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後傳·第四十四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說唐後傳·第四十四回出自於《說唐後傳》,乃為清代白話長篇英雄傳奇小說。一名《說唐演義後傳》、《後唐全傳》。五十五回。
內容
第四十四回 長安城活擒反賊 說帥印威重賢臣
詩曰:
伏得尤駒過海來,張環父子定招災。也應唐主多洪福,預令高人安算排。
那魏徵丞相忙上金鑾,殿下臨朝,便俯伏金階說:「殿下千歲在上,臣昨夜得其一兆,甚為奇怪。」那殿下李治叫聲:「老王伯,未知什麼夢兆?」魏徵道:「臣昨夜夢中見我三弟秦瓊,來到床前諫言幾句道:『你為了掌朝宰相,如何這等不小心?況萬歲到東遼,曾把殿下托你保護,權掌朝綱,料理國家正事,今目下三兩日內,有朝中奸臣謀叛,欲害儲君,你如何不究心查訪?四門緊閉,過了三天,決無大事,若不小心,弄出大事,你命就該萬死了。』臣看此兆,原算稀奇,朝中那個是奸,那個是佞,叫老臣也無處去查。」李治道:「秦老王伯在日,盡心報國,一片忠心,今死後有這番言語,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說把城門緊閉三天,決無大事,不免降旨,今日就四門緊閉,差將守城。」魏徵傳下令來,把城門緊閉了,君臣們在金鑾殿上議論紛紛,我且慢表。
一到了次日早上,張士貴父子,領兵到了長安城。望去一看,只見光大門早已緊閉,吊橋掛起。心中驚駭,叫聲:「我的兒,為什麼光大門閉在此,難道有人通了線索,預先防備我們前來?所以吊橋高掛,四城緊閉。」張志龍說:「爹爹,我們在東遼國來,人不知,鬼不覺,何人知道我父子存反叛之心,先把城門緊閉起來?必然又有別樣事情。今日對他說,朝廷奏凱回朝,自然開城,放我們進去。」張環說:「這也有理。」連忙帶馬到護城河邊,叫一聲:「城上的,快報與殿下得知,今萬歲爺奏凱班師,歇馬登州,先差張士貴在此,要見殿下,快快開城。」
那城上軍士一見說:「大老爺,請候着,待我們先到報殿下。然後開城。」張環道:「快去通報。」軍士來到午門稟知,黃門官上殿起奏說:「殿下千歲在上,外邊有三十六路都總管,七十二路總先鋒張環到了。說朝廷聖駕今已班師,先差張士貴來見殿下,望千歲降旨開城。」李治殿下聽報父王班師,喜之不勝,立刻降旨,去放張環進城。丞相魏徵連忙止住道:「殿下千歲,且慢。秦三弟託夢,原說要把城門緊閉三天,才無大事,剛剛昨日閉城,才得二天,就有張環父子到來,就是萬歲奏凱還朝,豈可預先無報,事有蹺蹊。臣看張環父子短頸縮腮,將來必有反叛之心,不可亂開,且往城上去問個明白。」李治說:「老王伯言之有理。快到城上去。」君臣上馬,帶了文武大臣,離了午門,竟上城頭一看。只見張家父子人等,滿身結束,坐馬端兵,後有數千雄兵,擺列隊伍,滿面殺氣。想他一定有謀叛之心。
魏徵問道:「張先鋒班師了麼,陛下聖駕可曾到否?」張士貴聽言抬頭,一見殿下同魏徵在城上,心內歡悅,連忙應道:「正是。陛下奏凱班師,歇駕登州,先差小將到來,料理國家大事。未知光大門為何緊閉?望老丞相快快開城。」魏徵說:「我受秦元帥夢中囑託,他說今日有奸臣不法,欲奪天下。叫我緊閉城門,待朝廷親到長安,然後開城。今陛下已在登州,不日就到,張先鋒請外面紮營安歇,等待聖駕到了,一同放你們進來。」張士貴聽見此言,嚇得渾身冷汗,說:「好個秦瓊,你死在陰間,還要來管國家大事。也罷!」叫一聲:「老丞相,我實對你說,朝廷與眾大臣,被番兵圍困越虎城中,並無大將殺退,小將焉有神仙手段去救萬歲,想來君臣不能回朝的了,因此我把戰船齊開來到中原,想殿下年輕不能理國家大事,不如讓我做幾時,再讓你做如何?」
魏徵大怒喝聲:「呔!你這該死的狗頭,朝廷有何虧負了你,卻如何喪心。既然萬歲有難在番邦,理當盡心救駕,才為忠臣,怎麼私到長安,背反朝廷。幸虧秦元帥陰靈有感,叫我緊閉城門,不然被你反進城來,我與殿下性命難保。」張環道:「魏徵,你不過一個丞相了,難道我張環立了帝,少了你一家宰相職分麼?快快開城,放我進去就罷;若有半句不肯,我父子攻破城門進來,拿你君臣二人,要碎屍萬段才罷。」魏徵氣得滿臉失色,把張士貴父子不住的聲聲恨罵。那底下六人帶兵吶喊,放炮攻城。耀武揚威,了當不得。忽聽見後面豁喇喇一騎馬跑來,上邊坐着薛仁貴,一見張環人馬,大喝一聲:「呔!張環,你往那裡走,可認得我麼?」
張志龍回頭一看,唬得心跳膽碎說:「爹爹,不好了!薛禮來拿擒我們了。」士貴聽見,魂魄飛散,縱馬搖刀,上前叫聲:「小將軍,你向在我營中,雖無好處到你,卻也費許多心機。今日可念昔日情面,放我一條生路。」仁貴喝道:「呔!我把你們這六個狗頭,若說昔日之情,恨不得就一戟刺你個前心穿後背。乃奉軍師將令,讓你多活幾天,叫我前來生擒,活拿你父子監在天牢,等陛下班師,降旨發落。快快你們下馬受縛,免得本帥動手。」張環悉知仁貴本事高強,決不是他對手,到不如受罪監牢,慢慢差人求救王叔,或者赦了,也未可知。便叫:「我兒,畫虎不成反類其犬,既有將軍在此,我們一同受罪天牢便了。」
四子一婿,皆有此心,共皆下馬。仁貴喝聲張環手下將士,把他父子去了盔甲,上了刑具。那將士上前,把他父子去了盔甲,上了刑具。那邊殷駙馬也到了。大叫:「小將軍,張環父子可曾拿下?」仁貴說:「已經拿下了,專等駙馬爺前來,一同叫城。」殷成大悅。便縱到吊橋邊,叫聲:「殿下千歲,臣在此,快快開城。」李治在上面說道:「殷駙馬,這員小英雄那裡來的,可放得進城麼?」駙馬說:「殿下放心,這位英雄,就是應夢賢臣薛仁貴。在東遼保駕立功,扶唐好漢,奉軍師密令,前來拿捉張環的。」李治聽了,才得放心,降旨開了光大門。
吊橋墜下,殿駙馬押了張家父子,帶了一萬人馬,進入城中。將人馬扎定內教場,竟帶張士貴來到午門。殿下李治同魏徵先到金鑾殿,身登龍位,仁貴上殿俯伏塵埃說:「殿下在上,小巨薛仁貴,願殿下千歲、千千歲。」李治叫聲:「薛王兄平身。孤父王全虧三兄保駕,英雄無比,因此太太平平進東遼關寨,勢如破竹,皆王兄之大功。未知父王龍駕,幾時回朝,張環因何反到這地?」仁貴道:「殿下有所不知,待臣細細奏聞。小臣向被張士貴埋沒前營,為火頭軍,把大小功勞,盡被何宗憲冒去。後來在海灘救駕,遇見朝廷,弔取張環對證。」如此這般,一直說到破摩天嶺,後又受軍師錦囊,得賽風駒,趕來拿捉他,救千歲龍駕。李治聞言大喜,說:「王兄如此驍勇,盡心報國,其功非小。張環有十惡不赦之罪,理當梟首級前來繳旨。」仁貴叫聲:「殿下且慢,陛下龍駕現在東遼建都之地,太平無事。且將他父子拿在天牢。待小臣到東遼,逼番邦降表,如在反掌。不久就要班師,回朝之日,還要取他對證,然後按其軍法,未為晚也。」殿下李治說:「既如此,降旨帶去收監。」不表張士貴子婿六人下監。
再講殿下賜宴一席,仁貴飲過三杯。謝恩出朝。次日帶了乾糧,跨上賽風駒,離了長安,竟往登州,下海到東遼。我且慢講。
如今先講到東遼越虎城中,貞觀天子這一日問軍師道:「朕想薛仁貴與張環各去破關,有八十餘天,為甚還不來繳旨?一定這兩座關上強兵勇將眾多,所以難破。」徐勣笑道:「這個自然。只在這兩天內,就有一處繳旨了。」君臣正在言談,外邊軍士報進來了:「啟上萬歲爺,城外來了八員將官,多有坐騎,手內還有槍刀器械,口稱與薛仁貴生死弟兄,要見萬歲的。」朝廷聽言,叫聲:「徐先生,可放得進來,不防事麼?」茂功說:「陛下,不妨。這八人多有萬夫不當之勇,利害異常。乃應夢臣的結義好友,東遼大小功勞,他們也有一半在內的。陛下降旨宣他們上殿,就可加封八人爵祿了。」朝廷大喜,一道旨意降出。不多一回,八人下雕鞍,放了兵器,上銀鑾殿來。俯伏銀階,說:「萬歲龍駕在上,小臣們姜興本、姜興霸、李慶先、李慶紅、王新鶴、王新溪、薛賢徒、周青等,朝見我王。願陛下萬歲,萬萬歲。」那天子龍顏大悅:「卿等們平身。寡人也聞得八位愛卿有功於社稷,朕今加封為隨駕總兵。」八人歡喜,謝了恩,參見了元帥,與眾爵主見禮。一番兵丁伏於跨下,向在張環側首,今立朝綱,自覺威風。
外邊軍士又報進來了:「啟上萬歲爺,薛仁貴現在外邊,要見萬歲。」朝廷聽言大喜,降旨快宣。軍士往外宣,仁貴俯伏銀階說:「陛下龍駕在上,小臣薛仁貴,奉我王旨意,前去攻打白玉關,不上一二天,就取關頭。速到中原,救了殿下千歲,才得今日到東遼來繳旨。」天子聽言,心中不明,說:「小王兄,幾時俯中原,救那個殿下?你且細奏明白。」仁貴道:「陛下有所不知,張環父子領兵到摩天嶺,無能可破,私開戰船,反往中原,欲殺殿下,思想登基。臣受軍師錦囊,叫我破了白玉關,得了遼一騎賽風駒寶馬,大海行走,猶如平地,星飛趕到中原,相同駙馬殷千歲,追到大國長安,已經把他父子拿下天牢,等我王班師,然後按其國法。又曉夜兼行,復到東遼來,保萬歲平定東遼。」朝廷說:「有這等事?小王兄真乃異人了。在東遼救了寡人,又在長安救了王兒,復又往東遼來救寡人。
正所為百日兩頭雙救駕,其功浩大!朕意欲加封。來急切少有掌兵空職去補,如何是好?」尉遲恭上前啟奏道:「陛下在上,臣年邁無能,不堪執掌兵權,願把帥印托小將軍掌管。」朝廷說:「若得尉遲王兄肯交帥印與小王兄,朕即加封為天下九省四郡都招討平遼大元帥之職。」尉遲恭道:「某這顆帥印,秦府中所得,不知吃了多少虧,就是自己兒子也不放心付他執掌。今看小將軍一則武藝精通,本事高強,二來一定前生有緣,我心情願交付與你,安然在小將軍標下聽用。」仁貴推辭道:「這個不敢。老元帥乃開國功勳,到底掌兵權,道理明白,小臣不過一介寒儒,略知些起韜略,自應在老元帥麾下執鞭垂鐙,學些智謀,深感洪恩,怎執掌兵機起來?」天子道:「朕今為主,小三兄不必再奏。就此當殿披紅,掌掛帥印。欽賜御酒三杯,就此謝恩。」仁貴不敢再遜,口稱:「願我王萬歲、萬萬歲。」薛仁貴如今為了元帥,心中歡悅不過。有底下這些武職官,一個個上前參見一番。周青、李慶先、王心鶴八人,走將進來,叫聲:「元帥哥哥,小將兄弟們多見。」
仁貴道:「阿呀,兄弟們不消了。你們因何得知為兄在此,從那裡尋來的?」眾弟兄說:「哥哥,我們那日打獵回到藏軍洞,不見了哥哥,害得我們滿山尋遍,忽遇那婆子到來,說起哥哥保駕干功立業去了,那時兄弟們要見哥哥,相隨婆子來的。」仁貴道:「嗄,原來如此,可笑張環父子,把我們埋沒,冒奪功勞,不想原有出頭日子,今張環父子任命盡不保了。」八人說:「便是。」說罷,眾人原退兩旁。如今有秦懷玉、羅通、程鐵牛、尉遲寶林、寶慶,這一班小爵主,上來參見。仁貴叫:「當不起。」心下不安,連忙跪下說:「陛下在上,臣有言陳奏。」
天子說:「王兄有何事奏聞?」仁貴道:「臣乃山西絳州一介貧民,蒙陛下龍寵,又承尉遲老千歲大恩,將帥印交與臣執掌,在爾雖是臣小,出兵號令最大。今尉遲老千歲也在麾下聽用,臣那裡當得起,意欲拜認老千歲為繼父,未知陛下龍心如何?」朝廷說:「小王兄既有此心,朕今作主,將你過繼尉遲王兄。」敬德心中也覺歡喜,假意推辭說:「這個某家再當不起的。」仁貴道:「說那裡話來。」就當殿了四拜,認為繼父。尉遲恭從今待仁貴一條心的了,比自己親生兒子還好得多。薛仁貴又與眾爵主結拜為生死之交,朝廷准了奏,就在駕前,各府內公子爺們上前插血為盟。大家立了千金重誓,生同一處,死同一塊,一十八人患難相扶到底。信盟已畢,朝廷賜宴,金鑾殿上,大排筵席,款待這班小英雄。飲過數杯,把筵席扯開,仁貴講究破東遼關寨用兵之法。甚般直講到黃昏時候,元帥方才辭駕,回往帥府安歇。一宵晚話,不必細言。
一到了明日清晨,元帥進殿,朝過天子。軍師茂功開言叫聲:「薛元帥,你既掌兵權,東遼兵將朱曉汝名,快提兵馬,去破了摩天嶺,前來繳旨。」仁貴應道:「是。」回營分付,把聚將鼓打動,傳令五營四哨,偏正牙將。左右忙傳令道:「呔!元帥爺有令,傳五營四哨,偏正牙將,各要披掛整齊,結束停當,在教場伺候。」又要說元帥哨動三通聚將鼓,有爵主們,總兵官無不整束,盡告披甲上營,說:「元帥在上,末將們打拱。未知帥爺有何將令?」仁貴道:「諸位將軍,兄弟們,本帥今日第一次得君王龍寵,叨蒙聖恩,加封平遼元帥,今又奉旨出兵,前去攻打摩天嶺,奈摩天嶺難破,為此本帥要往教場祭旗一番。煩諸位將軍同往教場,乃本帥頭陣掌兵,故而傳汝等到教場助興,祭旗一番。往摩天嶺攻打,自有八員總兵在此,不勞諸位爵主將軍去的。」
眾爵主齊回言道:「元帥說那裡話來,今往住摩天嶺攻打,理應未將們隨去,在標下聽用。」元帥說:「這個不消。」眾將出營,上坐騎,端了兵刃,後面元帥坐了賽龍駒,同到教軍場。這一班偏正牙將、大小三軍,盡行跪接。偷眼看仁貴好不威風。怎見得,但見他:頭戴白綾包巾金扎額,朝天二翅沖霞色。雙龍蟠頂抓紅球,額前留塊無情鐵。身穿一領銀絲鎧,精工造就柳銀葉。上下肚帶牢拴扣,一十八豸轟轟烈。前後鴛鴦護心鏡,亮照賽得星日月。內襯暗龍白蟒袍,千絲萬縷蠶吐出。五色繡成龍與鳳,沿邊波浪人功織。背插四杆白綾旗,金龍四朵朱纓赤。右邊懸下寶雕弓,弓弦逼滿如秋月。左首插逢狼牙箭,憑他法寶能射脫。腰間掛根白虎鞭,常常渴飲生人血。坐下一騎賽風駒,一身毛片如白雪。這條畫杆方天戟,保得江山永無失。後張白旗書大字,招討元帥本姓薛。
這仁貴為了總兵大元帥,面上覺得威光,殺氣騰騰,憑他強兵驍將,見了無不驚慌。這班人馬中,向在張環手下的也盡多有在內,知道仁貴細底,向為火頭軍,與我們同行同坐,威氣全無,今日他做了元帥:何等風光滿面生,騰騰殺氣賽天神不知薛仁貴去打摩天嶺,如何得勝,且看下回分解。[1]
作品簡介
《說唐後傳》,鴛湖漁叟較訂。鴛湖即嘉興南湖,此「漁叟」當為嘉興人,生平不詳。成書於清乾隆三年(1738)。
《說唐後傳》作品前半部分寫羅通掃北的故事,事出虛構,意在宣揚唐王朝的武功,歌頌《說唐》中羅成諸英雄的後代羅通等人的獎勇菩薔戰和忠孝節義。後半部集中寫薛仁貴等東征高麗事,略依史實,在話本《薛仁貴征遼事略》的基礎上,發展成頗為曲折的故事,薛征東中屢立戰功,均被張士貴之婿何宗憲冒占,後因救駕,真相大白,受封為王,衣錦還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