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請(拼音:qǐ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言、青聲。"請"的本義指拜謁(指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拜見)。拜謁的目的常常是有所請求,故又引申為"請求"。"請"用作"請求"的涵義有兩種:一是請對方做某事,二是請允許我做某事,後者現代漢語少用。"請"又表示恭敬,作敬辭之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請

拼音; qǐng,qíng,qìng

繁體; 請

部首; 訁

五筆; YGEG

倉頡; IVQMB

鄭碼; SCQ

筆順; 點、橫折提、橫、橫、豎、橫、豎、橫折鈎、橫、橫

字級; 一級(編號:2108)

平水韻; 上聲二十三梗(qǐng),下平八庚(qíng),去聲二十四敬(qìng)

總筆畫; 2+8

統一碼; U+8BF7

注音字母; ㄑㄧㄥˇ,ㄑ〡ㄥˊ,ㄑ〡ㄥˋ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

四角碼; 3572₇

文字源流

"請"是形聲字。金文和小篆(圖3-5)皆從言,青聲。字從"言"為義符,表示與言語有關;從"青"為聲符,不兼義。隸變以後楷書寫成"請"。漢字簡化時將"言"旁簡化為"訁"。

"請"的原義是謁見、拜訪。拜見時必定有所陳述,故"請"從言。例如《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這是說公子幾次去拜訪他,朱亥故意不回拜。

拜見又往往要問安、問好,於是"請"又有了問的意思。請安,即是問安。拜訪即有請求對方相見之意,也引申為請求。由此又用作敬辭,表示希望某人做某事。例如"請坐"。"請"還延伸成求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例如"主動請纓"。去見,也常常是為了邀請、聘請,所以"請"也指邀約。如成語"不請自來"。

已知較早的戰國文字"請"的用例,或讀為"靖",或用為人名,與秦漢篆隸"請"是否有直接關係,尚難遽斷。[1]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七井切(qǐng)

謁也。從言青聲。

說文解字注

謁也。周禮春朝秋覲,漢改為春朝秋請。

從言,青聲。七井切,又才性切,十一部。

廣韻

疾盈切,平清從 ‖ 生聲耕部(qíng)

請,受也。又在性、七井二切。

七靜切,上靜清 ‖ 生聲耕部(qǐng)

請,乞也。求也。問也。謁也。七靜切。又疾盈、疾姓二切。二。

疾政切,去勁從 ‖ 生聲耕部(qìng)

請,延請。亦朝請,漢官名,張禹首為之。又秦盈、親井二切。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請;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8

(qǐng)《唐韻》七井切。《集韻》《韻會》此靜切。《正韻》七靜切,並清上聲。

《說文》:謁也。《廣雅》:求也。《玉篇》:乞也,問也。《增韻》:祈也,扣也。《書·湯誥》:以與爾有眾請命。《左傳·僖十年》:余得請於帝矣。《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又《王制》:墓地不請。《儀禮·士昏禮》:擯者出,請事入告。《前漢·張湯傳》:造請諸公,不避寒暑。師古注:請,謁問也。

又《爾雅·釋詁》:告也。《禮·昏義》:納徵請期。注:請昏姻之期日也。

又《韻會》:漢請室,請罪之室也。《前漢·賈誼傳》:造請室而請罪耳。

(qīng)又《集韻》親盈切。《正韻》七情切,並音清。亦謁也,祈也。又受也。

又《類篇》:《前漢·賈誼傳》:請室,亦讀平聲。

(qìng)又《廣韻》疾政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並情去聲。《說文》:義同。又《廣韻》:延請。

又《正韻》:漢制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聘禮也。《史記·吳王濞傳》:使人為秋請。《前漢·宣帝紀》:時會朝請。

又《韻會》:朝請,漢官名。張禹首為之。《唐書·百官志》: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正七品上曰朝請郎。

(qíng)又《廣韻》疾盈切。《集韻》慈盈切,並音情。《類篇》:受言也。

又《韻會》:《禮·昏義》請期,徐音情。《周禮·秋官·條狼氏》注:大夫受命以出,餘事莫不復請。劉音情。

又《轉注古音》:《史記》《禮書》請文俱盡。注:徐廣雲:古情字多假借作請,諸子中多有之。《荀子·成相篇》:聽之經,明其請。注:請當為情。聽獄之經,在明其情。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訁"2畫,㇊(橫折提)一筆寫成。"月"的第一筆撇改豎。"訁"窄"青"寬,頂部"訁"低,底部"青"低。"訁",㇊(橫折提)從橫中線起筆。"青","龶"的三橫長短不一,下橫最長,從"訁"側起筆,在橫中線上側;"月",首筆豎在豎中線,㇆(橫折鈎)的橫段在橫中線下側。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