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苟有用我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解读
“期月”是指一年。古人以为,百姓耕地三年可以有一年的积余,生活开始相对安定,然后可以施行教化,培植起礼让的风气,逐渐平息争讼,因此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加以考绩。孔子的自我期许,亦是以此为准,其中又以一年为小周期,初成规模。
凡事都须有一个过程,改善社会尤然。为政如求速成,多半只是面子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败坏风气。渐进的过程,实际上亦是改良的过程,而非革命的过程。革命固然为社会之不可免,但必不可以为常态。[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