,我確信英軍抵達香港將為期不遠。」30 日上午,海軍少將夏慤率軍艦抵港,較張發奎搶先一步。

晚年生涯

香港重光,詹遜功成身退,卸任返英。1975年2月13日卒於北約克郡皮卡令(Pickering)寓所內,終年84歲。

臨走前,他在電台發表講話,表示香港未來應進行政制改革,心繫香港。 嚴穆生說:「詹遜奪回英國對香港的主權,全憑着他的勇氣、毅力和奉獻精神。」評價公允。

家庭

詹遜在1922年與瑪格麗特•桃樂絲•華德,MBE(Margaret Dorothy Ward)結婚,瑪格麗特的父親名叫卡農•華德(Canon Ward)。而詹遜兩夫婦共育有兩名女兒。

榮譽

C.M.G. (1945年)

K.C.M.G. (1946年)

K.St.J.

馬來亞大學榮譽法律博士學位 (1952年)

星加坡城榮譽市民

香港許多人記得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名言「中國要收回香港,除非跨過我的屍體」,可是,沒有詹遜,邱吉爾未必能夠如願以償。

二戰結束,香港糧食十分缺乏,仗賴夏慤派人到汶萊、印度等地搜購,大飢荒才未有發生。夏慤又以空置建築物、旅館暫時收容無家可歸者,解決住屋問題。國共內戰不久在中國大陸爆發,香港在英治下避過一劫。

今時今日,紀念香港保衛戰陣亡將士之餘,也請別忘了詹遜。詹遜於香港困厄之際堅決留守,且呼籲英籍平民留守,卒之換來香港重光。

參考資料

別忘了詹遜 - 熱血時報

抗战胜利后中英香港受降权之争

Aftermath of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