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街(为生歌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记忆中的老街》是中国当代作家为生歌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记忆中的老街
家刚搬来的时候,对这个“出苹果”的城市模糊的没有印象,住的平房,一烧火里外冒烟,后来说要动迁了,就搬进了老街。
对城市的印象就是从搬进老街开始的。当时租的房子是一个四合院,我们住的是大间,每天晚上必做的一件事是去外面上窗板,上了窗板里面就不用挂窗帘了。可能是当时还小吧,对横七竖八的大院小院充满了好奇心,据老年人讲这里曾经是官宦家族的居住区,正房、厢房,住的人都是有说道的,哪个房子住的是贵族,哪个房子住的是仆人,我不止一次的幻想那里面曾经发生的故事,为此我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在其中穿行,似乎这样的行走就能穿越回当时的年代。
我还清晰地记得,古老街道的中心,东南西北街的交界处就是古楼,这里每一家店铺都刻在我的记忆里。
东街的商铺最多,炉果、杂拌、高粱饴,生病时才有的罐头闻着味都流口水。水果店飘着各种香味,老式面包房的甜味成了永久的记忆。小饭馆那种炒菜的味道和划拳的声音至今不能忘怀。妈妈最爱光顾的鞋料商店,留恋且畏惧的医院,还有偷装一裤兜五颜六色粉笔的工厂都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中。
南街没有太多的商铺,只有五行八座的人和院落。唱京剧调嗓的听不懂但高低粗细有味。推板车的,做梨脯苹果脯地瓜干的白发老爷爷,还有圆圆糖球的小屋,手摇石盘磨豆腐的,卖猪肉的,收泔水的,还有很黏的胶揉搓的球可以弹好高如今都成了水墨画。依稀残存的只剩下夏天时满街的人乘凉聊天。
西街又叫向阳大院。小胡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行,每天都能听见邮递员清脆的车铃声。往前是织布厂,唰唰的声音有节奏而且响亮,人们都要对着耳朵说话。粮店门前总排着队,手里举着粮本和粮票。再往前就是这条街的尽头,一个壮观的煤场,后面衬着古老的城墙,上面长着蒿草。
北街是古老的象征,我家租的房子就在这里。一千年的广济寺辽代的砖砌古塔。古塔昏鸦,晚饭后归巢,我都会呆呆的看许久,插在上面腐朽的风铃杆显得那么凄凉。刮风下雨时大人都会劝告孩子不要出屋,免得被古塔上面风蚀的旧砖砸到。辽沈战役纪念馆也在这里,猫着腰逃票,大人看见也不管,跟在讲解员后面都背下来了,好多年还会梦到。布店真多,远近都来。中间夹杂一家小人书店,几分钱蹲半天不愿出来。
这些都成了永久的记忆。如今我依然住在老街,傍晚的时候依然能够看古塔昏鸦,但那份感动和留恋却再也没有拾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