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記憶通往媳婦家2(韶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記憶通往媳婦家2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記憶通往媳婦家2》中國當代作家韶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記憶通往媳婦家2

媳婦去年國慶節就張羅着給遠在北京工作的女兒舉行結婚儀式,因為連襟兄弟出現交通意外而推遲,今年是必須進行了,日子還是國慶節。春節時她就在筆記本上反覆地修改着婚禮的程序以及宴請的酒店和客人,還催促我記出以前隨份子喝過喜酒的人名單。

媳婦在娘家排行老大,下邊有三個妹妹一個弟弟,很自然地從岳父母那裡傳承了責任的意識和自覺,一邊言行示範,一邊能力幫帶,不論下地干農活還是去學校讀書學習,四個弟弟妹妹都自覺服從着她的帶領。可能是老大的責任因素起作用,她幫岳父母下地干農活的時間多一些,耽擱了功課,二妹和弟弟竟先於她考上了大學。等她去大學讀書時,他們倆就參加工作了。

媳婦漂亮嗎?她弟兄姊妹五個,說實話,個個拿得出手,對得起觀眾,姐妹窈窕,弟弟帥氣,他們的基因來自岳母,岳母高高的個頭,年輕時很標緻,是個美人,還當民辦教師,通過媒人介紹嫁給了當時也當民辦教師的岳父,不知為何,在情感上她一直對岳父不是很滿意,可能是媒人的訛傳,經常因一些家庭瑣事爭吵起來,爭吵的聲音一句比一句高,因此生了不少氣,惹得五個孩子面面相覷,也多少影響到了他們。

我回家鄉參加工作時,媳婦還沒畢業,有一次在工作所在的鄉駐地大集上看到了一張歌星成方圓的畫,沒有了當年柯湘英姿颯爽的樣子,只是瘦削潤白的臉上兩隻眼睛滿鋪着憂傷的美,一把吉他讓她抱在穿了大紅色短袖衫的胸前,眉眼細節像極了媳婦,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把她貼在宿舍的白牆上以解思念,同事看了說,還真像啊,不是她像成方圓,而是成方圓像她。我聽了笑着,滿臉飛盪起的驕傲,差點將他淹沒。

媳婦的娘家是家鄉遠近聞名的「中華抗日第一村」淵子崖,是村自衛戰的典範,村民用大刀長矛土炮抗擊日本鬼子的事跡被拍成了電影,前幾年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而名揚天下,據說這個稱號還是毛主席在延安《解放日報》上撰文給予的高度評價。岳父說過,他的上一輩有弟兄四個,老大叫林慶成,一天娶了兩個媳婦,鬼子包圍村子時,他扛着土槍蹲在東圍牆架子上一露頭,就中了村外鬼子狙擊手的子彈,剛好打到了頭顱,兩個年輕漂亮的媳婦瞬間成了寡婦。鬼子逃走後,沭水縣政府在村後的小嶺上用紫紅色的石頭,建立了一座六角七級紀念塔,村自衛隊員的名字里,林慶成霍然在列,前幾年還給予了「英雄」的名譽。

老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岔河家裡的爺爺和大爺爺親弟兄倆,結婚才兩三年,輪到一起看圍子,武陽街的馬子頭因得到扎紙草的親叔被岔河村的人弄死的謊報而率眾攻打岔河時,也是站在圍子牆的腳手架上剛露頭,先後中了埋伏在西河蘆葦盪里的馬子的槍彈而不治,奶奶和大奶奶守着一個兒子和一個閨女,跟淚水過了一輩子。他們弟兄倆沒有了林慶成的幸運和待遇,只是在村西南角的松樹林裡壘起了兩個土包,從此默默無聞沒有人提起。

媳婦的爺爺,在淵子崖弟兄四個中排行老二,一輩子就生了岳父這一個兒子,這和我父親的身世幾乎是一樣的,我的爺爺也排行第二,一生只有我父親一個兒子。後來見到的媳婦的奶奶,岳父說不是他的親娘,親娘早就患病去世了,她是他父親後來又續的,還是鄰村劉家莊在青島做生意的老闆的女兒,有着大家閨秀的風範,待人接物井井有條,說話辦事樣樣到位,博得了家族人的尊重。

因為岳父這一支是單傳,岳母過門後一口氣生了七個孩子,以圖壯大門庭。大兒子在我媳婦前邊,都長到六歲了,聰明伶俐,跟着當民辦老師的岳父母學會了很多字,還會背人之初性本善了,突然就患上了大腦炎,那個時候這個病很難治,醫生看了都發慌,只能在拚力救治後扼腕而去。小女兒濃眉大眼,出生不長時間就會笑,只因臍帶沒處理好,三個多月了竟起了瘋氣,在岳母的懷抱和淚水裡,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她剛看見的人世

媳婦的爺爺叫林慶美,岳母現在回憶起來還憤憤地說,他一點也不疼惜孩子,大孫女也就是我的媳婦八九歲的時候,因為在堂屋吃飯桌子邊玩,弄翻了他喝茶水的杯子,就不依不饒,讓她跪在地板上,他用煙袋頭子不停地砸她的胳膊和手掌,她哭喊着求饒也不停手,多虧岳母從外邊回來看到了,一把將那根煙袋桿子奪回來折成兩段,並且用力把他推了個仰趴扎,他才悻悻地罷手。

爺爺雖然這個樣子,但膽子很小。那時的奶奶年輕,長得很漂亮,被村長看上了,想她的好事,可奶奶躲着他沒給他好氣,他就心生氣恨,因為爺爺有着曾跟四爺爺去河西的臨沂做過炸油條打鍋餅生意經歷解放前的臨沂是敵占區,去過那裡就有「投西」的嫌疑,文革時村長為解恨給他扣上「反動派」的大帽子,幾乎天天去村裡的「學習班」挨批鬥,還嚇唬他要送到公社上處理,也許爺爺受不了這個怨枉,也可能害怕被往上送,竟在一個刮着大風的雨夜裡上了吊。

奶奶因此成了寡婦,一心跟着岳父母過日子,但是生活在兩個天井裡,岳父看她孤單,就讓二妹去陪着她。二妹一去,祖孫倆就非常和得來,經常跟奶奶坐在天井木瓜樹下的板凳上嘰嘰咕咕,奶奶偶爾笑得前仰後合。二妹不僅晚上睡覺和她通腿兒,一天三餐也在她那裡吃,奶奶經常做好飯,比如來親戚炒小雞、中午割肉包餃子、晚飯韭菜炒雞蛋,香氣從西邊天井裡飄到東邊天井裡,媳婦曾說,她和弟弟妹妹饞得直流口水,想過去但岳父母不讓,可能他們也知道,要是孩子都去了,奶奶的那點飯菜根本不夠吃的。

[1]

作者簡介

韶融,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