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山有扶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有扶蘇,山上有那扶蘇樹
原文
山有扶蘇,山上有那扶蘇樹,
隰有荷華①。水窪有那鮮荷花。
不見子都,不見子都美男子,
乃見狂且②。碰上拙笨大傻瓜。
山有橋松,山頂松樹高又大,
隰有游龍。水窪地里葒草花。
不見子充,不見子充美男子,
乃見狡童。碰上狡猾小冤家
注釋
①隰(xi):低洼的濕地。②狂且(ju):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且,當為『伹』字之省借」,「狂且,謂狂行拙鈍之人。」且,一作虛詞,聞一多注為「者」。
賞析
《山有扶蘇》這首詩,《詩序》謂「刺忽也,所美非美然 」今人有謂:是寫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對象而發牢騷的詩。也有說:一個勞動人家的姑娘,本想去會見她的愛人。但是她卻碰上了惡棍流氓,她便咒罵那壞蛋。其實,朱熹在《詩序辨說》中即已指出:此詩為「男女戲謔之詞」,因為「序之者不得其說,而例以為刺忽,殊無情理」。余冠英也說:「這詩寫一個女子對愛人的俏罵。」(《詩經選》)如此解題是比較符合詩意的。
全詩共二章。均借草木以起興。「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山有橋松,隰有游龍。」扶蘇,即枎木,枝葉扶蘇,柯杈四布。橋,同「喬」,高也,上聳無枝。龍,一作「蘢」,即水葒,有根如龍。高高的山崗,固然有挺拔的扶蘇和高大的喬松,低隰的水窪亦有鮮艷的荷花和紛披的游龍。山之有木,隰之有草,敷華斂實,各成其美。緊接着引起所詠之事:這位女主人公對她所愛的男子盡情地戲謔一番:「不見子都,乃見狂且。」「不見子充,乃見狡童。」未見到子都這位美男子,倒碰上一個拙笨的大傻瓜。未見着子充美男子,倒碰上一個狡猾的小冤家。子都,《毛傳》:「世之美好者也。」這裡主要指容貌之美,與「狂且」相對。狂且有輕狂和拙鈍之意。子充,亦男子之美稱。《孔疏》:「充,實也,言其性行充實。」這裡着重指品格之美,與「狡童」相對。狡童,《鄭箋》:「狡童有貌而無實。」這位女子盡情地俏罵,點着她所愛的鼻子,說他輕狂;指着她所愛的背脊,說他浮躁。打是疼,罵是愛。猶如今天的青年女子捶着她的愛人胸脯或肩膀說:「你真壞! 你真壞!」熾烈的愛就蘊含在這戲謔笑罵之中。民間的樸實之情,熱烈之愛,都體現在這特別的情調之中,因而這表現在心靈深處的愛,就顯得更熱情奔放,深沉美麗。[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