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论语《君子欲讷于言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读

话说多了,容易错;说放肆了,更惹祸。因此,讲话要谨慎。做事客观上容易懈怠,主观上容易懒惰,因此,做事要勤勉。

但是,并不能以为行动就比言语重要。行动当然很重要,没有行动,一切无法落实。只是言语同样重要,不仅表达思考,而且引导行动。

“讷”的字面意思是木讷,但这里理解更在谨慎,不只是少讲话。说话谨慎似是浅显的道理,人人皆知,但如何算谨慎?说话要分场合,说话要看对象,说话要合身份……仔细想来,讷于言是很难的。[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