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很薄的小書,但一個下午絕不能輕鬆對付了它。需知:這些插科打渾、裝瘋賣傻、天馬行空、顛三倒四的文字中,卻有着艾柯最「憤世嫉俗」的批評。在一個顛倒了的《洛麗塔》版本中,安伯托·安伯托苦苦追求着一位有着「縷縷白得撩人惰欲的頭髮」的老奶奶:乃莉塔。在數學年第121年的一個考古會議記錄中,地球北極的約瑟夫王子土地大學的阿努克·奧馬教授宣讀了一項關於大爆炸發生之前意大利詩歌的發展程度的最新考古發現。我們還被獲准閱讀出版商的內部審讀報告,編輯否定了《聖經》、《神曲》、《實踐理性批判》等書稿的出版價值,,因為顯然,它們或者不能解決版權問題,或者不能適應市場需要。從一個密訪天堂被電擊而死的記者的筆記本中,我們得知了上帝他老人家的近況,還有,那些惹是生非的天使,由於天堂里的政治動亂,被發配到第十層天的鍋爐房裡去了……以及,更多無法被轉述的文本。
作者簡介
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 ),1932年1月5日出生於皮埃蒙蒂州的亞歷山大,是一位享譽世界的哲學家、符號學家、歷史學家、文學批評家和小說家。 《劍橋意大利文學史》將安伯托艾柯譽為20世紀後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並盛讚他那貫穿於職業生涯的;調停者和;綜合者意識 。艾柯的世界遼闊而多重,除了隨筆、雜文和小說,還有大量論文、論著和編著,研究者將其粗略分為8大類52種 ,包含中世紀神學研究、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大眾文化研究、符號學研究和闡釋學研究等。 2016年2月19日,意大利偉大作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在米蘭家中逝世,享壽84歲。 埃可的學術作品強調中世紀美學理論與實踐的巨大差異。對於此,他如此說:(中世紀美學)在理論上是一個由幾何與理性構架的有機體,然而在實踐中卻是一種完全不設框架的由形體與意象自然生成的藝術生命。埃可於1959年發表了他的第二本書《中世紀美學的發展》(Sviluppo dellestetico Medievale),一舉奠定了他在中世紀研究與文學界的地位。 埃可的哲學論著大多都與符號學,語言學,美學與倫理學有關。 重要作品 他的學術性作品有《缺席的結構》(1968年)
內容預覽
1959年,我在《Il Verri》[1]上開了個每月一次的專欄,取名為「小記事」(Diario Minimo)。我給專欄取這個名字是出于謹慎,同樣出于謙虛。《Il Verri》是一份文學性的雜誌,為它撰稿的許多作家後來組成了「六三學社」(「Gruppo 63」)這樣一份雜誌,充斥着新先鋒派的語言實驗和討論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以及中文表意符號的很有分量的文章,而我卻加入了幾頁對於一些不太起眼的話題的無拘無束的思考。這些話題常常旨在模仿、嘲弄該雜誌的其他撰稿人的作品,他們的寫作狂熱更甚於我。因此,開門見山,我想向讀者道歉,寫下了這一頁頁的文字,蓄意插科打諢、裝瘋賣傻,所以跟雜誌的其他內容相比,顯得不那麼斯文體面。 從文學體裁來看,最初的文本,無論是我寫的還是我朋友的,都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