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豪 |
豪(拼音:háo),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豪"是形声字,从豕,高声。本义为豪猪。引申为动物身上长而硬的毛。又引申为豪俊,指才能超群的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豪
拼音; háo
部首; 豕
五笔; YPEU(86);YPGE(98)
仓颉; YRBO
郑码; SJWG
笔顺; 点、横、竖、横折、横、点、横钩、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字级; 一级(编号:3141)
平水韵; 下平声四豪
总笔画; 7+7
四角码; 00232
统一码; 8C6A
造字法; 形声字、会意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文字源流
"豪"战国文字写作图2,从豕,高声。篆文整齐文字化,或省去高字下部的口字,成为省声字。隶变后楷书写作"豪"。"豪"是形声字。"豕"作形旁会长毛豪猪之意;"高"作声旁表音,高也兼表长之意。"豪"虽然收在㣇部,但其形旁并不从早期的"豸(㣇)"字来,而是豕形的讹变。
本义为豪猪。豪猪身上有很多刺,所以引申为动物身上长而硬的毛。如《山海经·西山经》:"(谯明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豪。"又引申为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如《鹖冠子·博选》:"德千人者谓之豪。"又引申为豪放、豪迈。如唐·杜甫《状游》:"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又引申为奢侈、豪华。如《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㣇部】乎刀切(háo)
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从㣇高声。
੫�,籒文从豕。
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毫,非是。注:又੫�。
说文解字注
(੫�)੫�豕。鬣如笔管者。੫�字各本无,今补。੫�豕,豕名。西山经之豪彘,长杨赋之豪猪也。《西山经》曰: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郭云:貆猪也。能以脊上豪射物,按本是豕名。因其鬛如笔管,遂以名其鬛。凡言豪俊,豪毛,又皆引伸之义也。俗乃别豪俊字从豕,豪毛字从毛。出南郡,汉郡名。领江陵等县十有八,今荆州府北至襄阳府境是其地。从㣇高声。乎刀切。二部。
(੫�)篆文从豕。篆各本作籒。非是,今正。�为籒文,则㣇为古文。੫�,古文也。豪则小篆。改㣇从豕。以豪附੫�。此正以上附二之例。下文以豚附ৱ�,亦其类。孙强辈增窜玉篇,所据说文巳是误本矣。
康熙字典 《广韵》胡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乎刀切,并音毫。《说文》: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山海经》:竹山有兽,其状如豚,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注:ৱ�猪也。夹髀有麄毫,长数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吴越呼为鸾猪。
又《穆天子传》:天子之豪马、豪牛、豪羊。注:豪,犹髭也。髭马如马,足四节皆有毛。豪羊似髦牛。
又《玉篇》:俊也。《正韵》:英也。《孟子》:若夫豪杰之士。《淮南子·泰族训》:智过百人者,谓之豪。《前汉·武帝纪》:选豪俊,讲文学。
又《广韵》:侠也。《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
又《韵会》:强也,健也。《前汉·食货志》: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
又《玉篇》:帅也。《史记·韩长孺传》:雁门马邑豪聂翁壹。注:豪,犹帅也。
又山名。《山海经》:豪山多金玉而无草木。
又水名。《山海经》:密山,豪水出焉。
又鱼名。《山海经》:渠猪水中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又剑名。《博物志》:豪曹,欧冶子所作。《越绝书》:越王取豪曹,薛烛曰:非宝剑也。
又州名。《广韵》:属九江郡,古钟离国,与吴争桑而灭,隋攺为豪州。
又姓。《正字通》:宋豪彦,乾道中进士。明豪英,天顺中宜都知县。
又与毫通。《礼·经解》:差若豪厘,缪以千里。《史记·张耳传》: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铉以毫为俗字,泥。
又叶寒歌切,音何。苏辙《咏严颜》诗: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说文》本作੫�。籀作੫�。《玉篇》:亦作੫�。
"豕"上面部分略窄,"豕"略宽。"豕"上面部分,主体居上半格;"亠"居中,点在竖中线;"冖"宽,盖住"豕",左点在横中线,乛在横中线上侧。"豕",居下半格偏左;横笔在横中线;第三画弯钩的下段在竖中线,左侧三撇撇尖垂直对齐;右侧撇、捺相接在第三画弯钩,捺笔略长,捺脚超出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1]